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原因是什么

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2/12 21:15:25

西周末年,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十分不满。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姜姓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还有就是外敌入侵频繁。宗周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这时,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

“平王东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据史料记载,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都干涸了,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灾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周太史伯阳父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这是周将要灭亡的征兆。

另外,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幽王果真是亡于“烽火戏诸侯”吗?如果细心推敲这段历史里面的小细节,真相就不难明了。第一个理由,历史上果真有过“烽火戏诸侯”吗? 很多人据《史记》认为太史公言之凿凿,焉能杜撰?然而,我们从常识来判断,即可发现,“烽火戏诸侯”逗美人一笑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幽王之世,西周虽然天灾严重,气数将尽,但其

  • 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幽王灭亡的真正原因,归结起来,既不是由于谣言,也不是因为一个女人,更不是因为一台烽火。那么,真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史记》中更有详细的记载:“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

  • 盘庚迁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

  • 周武王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关于周武王活了多少岁,一直是历史学界的一个疑问,笔者论证如下:①根据《今本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有关内容,笔者作如下考证:周武王克殷之后,“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

  •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

  • 牧野之战的时间结果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着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着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

  • 曹皇后和张茂则是什么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皇后嫁入皇宫后发现,原来官家并不喜欢她,只是因为她是大臣们举荐的皇后,是适合做皇后的人,她虽然如愿嫁给了心上人,但是却没有得到心上人的爱,她便从此告诉自己,她只要做好他的臣。她曾经因为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为他效力而苦恼,如今想来帮他打理好后宫事物也是极好的。她便处处以礼仪规矩包裹自己,所有的委屈自己

  •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是在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制是1905年被废除的。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 刘伯温在明朝成立后为何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伯温自幼也是非常聪明,曾仕元朝,因为与心中理想与现实不符,因此归隐家乡,如同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般,当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的传奇事件后,对此也是惊讶不已,于是在1360年,朱元璋特地请来刘伯温充当自己的军师,刘伯温到来以后也是大展宏图,在朱元璋对战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最后成立明朝的过程中付出了相

  • 清朝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版悉照旧制。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