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遗址今何在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遗址今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80 更新时间:2024/1/4 0:39:47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遗址今

官渡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地点顾名思义,以地名命名即是官渡,那么现在的官渡又是在哪里呢?它有什么变化没有呢?

官渡之战

查阅地图,官渡这个地理位置在河南省,河南那么大,它却是在郑州中部一片,因为这个地址挨着官渡,周围有水而得名为官渡。

官渡城里面有个烽火台,被后代世人称为曹操台,用来象征着曹操的胜利,怀念着这个伟大的人物。在曹操台的附近不远处,还有这一个名叫袁绍岗的地名,说明这个地点曾经有一位袁绍的将军住过。

公元200年,在这里曾经有两队兵马交锋,战争场景之宏伟,战争耗时之久远,都是历史极为罕见的,史称官渡之战。在这里,曹操以弱势之力量,通过谋略,通过奇兵,通过布阵,最终打败了当时的最强军阀袁绍,为此袁绍抑郁而终,可说袁绍是死于官渡之战,而曹操的时代匆匆降临。从今而后,再也没有袁绍,只有他曹操,群臣献计献策,魏国不断的发展壮大,让魏国成为当时众势力之中的最强者。

现在的官渡依然成为河南省的一大经典景点,凡来到河南的人,必去郑州,凡去到郑州的人不可不去官渡,尤其是那爱好三国的人,通常都会在官渡驻足观赏,希望通过这个景点对那场战役进行重新温习,在臆想中完成对曹操的威风凛凛形象的瞻仰,对那时浩大战事场景的重温。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这场战争,它的出名就是因为敌对双方的兵力相差之大,但结果却是兵力少的一方够通过自己的智谋、团队的配合逆转了整个局势,并最终将兵力多的一方彻底击溃,取得了这极具历史时刻的胜利,这场战役被成功收入历史记录,成就了千古一大美谈,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光是对政治格局,还有对古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

那到底这场官渡之战,袁绍方和曹操方分别投入了多少兵力呢?那这些兵力的投入又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这个投入能说明什么道理么?

据不完全统计,袁绍在这场官渡之战中,陆续不断的投入兵力,直到整个战役的完成差不多投入近1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这场大战中共计投入约2万左右。

从比例上来看,袁绍的兵力投入几乎是曹操兵力的5倍左右。从这个数量上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袁绍的兵力多,实力强,曹操的兵力少,实力弱,对战之中袁绍占据绝对优势,按道理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胜方一目了然。

但是实际结果却是,袁绍的11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不到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兵力也损失过半,2万兵力留下一半左右。

那通过兵力投入对战争影响有一定的规律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的,不然就不会有兵不在多贵于精这句话了,兵力只是决定胜败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用兵遣将的谋略。

官渡之战图片欣赏

官渡之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为何大家都喜欢研究这场战斗,他整个战场的布局究竟有多广,又涉及了哪些地点,为何取名叫做官渡之战,在这场战斗中,究竟哪一方获得了胜利,又是如何获得这至关重要的胜利的,我们细细研究,一一弄清。

官渡之战地图

我们首先来看看官渡之战所波及的地区,也就是这场战争的地图,上北下南,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袁绍军队的主要势力处于北方,而曹操军队的主要势力处于南方。

这场战争是由袁绍挑起的,所以他将战场设定为一路南下,从黎阳到白马,从白马到阳武,最后到达官渡,兵力看上去极为分散。而曹操却处于守方,他的关键其实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他的势力并没有走很远,主要在官渡附近布线防守,以用来抵御袁绍的进攻。

标签: 少胜多的官渡之战遗址何在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汉,初期,七国,之乱,原因,是什么,西汉,初期,七国,之乱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西汉景帝初年,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史称七国之乱,或是七王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西汉初期的诸侯国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汉文帝时候

  • 揭秘戈林元帅有多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揭秘,戈林,元帅,有多,揭秘,戈林,元帅,有多,作为,二战

