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年的孙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真的是倒行逆施吗?

晚年的孙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真的是倒行逆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13 更新时间:2024/1/18 11:23:57

[摘要]:晚年的孙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真的是倒行逆施吗?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孙权晚年并没有变成昏君,相反的,他变得精明异常,在他“性情大变”的后面,隐藏着他对孙吴政权权力交接的布局手段。那么是谁骂他是昏君呢?为什么被骂成“昏...孙。在哥哥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嫂子的?孙策死后,孙权应该对哥哥的家眷还是不错的,毕竟哥哥把自己创建的江东基业传给了孙权,但是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孙策的妻子大乔后来怎么样了?公元200年(...为什么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他好似一直都是那么英明神武,无论早年到晚年。但是看演义是看不透彻历史的,单纯看陈寿的《三国志》亦是容易受到蒙蔽。正如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孙权晚年也是“倒行逆施”,昏招连连。

孙权晚年最受人诟病的无外乎是“二宫之争”。大约开始于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为储君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也就是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戏码,后来引发朝中大臣因为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的内部混乱,也不得不说这为未来东吴灭亡埋下了伏线。

而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孙权碍于嫡长子继承制立了太子孙和,又一方面宠幸鲁王孙霸。结果这两人各自结党营私,纷争不休。。一堆“耿直”的臣子受了无妄之灾,就连陆逊都被气死了。最后孙权把太子孙和、鲁王孙霸都废了,立了个未成年人孙亮。(李世民可能就是学他的)

很多人读史读到这里,都能发表一通居高临下的评论:“孙权晚节不保老糊涂了!现在是个人都知道同时宠两个儿子肯定会引发内讧啊!立个未成年人上位?难道就不知道国无长君非社稷之福么?哪里镇得住底下一班骄兵悍将啊?孙权是不是那时候得了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如果我穿越回去肯定做的比他好!“

但是,孙权的做法却又在后世屡次上演,也可以说后世很多帝王都模仿他。那些帝王不会全是傻子吧?

以石韬为太尉,与太子宣迭日省可尚书奏事。《晋书.石季龙载记》

后赵的石虎这么玩,当然,结果非常惨烈,石宣残杀了石韬,还想在葬礼上干掉石虎,结果被石虎反杀了。当然,很多人可能觉得石虎这个羯人能有啥政治智慧,干出这般白痴之事没什么奇怪的。那我们再看下一个著名人物:唐高祖李渊。

义宁元年冬,隋恭帝拜(李建成)唐国世子,开府,置僚属。二年,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十万徇洛阳。《旧唐书.列传14》

义宁元年十二月,(李世民)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旧唐书.太宗本纪》

四年,稽胡酋帅刘仚成拥部落数万人为边害,又诏建成率师讨之。军次鄜州,与仚成军遇,击,大破之,斩首数百级,虏获千馀人。《旧唐书.列传14》

十月,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增邑二万户,通前三万户。赐金辂一乘,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旧唐书.太宗本纪》

在义宁元年,也就是公元617年左右,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指挥十万兵马的大元帅。而到了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俩都立了军功,李建成已经是太子,没啥好封赏的了。而李世民就得到了一个超越王公的称号:天策上将。可见,李渊一直是让两个儿子分庭抗礼的。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毫无悬念的内讧了,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李渊要是不识趣让位的话,他也很有可能被干掉。

当然,很多人还可以说李渊就是个老糊涂,因为史书上李渊的形象一直不怎么样,很多关键的决定都是李世民帮他做的。这里暂且不论李世民篡改史书故意抹黑的事实。那我们就看看众望所归、模范帝王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吧。

承乾先患足,行甚艰难,而魏王泰有当时美誉,太宗渐爱重之。承乾恐有废立,甚忌之。泰亦负其材能,潜怀夺嫡之计。于是各树朋党,遂成衅隙。《旧唐书.列传26》

刚刚经历过内讧夺位的李世民,难道不该痛定思痛,改变这种模式吗?正好相反,他也是这个模式的爱好者,同时宠爱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俩皇子也各自结党,互相攻击。最后,李承乾谋反未遂被废,李世民考虑再三,把李泰也废了,立了个柔弱的李治。

