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的质子情况有几种

春秋时期的质子情况有几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2/5 18:59:49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对峙争胜,征伐兼并不断,出纳质子成为这一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是诸侯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国对弱国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殊方式。

“质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争的破坏性。

交质以调和双方关系为出发点,以互信互惠为保障,以诸侯国国君的至亲或重臣为媒介,以实现弱国对强国的臣服为目标。弱国为了保全自己,以“太子”为质获取强国政治“援助”的现象大量出现,交质遂成为这一时期维持社会整体均势的重要政治活动。

互遣质子

最早出现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室和郑国之间。周王室遭逢巨变不得不依靠郑、晋等诸侯国的辅弼,郑武公郑庄公因有功于周室,相继成为平王的卿士,权势日隆。鉴于郑庄公的强势,周王“贰于虢”,想通过任命虢成为卿士来制衡郑庄公的权势。

“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周郑交质的出现,是春秋时代的重大事件,周王室的权威衰落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周王室希望通过交质的方式来缓和本已紧张的周郑局势,通过交质的方式来重新确认周郑之间的君臣关系,以此保证郑国对周的辅弼,对新君的支持。

然而,新即位的桓王没有继续隐忍,“周人遂成平王本意”,将政事交予了號公,周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了。之后,周王率领陈、蔡、虢、卫诸国伐郑,“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从此周王室更加衰落。

因此,在存在重大利益关系的政治斗争中,通过交质的方式来稳固或确认君臣关系都是不现实的。不论是松散的臣属关系还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在利害关系面前都会经不起考验而使彼此的关系趋于崩坏,周郑交恶,说明以毫无信任基础的交质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不稳固的。

单方出质

春秋时期齐、晋、秦、楚四国占据着整个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在中原交互称霸。春秋时期发生的遣质现象多和他们的争霸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纳质是在列国争霸的过程中确认相互间的臣属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尝试。

弱国单方面强国派送人质的现象非集中,在春秋时期发生过的20次遣质活动中,一方单方面向另一方出质的现象多达18次,入质方基本集中在齐、晋、秦、楚和越国,其中又以楚国最多,就出质的原因而言,又以战败求和为主。

战国时期的质子

与春秋时期诸侯国单方面向强国出质为主不同,战国时期的交质活动多为诸侯国之间互遣质子,且质子数量更多,交质活动更频繁。列国之间的互遣质子是交叉进行的,并没有严格的出质国与入质国的对应关系,大多时候某国在接受一国入质时,可能同时向其他诸侯国亦有出质。

终战国之世,七国之间的交质大约30例。其中,列国入质于秦的共10例,而秦出质于列国的7例,其它13例则为东方六国之间的交质。秦与六国交质独多,占全数二分之一以上,表明秦国已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较为强大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质子制度原来诞生于信任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郑交质之后,君子感叹道“信不由衷,其质无益”,交质以无信为前提而希望建立信任确实很不合逻辑。但是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尚存,由西周时期发展起来的礼乐制度还继续存在,社会观念中仍保持着“重礼义”的传统。交质事实上重构了诸侯国之间的信任和臣属关系,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义的重建。而“信义”很大程

  • 古代质子在敌国的生活待遇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质”最初指贵族或诸侯国之间作为“见面礼”的物品,也就相当于抵押品,为的是来加强交往的信用。后来,物品已不足为凭证,又出现了“以人为质”,诸侯国之间就以王子为质,来对双方关系来加以约束。那时候国君基本都是一二十个儿子,既然是抵押就必须是贵重品才有价值,总不能随便拉个儿子出来。于是,做人质的不是太子,

  • 质子制度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质子制度是伴随羁縻制度的发展到达巅峰的,因此它的兴衰与羁縻制度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时期,质子制度的衰亡,是由于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改变了原来的羁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质子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明清之前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衽因俗而治的羁縻制度,分封少数民族

  • 古代质子是怎么由受尽屈辱变成外交使者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中央强权亦出于控制地方势力的需要,会任命地方势力首领的亲人为京官,称任子,美命入侍。任子表面上

  • 春秋时期的公子为什么将做质子视为荣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

  • 满蒙第一美女东哥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597年,海西女真四部在“九部之战”大败,四年后,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叶赫部表示愿将死于“九部之战”的布斋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据说,东哥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美名远播,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布喜娅玛拉,别名东哥,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东哥如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要与姑姑“孟

  • 古代秀才为什么一定要考举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出生普通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几乎只有一条上升通道,那就是通过科考来实现自己的报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是这一条路却并不容易,甚至于可以说极为的艰辛。虽然很多人将高中状元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可是事实上连中一个最普通的举人都要挤破头。范进中举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曾听

  • 古代竟也有洗衣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从最初的衣不遮体到衣冠楚楚,已经是过去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了。所以有些人就有些疑问了,古人穿着光鲜亮丽,那么古人在洗衣服的时候是用什么来去除污渍的呢?毕竟古代可没有洗衣粉。根据史上记载,最早的洗衣记录要追溯到4000年前,埃及法老的一个坟墓,墓中壁画有着两个奴隶在洗衣服。一人在给

  • 古代皇帝真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发表以后,人们更是由此及彼地想到皇帝们都是妻妾成群的,千古无一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于不知不觉中又步入了一个误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一直是一个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行的社会,这种现象甚至到了民国时代仍没有

  • 公主和驸马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将皇帝的女儿成为“公主”,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这在现代的戏曲、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但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始于哪个朝代呢?“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古时候,一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