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外戚专权为什么总以失败告终

古代外戚专权为什么总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66 更新时间:2024/1/16 20:11:04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想要染指权力,除了依靠出身皇族血统,或者依靠美貌执掌后宫,或者依靠科举从政做官,或者手握兵权以及进宫当宦官,还有一种就是凭借自己外戚的身份,家族一荣俱荣。

国舅是外戚里的典型代表,作为皇后或宠妃的兄弟,一般正值壮年,往往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国舅爷,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国舅卫青和唐太宗时期的国舅长孙无忌。这二人,一武一文,分别辅佐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以雄才大略著称的皇帝。不过,这两位只是国舅里的杰出代表,大多数时候,国舅在历史中的出场往往伴随着外戚专权。

到底不是一家的

外戚又叫做“外家”、“戚畹”,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造成天下混乱,翻开二十四史,外戚干政事件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戚的掌权与宦官夺权有着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凭着自己是皇帝宠爱信任的人,借替并不怎么英明、对政事并无敬业之心的皇帝分担工作为名而参与朝政,逐渐从最高层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外戚凭借的是自家女眷当了太后、皇后或者皇帝的宠妃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外戚和宦官是皇家内部一体化的异物,当外戚和宦官的权势膨胀到相当程度以后,他们就势必和依照宗法一体化结构组成的儒臣不相容。

对于外戚来说,在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年幼之时,权力便有机会握在皇帝的母亲之手;或者是皇帝虽然是成年人,但太后、皇后强势,这时候,他们要巩固手中的权力,一定会选择提拔亲信。

提拔谁呢?自己娘家人自然是首选,娘家的哥哥、弟弟、侄子们,才是太后、皇后们最值得信任的人,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至于朝中那些大臣,不过是拉拢利用,待到自己权力稳固之后便可以随意过河拆桥。

至于婆家那些皇族王爷们,则到底不是一家的,他们是自己夺权的最大阻碍,对于太后、皇后们而言,除之而后快。当年慈禧为了抗衡八大臣,选择了和咸丰的弟弟奕联手,但一切不过是权宜之计,互相利用而已,搞定八大臣之后便将奕排挤出去。

舅舅、女人和狗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

东汉章帝以后,皇帝多因有病或被害而短命。皇太后怀抱幼主处理朝政,说起来,并不是每个太后都有强大的政治才能,于是她们常常请父兄掌握朝廷实权,把小皇帝彻底变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一旦皇帝长大,不甘心受制于外戚,为了夺回大权,保障自己的地位,往往与宦官定谋,依靠自己的奴才驱逐或削弱外戚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宦官立了大功,接着又控制了朝政。这样,“舅舅、女人和狗”之间,便出现了外戚与宦官开展拉锯战的情况。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事件主要有四次:

第一次发生在汉和帝时期。窦宪(章德皇后兄,和帝舅舅)“以侍是内于机密,出宣诰命”,“威权震朝廷”,“刺史守令多出其门”,“朝臣上下莫不附之”,权倾朝野,开始出现了外戚专权的局面。公元92年(永元四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谋,迫使窦宪兄弟自杀。但从此宦官也因此得势,开始直接参与朝政。

第二次是在殇帝、安帝时期。邓太后(殇帝母亲、安帝祖母)让自己的哥哥邓骘掌握国柄。邓太后一死,安帝乳母王圣和宦官李闰等人无情铲除了邓氏势力。但随后当时朝廷的权要之事,都由宦官李闰、江京等人处理。

第三次发生在汉顺帝时期,阎显(顺帝皇后阎姬的兄长)处死宦官江京,独揽大权。几个月后,北乡侯病死,宦官孙程等十九人联谋杀死阎显,诛除阎氏。

第四次发生在冲帝、质帝和桓帝时期。梁太后临朝,委托其兄梁冀辅政,梁冀复立桓帝。“专擅威柄,凶恣日积”,使外戚势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桓帝虽为梁氏所立,亦对梁氏深恶痛绝,“遂与内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密谋诛冀”。最后梁氏一族是被诛了。

等五人同日被封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在东汉大约持续了一百余年。无论是外戚专权还是宦官擅政,都使政治更加腐败。