有人会觉得李世民也是白痴吗?显然不会,但是居高临下批评李世民还是可以的。明君怎么了?明君就得样样精通?李世民就在继承人选择这方面不行啊。嘴上说“以史为鉴”,结果发生在自己和哥哥之间的历史居然再次重演。

居高临下的评论历史很容易,总之一句话,当事人都太傻,当年的人大脑都没发育好。放到现在,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人都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穿越小说如此流行,大家都觉得穿越到古代成功太容易了,智商方面完全可以全面碾压那些帝王将相。对于这些观点,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所以说,无论是孙权、石虎、李渊,还是李世民,他们都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人物,都走到了人生巅峰。他们的手下,也是一个个的人精。他们做出过很多选择,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但很难是愚蠢的!为什么说让两个皇子各树朋党、争风吃醋的失败选择不愚蠢呢?很简单,因为其他的选择同样糟糕。

甲计划:我是嫡长子继承制忠实簇拥,只重用太子,不让其他儿子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弊端:太子权势过大,要提前接班,我咋办?

南北朝时期,刘宋文帝刘义隆,开创元嘉之治的那位,就很专一地对待太子刘劭。让他事必躬亲,结党交游,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无不开绿灯放行,听之任之。

(刘劭)亲览宫事,延接宾客,意之所欲,上必从之。东宫置兵,与羽林等……

三十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上忧有窃发,辄加劭兵众,东宫实甲万人。车驾出行,劭入守,使将白直队自随。《宋书.二凶列传》

后来发现太子不太听话,动了废太子之心。结果太子振臂一呼,刘义隆就被干掉了。刘劭提前当了皇帝。

再看一个例子。

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祖同创大业,朝事大小,率皆专断,多违制度。信任左右张景真,景真骄侈,被服什物,僭拟乘舆;内外畏之,莫敢言者。司空咨议荀伯玉,素为太祖所亲厚,叹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闻,谁当启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启太祖。太祖怒,命检校东宫……《资治通鉴.齐纪一》

这段说的是南齐高祖萧道成和儿子齐武帝萧赜之间的矛盾。萧道成没有宠信其他皇子来制衡萧赜,萧赜就越来越不听话了。大臣们对于无法无天的萧赜,也都听之任之,毕竟是将来的皇帝,谁敢得罪啊。偏偏荀伯玉不信邪,找萧道成投诉萧赜,导致萧赜的宠臣张景真被杀。

月馀,太祖怒不解,昼卧太阳殿,王敬则直入,叩头启太祖曰:“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太祖无言。敬则因大声宣旨,装束往东宫,又敕太官设馔,呼左右索舆,太祖了无动意。敬则索衣被太祖,乃牵强登舆。太祖不得已至东宫,召诸王宴于玄圃。长沙王晃捉华盖,临川王映执雉尾扇,闻喜公子良持酒枪,南郡王长懋行酒,太子及豫章王嶷、王敬则自捧酒馔,至暮,尽醉乃还。《资治通鉴.齐纪一》

可惜此时萧赜已经尾大不掉,萧道成也只能杀个张景真泄愤,却无法动摇太子的地位,于是他越想越气,一个多月都不爽太子。结果呢,王敬则直接冲进老皇帝寝宫,要求皇帝和太子喝酒和好。萧道成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敢怒不敢言,用沉默对抗。王敬则直接宣布皇帝要去东宫,命令备车、设宴,接皇帝出发。萧道成继续以沉默对抗……王敬则直接把自己的衣服披在老皇帝身上,强拉上车,去太子的东宫。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被拉去的萧道成,面对儿子萧赜是个什么心情。但是看看餐桌上的成员,个个位高权重,一个劲儿劝他和儿子化干戈为玉帛,萧道成还能动废太子的心思吗?他再有满腔的怒火,也只能强压下去不是吗?好在萧道成没多久就死了,他如果再多活几年,要么像李渊那样乖乖退位,要么像刘义隆那样被太子干掉。当然,萧赜即位之后,荀伯玉只有死路一条了。