    揭秘戈林元帅有多胖戈林作为二战时期德国的空军元帅和军队首脑,现在留下的记录照片却都是大腹便便的样子,这让很多人十分费解,这样的身材和印象中飞行员的样子相去甚远,这样的飞行员怎么能够成为德国王牌飞行中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队长呢?到底戈林元帅有多胖?戈林照片其实在参加希特勒啤酒馆暴动之前,戈林作为空军飞行

  • 秦始皇地宫深度竟深到不敢再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地宫,深度,竟深,不敢,再挖,秦始皇,地宫,深度,竟

    秦始皇地宫深度竟深到不敢再挖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

  •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迁都,洛阳,武则天,为什么,迁都,洛阳,关于

    武则天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关于武则天的典故和事迹相信对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会有所了解。她从一个柔弱的女子通过过人的胆识和谋略最终在六十七岁的年纪登上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力顶峰,成为了睥睨天下的皇帝,这样惊人的成就足以使她在中国的历史中名垂千古。而关于她称帝的过程和如何治理朝政也有许多的事情可以讲述。比如

  • 韩安国在梁王手下是一条龙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安国,安国,梁王,手下,一条龙,由来,韩安国,安国,梁王

    韩安国在梁王手下是一条龙的由来韩安国最初是被梁孝王招募的,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受到梁王的重用,并逐渐的一步步的成为梁孝王的第一谋士。韩安国在梁王手下任职的时候,为梁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他很好的维护了西汉和梁国之间的稳定关系。韩安国劝梁王韩安国最初在梁王刘武的手下担任中大夫,后来汉初“七国之乱”的时

  • 张三丰郭靖之间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三丰,三丰,郭靖之,间的,联系,张三丰,三丰,郭靖之,间的

    张三丰郭靖之间的联系在金庸笔下,张三丰和郭靖都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张三丰出自于《倚天屠龙记》,郭靖出自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张三丰和郭靖的女儿郭襄认识,但是张三丰和郭靖却没有多大的交集。张三丰画像根据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之巅》这一章节,有这样一段描述,大概的意思是:杨过和觉远俩人相互喊

  • 揭秘岳灵珊母亲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岳灵,母亲,怎么,死的,揭秘,岳灵,母亲,怎么,死的

    揭秘岳灵珊母亲怎么死的岳灵珊的母亲名叫宁中则,在金庸的笔下,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在江湖上,很多人都称她为“宁女侠”,她不仅相貌出众,同样如果论起武功才学的话,她的水平在当时也不比男子差。那么岳灵珊母亲怎么死的呢?岳灵珊母亲剧照对于岳灵珊母亲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准确的说,她是自杀身亡的。她是一

  • 王闿运与曾国藩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闿运,曾国藩,关系,王闿运,曾国藩,关系,都是,湖南人,早

    王闿运与曾国藩的关系王闿运和曾国藩都是湖南人,早在曾国藩回乡去办团练的时候,两个人就有所交往。在咸丰八年秋季的时候,曾国藩曾经驻军在江西的建昌。不久,湘军在三河镇遭遇大败。十二月时,王闿运急忙赶到了建昌,更停留了五日,和曾国藩还“谈至三更”。当时谈判的光景十分的惨淡,所以王闿运与曾国藩两个人可以说是

  • 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向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去向,成谜,秦始皇,铸造,十二,铜

    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向成谜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销锋镝以为盎人十二,立于宫门”。秦始皇陵墓虚拟图又据史书记载,铜人背后铭刻着李斯篆、蒙恬书:“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样。铜人造形之大,制作之精巧考究

  • 诸葛亮转世成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转世,成了,诸葛亮,转世,成了,还在,南阳,种地,读

    诸葛亮转世成了谁诸葛亮还在南阳种地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为何一个足不出户,且没有信息来源的书生,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却能够对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认知。他到底是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最终帮助刘备白手起家的呢?诸葛亮像根据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的祖上一代代口头传下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