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中刘备的真面目 真实的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揭秘历史中刘备的真面目 真实的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43 更新时间:2024/1/8 17:44:36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也许正是蔡瑁为了诬陷刘备而写的这首所谓的反诗正能完全反映出刘备的一生。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纵然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

刘备的形象,由于是在演义中作为正面角色来塑造的,而且又要与演义中曹操的奸诈作对比,所以给人一种仁德宽厚、悲天悯人,而且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柔弱感觉。那么刘备在历史上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擦亮眼睛来看一看吧。

刘备生于汉延熹四年即公元161年,据说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说是帝室之胄,但不幸地是,这个中山靖王刘胜是个出了名的乐酒好色之徒,有子一百二十余人,因此刘备这一支可以说是量产型皇室宗亲,其号召力自然要打很大的折扣。皇室宗亲的出身并没有给刘备带来很好的环境,刘备很小就成了孤儿,家境也很贫寒,《三国志·先主传》说他“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而三巨头中的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孙权出身于地方豪族,又承父兄之业。与他们相比,刘备的基础就显得薄弱了许多。汉熹平五年,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去游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卢植为师。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可见是个不肯好好学习的问题学生。这次游学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结识了同窗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载“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这一点对刘备日后的起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来史书中记载的“帝王之相”都必然有与常人不同之处,刘备当然也不能免俗。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垂手下膝”不知是上肢长还是下肢短,“顾自见其耳”想必是耳朵大而且向前伸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刘备帝室之胄的身份,有夸大的成份,反正这个形像现在想来似乎更象是返祖现象。游学归来后,刘备开始交结豪侠,阴蓄部众。关羽张飞应该就是在这时归附刘备的。这里有一个疑点,所谓交结豪侠是一种很费钱的行为,而刘备一贫如洗,连游学的费用都是叔父赞助的,他哪里来的这许多钱呢?

而这时两个中山大商的突然出现就显得更微妙了,《三国志·先主传》说“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这两个人是贩马大商,与刘备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只是因为没见过长得这么诡异的人,就提供赞助,这笔生意未免太亏本了。如果说是为了保障商路的安全,那么找保镖找官府不是更合理一些吗?为什么要赞助一穷二白的刘备呢?如果把这笔钱财理解为保护费,倒是合理了许多。如果是的话,那么刘备当时的行为就很值得研究了。刘备正式进入官途是在汉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见黄巾势大,于是从各州郡招募义兵,共同讨伐黄巾军。刘备时年二十二岁,由于协同讨伐黄巾军有功,被授为安喜县尉。演义中怒鞭督邮的情节就发生在这时,不过主角并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中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单以这段材料来看,只因为上司不肯见他,便破门而入,视上司之命如草芥,打了他二百大板,然后就丢官落跑,这种粗暴行为哪里有半点仁爱之心。演义中把这个黑锅背在张飞身上,可真是冤枉啊。

标签: 揭秘历史刘备真面目真实是个怎样数年徒守空对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托孤时是否有想过杀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临终,托孤,是否,想过,诸葛亮,面对,刘备,白帝,托孤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 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仁”,但却无帝王之才 首先,关羽命丧,执意东征,致使

  • 曹操最厉害的谋士荀彧竟然是煤气中毒身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厉害,谋士,荀彧,竟然,煤气,中毒,身亡,他是,曹操

    他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罗贯中说他被曹毒死,其实是煤气中毒。荀彧,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之一,三国演义里说他被曹操赐毒酒而死,而魏氏春秋则说他被曹操自杀,总之都是死在曹操之手。不过真实的历史很可能不是这样的。因为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真实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话说建安十

  • 揭秘刘备三顾茅庐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刘备,三顾茅庐,背后,真相,是什么,看过,不少,书籍

    看过不少书籍,老一直谈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就三国鼎立的大业。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几乎妇孺皆知,在民间也广为散播。但是否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呢?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七千字来描写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精彩片段(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其真实性直让600多年来的老少妇

  • 曹操手下的文人为了学书法竟然去盗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手下,文人,为了,书法,竟然,盗墓,三国,那个,人才辈

    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说起钟繇这个名字可能熟悉他的人不如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以及医圣华佗等人多,但如果除去演义的故事,钟繇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书圣。书法上所说的“钟、王碑帖”里的“钟”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后世有王羲之学自

  • 曹操为什么要重金赏赐杀妻的农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为什么,重金,赏赐,杀妻,农夫,杀妻,刘安,人的,刘备

    杀妻的刘安和食人的刘备 看过《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一定还记得刘安杀妻这个故事。该书卷之四,第三十七回“吕布败走下邳城”一节中写到:“却说玄德匹马往山中逃难,正行之间,背后一军来赶,回头视之,乃孙乾也。相抱而哭。玄德曰:“吾今二弟不知存亡,老小失散,吾将

  • 徐庶最后为何没有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徐庶,最后,为何,没有,回到,刘备,身边,如果,今天,要在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 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

  • 三国时期唯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时期,唯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军阀,张鲁,政权,三

    张鲁政权三十年,实行这些管束措施,显现成效,辖区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其乐融融,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四方前来依附的人甚多。 福宁客版权作品 作者:秦晋 张鲁的五斗米教 张鲁何许人也?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中有一篇《张鲁传》,南朝宋时史学家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张鲁,字公祺,今江苏丰县人。

  • 红楼梦里贾赦和贾母的关系怎么样 贾赦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红楼,梦里,贾赦,贾母的,母的,关系,怎么样,最后,结局,如

    《红楼梦》中,贾赦是荣国公贾源的嫡孙,荣国府官爵的袭承者,贾母的长子。说两人关系如何,实际上是有些奇怪的。在常人看来,母子之间的关系有何可说呢?看官们要知道,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吗,位列四大名著之首。获得如此高的成就,作者的写作功底绝对不低。在人物的塑造方面,能将大观园中这么多

  • 司马懿一生为何都敌不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一生,为何,不过,诸葛亮,曹操,攻辽时,总方针,完全

    与曹操攻辽时的总方针是完全一致的,而当司马懿指挥西北作战时,他的兵力早已数倍于诸葛亮,战斗力也高于蜀兵,但他并没有发起闪电进攻,这是苍狼的耐心,也是苍狼的智慧,因为他明白,时机不到。以前在这里看过一篇人物评论叫《西部猎豹夏侯渊》,觉得写的很好,很新颖。 现在,我也在此写一篇评论司马懿的文章。 司马懿

  • 历史上的董卓与三国演义里的形象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董卓,三国演义,形象,有何,区别,广大,网友,眼里

    在广大网友眼里,董卓应该是个“人人得而株之”面大老粗,不管是影视剧,还是跟三国有关的游戏里都把董卓描写成:肥、壮、凶神,整一副十恶不赦的样子;尽量地表现他残暴不仁的一面。在导演编剧们心中也许汉末的腐败把无能的董卓养得肥肥胖胖的,就好比现在的贪官污吏一样,很是接近民心;于是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