乙计划:我在众多儿子中选择一个懦弱的,年幼的,好掌控的,最好白痴的立为太子。

弊端:外人掌权,谋朝篡位。

拥有这个想法的帝王大多觉得,立一个小太子,年岁小,好好培养锻炼,待到年龄够了,差不多了,自己也快驾鹤西去时候就可以放心了。可是这些人往往没想到外人靠不住,托孤重臣中也没几个“诸葛亮”。

伟大的汉武帝刘彻,在经历了戾太子巫蛊之乱后,放着刘旦刘胥这样成年的儿子不立,立了八岁的刘弗陵。结果就是大权被霍光掌握了。刘弗陵成年不久就死了,传言和霍光有关。接着霍光立了刘贺,但是又废掉了。好在霍光终于没有更进一步,汉宣帝等霍光死后除掉了霍家。刘彻可以瞑目了。

经历了二宫之争的孙权,也采用了这一招,让十岁的孙亮当太子。结果就是权臣一个个登场,先是诸葛恪,再是孙峻、孙綝,孙亮也被孙綝废了。好在最后孙权的六子孙休夺回了皇位。

晋武帝司马炎有好多好多个儿子,他偏要立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司马衷。我们一般的解释是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蒙骗了司马炎,让司马炎认为司马衷智力正常。司马炎哪有那么容易糊弄呢?只不过立白痴儿子当太子符合他的利益而已,他不用担心儿子和他争权。司马衷也确实老实本分地当了二十三年太子,这么看司马炎布局成功了啊!

可惜后来发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就不那么浪漫了。我们最后回到后赵的石虎,这个羯族人倒是实诚,把大实话说给我们听了。

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儿年二十馀便欲杀公。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于是与张举、李农定议,敕公卿上书请立世。《晋书.石季龙载记》

可怜的石虎,先后三个成年儿子(石邃、石宣、石韬),都要和他你死我活。他终于明白了,皇位面前,父子亲情就是狗屁。儿子到了二十几岁,就想接班,就会动杀他的心思。不如立个十岁的儿子,等这个儿子成年了,自己也差不多寿终正寝了。当然,小儿子石世接班之后,很快就被杀了。接着石家大内讧,最后石闵(冉闵)夺位成功。由此可见,在皇权不稳定的时代,老皇帝怎么选择都是个错。

而说孙权晚年昏聩、倒行逆施的那些人,其实是不明白孙权面临的困境。这个困境一直到生产力发展、科举制度确定才得到解决。因为科举制实行后,老皇帝可以不用让太子提前掌权,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根基的太子,一即位就是真正的皇帝。这在贵族时代是不行的,不让太子提前掌权,老皇帝一死,太子就是死路一条。

在此之前,老皇帝那是想尽办法,左冲右突,希望在活着的时候死死握紧皇权,死了之后又能顺利把皇权交接给儿子。可惜事实证明,一切都是个美好的梦罢了。

其实换句话说,孙权不算是玩崩得最惨的。李世民比他还惨,立了个柔弱的李治后,先是长孙无忌掌权,杀了英武的吴王李恪,接着武则天掌权,对李氏子孙来了个大屠杀。刘义隆就更不用说了,自己被儿子杀了,刘氏皇族后面内讧得一塌糊涂,最后集体灭亡。

“玩崩了”是那个时代的常事,和老皇帝的能力无关。每个老皇帝都想折腾一下,但最后都是“崩了”。

关于“晚年的孙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真的是倒行逆施吗?”的问题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孙权晚年并没有变成昏君,相反的,他变得精明异常,在他“性情大变”的后面,隐藏着他对孙吴政权权力交接的布局手段。那么是谁骂他是昏君呢?为什么被骂成“昏...孙。

在哥哥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嫂子的?

