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不比现代差

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不比现代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41 更新时间:2023/12/8 23:17:54

下水道是现代城市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下水道不仅能排除各种污水,还能缓解暴雨所带来的淹水情况。下水道系统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而近代下水道起源于法国,目前法国巴黎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下水道系统。那在中国古代有没有下水道呢?

实际上也是有的,这对于人口本来就多的地区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排水系统,城市适居的能力便会下降,历史上长安城被弃用就和它的生活条件逐渐恶化有一定关系。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金玉良言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的,本意是巴黎宽阔的下水道是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庇护所,而实际上城市错综复杂的排水系统不眠不休,维持着一座城市污水处理,说是城市的良心再正确不过了。“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而为灾也。”稍有不慎,便成灾害。

至今发现最早的排水系统,是距今4300年河南淮阳平粮台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排水管道。这些管道埋于地下,依靠榫口得以套接,已然非常先进。时至汉唐时代的长安的排水系统已是一座城市建设的基础配置。

刘邦建立汉朝后,于公元前202年在渭水以南秦旧宫的基础上兴建长安城,周围有完善的城市水系,可以解决城市供水排水等问题,《三辅黄图》是以汉长安城为对象、带有历史地理考据性质的书,其中描述汉长安“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当时汉长安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壕和明渠组成,城外环绕的城壕,明渠横贯全城。

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主要是通过建筑群内的地漏和街道的路沟收集,然后再通过排水管道排泄到建筑群外的水渠,与城内的明渠相连,最后汇入附近河流。而城中宫殿、官署等建筑的排水设施主要有渗水井和排水管道,组成了汉长安完善的城市排水、排洪系统。

时至公元581年,杨坚改朝换代,原本仍以汉长安城为都,但是经历800年的使用,汉长安城的污水聚而不泄,百姓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根据《隋书》记载,隋代大臣庚季才上奏隋文帝:“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隋文帝是有抱负的君,最后选择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坡的平原上建新都,取名大兴城,而唐长安城的前身就是隋大兴城。虽然隋代国祚三十余年,却也为唐代长安城繁华打下基础。

《隋书》记载:“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任营宗庙副监的宇文恺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于开皇三年(583)三月正式迁都。

隋唐长安城在建城前经周密调查和精心设计,选址地势相对平坦,除龙首原外,长安城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位于渭水和秦岭之间,发源于秦岭北坡的众多河流环绕。

隋唐长安水系可以概括为八水五渠,“八水”指长安城周围主要有八条河流,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八条河流,隋唐时长安城内还开凿了五条主要渠道把城外的水引入到城中来,分别是清明渠、龙首渠、永安渠,黄渠,漕渠。其中清明渠、龙首渠和永安渠为隋代开凿,这三渠在流经城内的里坊和池苑后,注入渭河和沪河,除供应城市用水外,也起到了分洪的作用。

到了唐开元年间又开凿黄渠,供给曲江池的用水,也为长安城提供了一处优美的游览境地;唐玄宗天宝二年又开凿了漕渠以贮木材,满足了城市漕运的需求。“八水五渠”展示了唐长安城的强大水利系统。

另外城中还有多条支渠与水沟,并与诸大渠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供排水系网络。那是否真像《长安十二时辰》中情节狼卫曹破延能从西市的暗渠逃走呢?涵洞通道设有菱形水栅,水栅用边长近十厘米的粗方铁柱直立,间隙很窄,就算是儿童也很难从这个缝隙进入,更何况成人?城门要有过所才能通行,下面涵洞又设有水栅,两相呼应,管理严格,才能确保皇城安全。

隋大兴城有106坊,唐朝增至110坊,后因兴建兴庆宫和十六宅,变为108坊,不断修建扩充,唐长安城成为面积达83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的特大城市。排水系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作,实际上长安城排水系统遍布于由街、坊组中,基本每个里坊内外、横街、十字街等路两侧都会有排水明沟。

唐长安城八水环绕,引水入西市,既通水运,又解决了供水和排水问题,是西市繁荣的基本条件之一。

又到多雨时节,城市的排水系统更是决定了城市和百姓的命运。雨水和污水是否会向街道和居民的住宅逆流?废水是否会张开大口将城市吞没?百姓生命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这个亘古就有的问题,要靠一座城市的“良心”来回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居在中原腹地的河南省为何要叫做“河南”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处于黄河以南,所以叫做河南。这个名字虽然没什么新奇的,但是我国从古至今,它就是逐鹿中原的核心区域,有着九州之“中州”的美称。横跨黄淮大平原,因此这里又有着“中原”之称。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中原大省,数千年来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

  • 战国四大刺客排名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专诸:专诸,屠户出身,对母亲非常孝顺。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

  • 战国四公子排名:四人中到底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由他汇集手下门客思想言论编纂成《魏公子兵法》。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

  • 盘点战国四大谋士排名:鬼谷子居然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范雎在战国四大谋士中范雎的成就可以说流传到至今,他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是当时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是为很有智慧的人,为当时魏国的强大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只是到最后竟是因为嫉妒而失宠,然后不久就病死了。二、张仪张仪主要是秦惠文王的谋士,一生中为秦惠文王出谋划策,其中最有名的联和魏国等小国投

  • 西施如何巧送城防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末期,越国为了洗雪“会稽之耻”,大夫范蠡忍辱负重,亲自将绝色美女西施送往吴宫。西施一住就是十年。她听说越国将兴师伐吴,就设法搞到一张吴都姑苏的城防图。可是宫墙里,戒备森严,地图怎么送到越国去呢?西施苦思了三天,云鬓懒理,衣衫不整,饮食无味,眉心紧蹙。吴王不安地问她什么事不开心?西施以手捧心说:“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语“图穷匕见”家喻户晓,荆轲因刺秦王而成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首,他也因此闻名于后世。荆轲借来秦叛将樊于期的脑袋,用燕国督亢的地图包住凶器——涂了剧毒的徐夫人匕首,带上燕太子丹为他准备的助攻手秦武阳,易水一别,以赴死之心出使秦国,然而图穷匕见之际,荆轲不但没刺着秦王,反而血溅秦国宫殿,壮士一去兮不复

  •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事迹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

  • 历史上谁有实力能单挑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根据史书的记载里上曾经被比作项羽的人物有四个。三国孙策,南北朝高敖曹,隋杨玄感,唐代的

  • 战国四大著名战役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

  • 古人为什么要抽贱骨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抽陀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也叫抽贱骨头,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陰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中有“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