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赏析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3/12/20 22:15:04

[原]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3、辩:巧辩、能说会道。

4、博:广博、渊博。

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6、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7、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8、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9、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延伸阅读1]弼《道德经注》

信言不美,

实在质也。

美言不信。

本在朴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极在一也。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既以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与人己愈多。

物所归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动常生成之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則為實而已,故不必美。美則為觀而已,故不必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以善為主,則不求辦。以辮為主,則未必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一以貫之,則無所用博。學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抱一而已,他無所積也。然施其所能以為人,推其所有以與人,人有盡而一無盡,然後知一之為貴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勢可以利人,則可以害人矣。力足以為之,則足以爭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嘗害,能為能爭而未嘗爭,此天與聖人所以大過人,而為萬物宗者也。凡此皆老子之所以為書,與其所以為道之大略也,故於終篇復言之。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汤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基本信息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

  • 高启是那个朝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高启(1336-1373),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 刘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赠太师,谥号文成。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 方孝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

  • 宋濂的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

  • 商纣王的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

  •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的最终结局表面看是自杀,实际却是被逼杀,而他之所以走到这般境地,还得从头说起。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是卫国濮阳人,祖籍今河南安阳。吕不韦一生的传奇,乃是从他遇见嬴异人开始。嬴异人,又名子楚,他便是后来的秦庄襄王,也就是秦王嬴政名义上的父亲。吕不韦遇见他时,他仅仅是秦国放在赵国的质子(人质)

  • 妇好:商朝传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武丁是个性强烈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而妇好正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她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

  • 武丁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丁(?-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商朝著名军事统帅。(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以后最

  • 妲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妲己(dájǐ),世称“苏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今温县苏王村)。商朝商纣王子辛(亦称帝辛,帝乙之子,武庚之父)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