舅舅打不过外甥

不过,尽管历史上很多外戚权势很大,声势显赫,但是在权力斗争中无一不是失败,最终,王朝还是那个王朝,皇族还是那个皇族,追其原因,还是与封建王权的宗法继承制度有关。

封建王权有着严格的宗法继承制度,只能是皇帝传给从自己儿子中选出的太子,实在不行,就传给自己的弟弟、侄子等其他皇族子弟,理想的状态下,便是如此薪火相传,千秋万代。而其他任何人是没有继承大统的权利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在凡事都要找个合祖宗王法理由的封建时代,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就足以毁灭一切。

所以,尽管外戚的舅舅们可以凭借姐姐妹妹的荣华富贵而掌握权力,却始终不能凭借这层血缘关系染指最终的皇位。

吕雉率领下的吕氏外戚权倾一时,但吕雉始终承认,这还是刘姓天下,始终未曾试图将自己的吕姓子弟扶上皇位;武则天由于自己的过人智慧和政治才能,坐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未曾达到的最高点,然而,武则天死后,仍旧将皇位传给了李氏家族;而慈禧,也不得不在丈夫的皇室宗族中不断选择接班人。

所以,舅舅始终是舅舅,外甥才是那个拥有保持皇位血统的人,无论舅舅曾经怎么强大,最终都不可能战胜外甥,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古代怎么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婚姻的意义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宗族的延续及保障对祖先的祭祀是婚姻的重要目的。古代离婚旨在绝二姓之好,即重在两个家庭的决裂而非夫妇感情的破裂。中国古代法律上不用离婚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绝婚、离弃、休妻、出妻等用语。中国古代的主要离婚形式包括:(一)七出我国古代的理和法为

  • 刘备为何挑选李严和诸葛亮一起做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皇叔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结果遭到东吴陆逊的反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兵折将。后来在永安白帝城内一病不起。临死时,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当然一同被受命托孤的大臣的还有李严。因为诸葛亮的大名大家都知道,刘备手下有很多文武大臣,现在为何要挑选李严呢?其一,李严和诸葛亮分属两大阵营,诸葛亮是刘备旧部,李严是益

  • 古代竟然也有酒吧和KTV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没有酒吧,那可真是太小瞧古人了,当然要说古代有没有KTV,只不过换了种形式,娱乐方式还要比我们现如今的档次要更高,当然也仅限有钱人专属,关于吃烧烤,蹦迪唱歌,以及在酒吧喝酒娱乐,其实古人过得也甚是疯狂,尽管看似是现代化的产物,但其实这说白了,也是古人们玩剩下的,并非凭空产生。中国人吃烧烤已经

  • 活人殉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说在史料当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过人殉的制度,不过对于人殉的制度多少还是有提起一些,有一些相关记载。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说白了,记载历史的,还是那些掌权人。自古至今,真理,正义,是站在哪一边的?毫无疑问的,都是站在历史的胜利者那边的,如果翻遍史书,权威的史书,可以发现,历朝历代,对于自己这个朝

  • 锦衣卫主要负责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也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设御用拱卫司演变而来的,1384年正式改立。锦衣卫的长官被称为指挥使,由皇帝指派亲信心腹担任。锦衣卫下辖17个所和南北镇抚司。锦衣卫拥有三项职能,一是具有皇帝禁卫军的作用,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

  • 匈奴为什么会有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匈奴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个民族的人习俗文化什么的和中原地区的完全不一样的,不如“父妻子继,兄死娶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习俗起源于氏族部落开始族外婚时期,具体表现为“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种习俗肯定给匈奴妇女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使得伦理道德观念难以

  • 我国货币体系是怎么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从春秋时期进人金属铸市阶段到成国时期巴确立布币、刀货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这一货市体系的形成标志看我国完备的货币制路社建立。一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于青铜铲形农具“钱”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市主要是空首布.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

  • 古代的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丹书铁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但是若要说“免死金牌”那肯定是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免死金牌是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莫大的奖赏,既不是金的也不是一块牌子,而是一个椭圆形的铁板。在这封“丹书”的内容当中,一般都会记载着赐卷的日期以及赐卷的对象,以及被赐予者的功勋与特权。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铁

  • 株连九族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始皇帝嬴政开始,以皇室为最高权威的集权专政基本贯穿了中华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直到辛亥革命。数千年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将一切异己扼杀在摇篮里,任何针对皇帝和皇室的罪行处置都变得非常严厉,于是株连这种形式应运而生。对于那些谋反者,株连九族似乎是能想到的最严厉的方式。在隋文帝时,株连被短暂废除,而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