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名将排行
清朝名将排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4/1/29 11:50:25
1、多尔衮,清朝摄政王,和硕睿亲王
2、左宗棠,二等恪靖侯,两江总督
3、曾国藩,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
4、岳钟琪,三等威信公,川陕总督
5、刘铭传,直隶提督,台湾首任巡抚
6、福康安,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7、海兰察,一等超勇公,参赞大臣
8、额亦都,开国五大臣之一,左翼总兵官
9、刘永福,黑旗军统帅,民族英雄
10、邓世昌,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
11、冯子材,太子少保,贵州提督
12、傅恒,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
13、多铎,和硕豫亲王,清初名将
14、邓廷桢,两江总督,民族英雄
15、费英东,开国五大臣之一,一等总兵官
16、年羹尧,一等公,四川总督
17、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武英殿大学士
18,杰书,清朝宗室,康亲王
19、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民族英雄
20、额勒登保,清朝驻藏大臣,护军统领
更多文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一点,清廷的统治合法性问题,完全无解,曾国藩都不敢正面应对《天国奉天讨胡诏》。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初年大肆杀戮的各种黑料,在南方遍地都是,从谭嗣同开始的青年士人,几乎个个都读过《扬州十日记》之类的记录,王夫之等人要被地方士绅包装起来进孔庙,哪怕康梁这种保皇党,有利可图时也不介意变身反清先锋,梁启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百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度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范围不同(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是发生在在湖北武昌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2)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个世界上最专情的皇帝是哪一位?是明朝皇帝朱佑樘。提起封建帝王,大家总能联想到文武百官,佳丽三千。可是历史总有意外,总是有人能让后世所景仰,这个例外就是明朝的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史称“弘治中兴”。更为后世传颂的是他一生只有一个张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始皇帝统一中原后,派大将蒙恬领30万精兵驱逐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外患。公元前219年,命任嚣、赵佗两员大将领大秦军队50万平定岭南。打了4年,终于打赢了,岭南归大秦版图。秦始皇设南海郡,任嚣、赵佗驻守。之后没有多久,秦始皇在沙丘去世,由于秦始皇生前大肆兴建土木,百姓哀声哉道,民不聊生。秦二世继位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帝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中最主要的一个人,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开始实行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从此一直延续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中国封建皇帝制度一共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大约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其实活得最长的的就是他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赵佗不救秦,首先的原因是任嚣临终前的叮嘱,很多人任务是始皇帝某种密诏,从这里看来是不可能的,若有密诏,任嚣就不会这样说了。2、赵佗的私心,赵佗本来是赵国人,跟赵国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当时秦皇暴虐,赵佗也是受尽苦难,必定怀恨在心,对秦没有好感,从当时任嚣叮嘱之后,有旧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5年5月24日(农历1935年4月22日),红军强渡大渡河。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及伟大战略战术指挥下取得乌江、金沙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5月24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一带开始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2年9月15日(农历1932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日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与“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同时在议定书上签字。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同日上午,武藤信义率幕傣随员等多人到伪执政府与溥仪会面,并与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其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5年9月15日(农历1915年8月7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陈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自第2卷(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自1919年1月第6卷改组编委会,由陈独秀、钱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