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服饰特点 明朝男女人都穿什么衣服

明朝服饰特点 明朝男女人都穿什么衣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16 更新时间:2024/1/17 7:03:08

明朝十分重视整顿恢复服饰制度。在洪武元年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因此,明朝的服饰形制之繁杂,纹彩之斑斓,质料之多样,裁制之精巧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明朝成为中国历代服饰登峰造极之黄金期。

明代男子的日服饰

明代庶民男子的日常服饰,洪武年间规定:“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穿皮扎”。四方平定巾亦称“方巾”,是一种四角方正,可以折叠的轻便纱帽。据载,朱元璋因奇其形状、喜其名称而令天下吏民俱服之。盘领衣即圆领长袍,因其领形似盘,故名盘领衣。皮扎是十分简便粗糙的皮履,多为北方人穿用,江南则可穿蒲草编的鞋子。头顶方巾,身穿盘领长袍,脚蹬皮扎,是明初平民男子最为普遍的装束。然而这种用行政命令硬性规定的千篇一律的穿戴方式不能维持长久。至洪武末年,民间服饰已悄悄地“巧制新样”,此后男装便日渐丰富起来。查诸史籍,明代200多年间,男子服式变幻繁多,其中流行最为普遍的有以下十几种:直缀、罩甲、、衫、褡护、裤褶、程子衣、裤、褂、裙、衫等等。

这些服饰的款式、色彩、面料都随着社会风俗的变迁而多有变异。如直缀,明初庶民大多遵守政府规定穿“青布直身”,但后来,许多人都不是用布,而是用绢、绸等华丽面料来裁制,颜色也由单一的青色转而出现了沉香色、元色、酱色、玉色、淡蓝等,款式变得愈来愈长,尤其是衣袖非常肥阔,以至于民间谚语这样形容:“绵绸直缀盖在脚面上”,“二可怪,两只衣袖象布袋。”又如罩甲,本是骑马仪卫穿用的黄色短衫,正德以后衣身变长,不仅诸军步卒服用,市井小民也仿其制,用素花棉布裁制者颇多,富贵人家或以绸缎为之,下摆还常加饰丝穗,遂使罩甲成为广为流行的“时世妆”。

一般说来,无论古今中外,男子服饰比之女子服饰都要简练平实得多,但在明代这种差异明显缩小,男服的变幻与流行周期与女服相去无多

尤其是巾帽形制的繁盛,足以同时髦多变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称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种,其中的唐巾、晋巾、席帽、万字巾、二仪巾、东坡巾、折角巾、华阳巾等是承继前朝,其他则多为明代所独创或更新之制,如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瓜拉帽)、网巾、儒巾、飘飘巾、老人巾、瓦楞帽、边鼓帽、砂锅片、缣巾、阳明巾、金钱巾、凌云巾、烟墩帽等等。同一款式的巾帽,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如四方平定巾,洪武时高矮大小适中,“其后,巾式时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晋唐,或从时制”,到明末则变得十分高大,故民间有“头顶一个书橱”的形容。乡村野老、市镇卒贩们所喜戴的帽子,其样式也各随风尚而变,弘治时流行平顶,形似截筒一般,到正德年间则帽顶收拢,做成桃尖模样。名目繁多而又因时变异的男子巾帽,充分展示了明人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明代服饰的不拘一格、宏富大气。

明代女子的日常服饰

在服饰国中,妇女的裙装因其世代盛行、常变常新而被誉为“月季花”,服饰风尚的变化往往首先从女裙开始。明代的女裙姿彩纷呈、出奇更新,近300年中,究竟有多少种式样实在难以计数。仅就大体而言,从质料上分有绫裙、绵裙、罗裙、绢裙、绸裙、丝裙、纱裙、布裙、麻裙、葛裙等;从工艺上分有画裙、插绣裙、堆纱裙、蹙金裙、细褶裙、合欢裙、凤尾裙等;从色泽上分有茜裙、郁金裙、绿裙、桃裙、紫裙、间色裙、月华裙、青裙、蓝裙、素白裙等,除了诏令严禁的明黄、鸦青和朱红外,裙色尽可随意。在美不胜收的明代女裙中,最能代表明人裁制工艺和审美情趣的当数凤尾裙和月华裙。凤尾裙用各色绸缎刺绣镶缝而成,制造时需将不同色彩的料子剪成大小规则的长条,每条分别精工绣制图案,然后在条幅两侧镶绣金线,碎逗缝合后,裙摆五彩缤纷,精致富丽犹如凤尾。月华裙则是一种手绘彩裙,用料十幅,每幅色泽不同,都采用含水分较多的浅淡颜色,或粉或白,或嫩绿或鹅黄,先在每幅上轻描淡绘,再缝合一起,腰部打裥,每裥一色,微风吹过,裙裾飘拂,色如月之光华,清新淡雅,格调脱俗,有着较高的审美欣赏价值。

