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七事变平津沦陷:李文田发起天津保卫战

七七事变平津沦陷:李文田发起天津保卫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1/4 19:50:02

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国民党二级上将、原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

李文田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建二十九军的骨干将领之—。二十九军初建时是张自忠三十八师的三个旅长之一,为三十八师副师长兼——二旅旅长。

张自忠任察哈尔政府主席时,李文田任省政府副主席兼保安司令。张自忠任天津市市长时,李文田任天津警备司令兼公安局长,同时还负责高中毕业生的军训,他亲自给青年学生讲国际形势及爱国主义教育,影响了一些进步青年,后来投身于抗日战争。李文田在短暂的公安局长任期内,曾采取了一系列整饬警风、整顿警政的有效措施,如严禁警察殴打、欺压人民,不得蓄长发,身着制服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培训警察救护知识,警民恳谈沟通,清理大量积案。添购消防、救护设施等,使天津警务耳目一新。客观上也为抗战提前作了精神上、物质上的一些准备。

1937年4月至5月张自忠赴日访问期间,李文田任天津市代理市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疯狂调集军队,局部战斗屡有发生,但二十九军内主战派与主和派交锋激烈,和平幻影仍笼罩华北。

1937年7月25日,张自忠只身离津后,天津的军政主要由李文田负责主持。面对当时的形势,他提前对三十八师的作战进行了计划,要求三十八师分驻于塘沽、汉沽、廊坊、小站、东大沽、马厂、韩家墅等八处的守军适时市内靠拢、集中、听候命令。7月27日,宋哲元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发出守卫国土通电。李文田接到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自卫守土通电后,立即决定抗战,在其天津寓所召集一一二旅旅长黄维刚、天津保安司令刘家鸾天津保安总队队长宁殿武、手枪团团长祁光远、独立二十六旅旅长李致远,及天津市政府秘书长马彦种开会,传达了宋的通电,决定参加二十九军抗战。李文田决定,要趁日本兵力尚未大增的情况下,攻其不备,迅速消灭市内日军。到会人员一致推举李文田为总指挥,刘家鸾为副总挥。全体三十八师官兵服从李文田统一领导。并签署发布了由上述七人签名的《喋血抗战,义无反顾》的宣言。从7月29日凌晨2时起,天津守军不断给日军造成重创,甚至烧毁了日本在天津东局子的飞机场。另一支部队几乎打到海光寺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战斗只持续了15个小时,29日下午3时左右,日本援军赶往天津,敌特汉奸也开始大肆活动,李文田不得不忍痛决定撤退。天津抗战不仅给日军以重创,并免于三十八部队的流失,为今后抗日保存了一支劲旅。后李文田被宋哲元任命为三十八师代理师长,他率领全师转战于河北省抗日前线。

后来三十八师升格为五十九军,军长一职由第一集团军司令宋哲元兼,李文田任副军长。他对保持部队完整,免遭分裂起了重要作用。

李文田始终坚持留在抗日前线率领三十八师官兵抗日,直到张自忠归队。他受命三十八师师长。在协助张自忠参加台儿庄战役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他与张自忠共同指挥了随枣战役、襄樊战役。

1940年至1946年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7年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由于不愿打内战,1948年脱离军队任任总统府参军(虚职),1951年逝世。

李文田将军戎马一生,以尽职、果敢著称。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奋勇杀敌冲在前,多次负伤不退缩,是深受士兵和民众爱戴的爱国将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七七事变蒋介石下令全面抗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庐山。1937年7月8日上午,他收到了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电报。蒋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全面战争可能真的来了。蒋介石复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匆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无法确切地知道,至少在名义上是中国军政

  • 七七事变最大汉奸小人潘毓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北巨奸潘毓桂,抗战胜利后遭国民政府逮捕。潘毓桂原本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但潘毓桂不服判决,提起上诉。1948年3月18日上午11时15分,南京高等法院刑事一庭庭长金世鼎,推事申屠宸、胡连云,书记员曾鸣秋开庭宣判。判决书认定潘毓桂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情留给家属生活必

  • 七七卢沟桥事变整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

  •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抗日战争打响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借口一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

  • 七七事变日军主要将领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 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贺县人,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辞

  • 七七事变东条英机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在军部中央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前者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及参谋本部第3课课长武藤章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石原莞尔、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等为代表。两派对时局的分析迥异。强硬派认为,中国已是不堪一击,只要日本一出兵,就可以不费

  • 郑大章:七七事变中的落跑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卫国战争。正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在我国的抗日民族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例如,以身报国的张自忠,与阵地共存亡的佟麟阁,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黄埔民族之魂的戴安澜,淞沪会战阵忙的最高将领东北军的吴克仁,长沙会战的战神薛岳等等,数不胜数,他们是中

  • 张自忠将军七七事变中为何蒙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哲元第29军丢掉平津后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目标是反攻,而蒋介石给该集团军下拨的三个军番号更加耐人寻味:冯治安第77军、刘汝明第68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全部是相加“14”的数字,老蒋的用意非常明显,永远提醒第29军的军头们勿忘“七七”之羞,丢掉苟和幻想,坚决对日作战。因此,对于爱国将领张自忠的评价

  • 八年抗战十年内战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年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共历时八年。十年内战:1927年8月—1937年。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由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2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