标签: 明朝服饰特点男女人都什么衣服明朝十分重视

更多文章

  • 刘罗锅是如何智告贪官和珅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罗锅,如何,智告,贪官,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三天后早朝时,

  • 汉武帝为什么要将三颗柏树封为“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将,三颗,柏树,封为,将军,登封,嵩阳,书

    在登封嵩阳书院内有三棵"古柏",最小的称为"大将军",最大的偏称为"二将军"和"三将军",将军柏名不符实,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趣谈。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正月,汉武帝刘彻登游嵩山加封中岳后,又来到这里(当时叫嵩阳道观)游览,他一进门,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赞叹不已,说道:"朕游

  • 英布是怎么死的 英布是被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布,怎么,死的,谁杀,彭越,肉酱,送到,淮南,时候,英布

    彭越的肉酱被送到淮南的时候,英布正在打猎,见到汉使突然送来的肉酱,不由得心惊肉跳。英布明白,自己和韩信、彭越裂地封王,都不是刘邦的本意,如果说韩信被杀还有一点咎由自取的话,那么彭越则完全是冤枉的,原因都在于功劳太大,裂地封王;自己和韩信、彭越同根一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必须预先防备,不能束手待毙,

  • 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曾为李白脱过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力士,曾为,李白,脱过,唐玄宗,李

    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说的:“放屁还没有这样快!”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监,

  • 慈禧太后是不是真的买了100只皮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太后,是不是,真的,买了,100只,皮箱,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为了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决定出奔西安,为了要把大量金银财宝、古玩名画一齐带走,就吩咐内务府太监购买100只皮箱,以便装运。内务府太监向慈禧禀报,每只皮箱要价60两银子。这事被一位姓鲍的军机大臣知道了,他很熟悉皮箱的行情,按照慈禧要求的规格大小,只要6两银子就可以买了。他向慈禧禀报,揭穿了内务

  • 明朝统治多少年 有什么存在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统治,多少年,什么,存在,价值,明朝,作为,中国,后的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汉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推翻元朝,开启了大明王朝的统治,那么,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久?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明朝(1368-1662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二十帝,享国294年。元末爆发红巾

  • 彭越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要把彭越剁成肉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彭越,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要把,彭越剁,肉酱,彭越是

    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秦末聚兵起义,被称为汉初三大将。那么彭越是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要把彭越剁成肉酱?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人,早年在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现已干涸)中聚众为盗。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活跃在巨野泽中的一百多位少年共推彭越为领袖,正

  • 吴三桂和陈圆圆以及逼死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圆圆,以及,逼死,怎么回事,昆明,五华,山西

    昆明五华山西麓有一陡坡,称为“逼死坡”,这坡死曾逼死了谁?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现名是怎么来的,要从与昆明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悲剧人物说起。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

  •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怎么,灭亡,原因,是什么,明朝,灭亡,许多人,磋叹,不

    明朝的灭亡令许多人磋叹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探讨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几乎每个人都想穿越时空做回崇祯,来挽救大明王朝。明朝(1368-1644年)在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推翻蒙古统治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1368年明太

  • 步步为营!且看曹操父子是如何把汉献帝推下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步步为营,且看,曹操,父子,如何,汉献,帝推下,帝位,对于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讲,拆迁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了,同理,钉子户也是最常见的词汇了,但凡有拆迁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钉子户的存在的。但是,钉子户却不是现代才有的名词,据悉,早在古代时期,钉子户就普遍存在了。譬如《三国时代搞 野蛮拆迁 可谓花样百出》一文中,洛阳豪门们,为了对抗董卓的强拆运动,起初都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