孙策死后,孙权应该对哥哥的家眷还是不错的,毕竟哥哥把自己创建的江东基业传给了孙权,但是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孙策的妻子大乔后来怎么样了?公元200年(...

为什么曹操能挟天子令诸侯不直接让刘备和孙权自尽?

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朝廷允许各州郡自己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对付黄巾军。这样东汉末年就逐步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后来,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十常...有。

为什么东吴不懂大战略?关羽在荆州北伐,东吴在合肥北伐,双线作战,不是很好吗?

我是生活问道。东吴并不是不懂大战略,他的选择是基于他的自身利益决定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三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曹操: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魏国灭亡以后,为什么吴国还能坚持15年?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群雄割据,最后魏蜀吴三分天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吴国竟然是三国中坚持最久的,直到蜀国灭亡十七年,魏国灭亡十五年后,吴...当这。

为什么西晋灭吴后仅三十年就跑到吴地去了,混的连吴都不如?你怎么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朝代的衰败往往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就埋下了祸根。先看下西晋的时间表:公元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司马炎,改元泰始,曹魏灭亡...让。

为什么曹丕可以篡位,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却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都知道,曹魏和晋朝政权的奠基人分别是曹操和司马懿,曹操在东汉末年通过平定黄巾起义以及讨伐董卓崛起后,将流落在外的汉献帝迎接到了他的地盘,最终“挟天...

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是谁,为什么?

要说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说的好听话叫群雄割据,说的难听点就是乱到没朋友,而这个乱世如何形成的就有多方面的原因了,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吕布,又或者王允和刘备,...之。

平黄巾之乱的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就消失了?

响当当的“汉末三杰”为何没有在群雄逐鹿中大显身手,其实原因很简单——卢植、皇甫(fǔ)嵩(sōng)、朱儁(jùn)这三人登场时间过早,等到群雄逐鹿时,他们...上文。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明朝君主,凡遇外敌入侵,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或许是近些年,对明朝最霸气的总结,在网络上,其实还流传着一个更霸气的版本,...任贼分。

标签: 东吴东汉孙权

更多文章

  • 北齐最年轻的权臣高俨简介:怎样评价高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齐,后主,皇帝

    [摘要]:北齐最年轻的权臣高俨简介:怎样评价高俨?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北齐少年英才琅琊王高俨如何评价?高俨,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齐后主高纬同胞弟弟。高俨少年英才,为人果敢,敢作敢为,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十四岁就死于后主手里。高俨是一个真正的少年...高。怎么评价北齐诸帝?在君主专制时代的封

  • 265年1月8日 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曹丕,魏国

    [摘要]:265年1月8日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公元265年发生什么事件a西晋结束分裂b司马炎建立西晋c匈奴...b司马昭于263年灭掉蜀国后,代魏的条件也逐渐成熟.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于265年1月8日(魏元帝成熙二年,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十七日)重演了曹丕。曹魏有哪些皇

  • 黄祖:三国被忽略的半个诸侯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吴,大将,汝南

    [摘要]:黄祖:三国被忽略的半个诸侯大将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三国时的黄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三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位奇葩的大将,他与孙坚父子三人交战五次,打一次败一次。然而最令人疑惑的是,在每次大败之时,他都能够斩杀对方的一员大将,甚至击败过名将...三国黄姓诸侯?“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

  • 西晋金谷二十四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二十四,潘安,西晋

    [摘要]:西晋金谷二十四友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金谷二十四友排名?金谷二十四友西晋时期的一个文学政治团体,依附于鲁国公贾谧,其中比较出名的成员有“古今第一美男”潘安(即潘岳)、“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洛阳。西晋文学名人榜?西晋时期的一个文学政治团体,依附于鲁国公贾谧,其中比较出名的成员有“

  • 残暴的后赵国太子石邃 以食美貌尼姑肉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后赵,王莽,皇帝

    [摘要]:残暴的后赵国太子石邃以食美貌尼姑肉为生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后郑樱桃如何评价?据《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石虎传》记载,郑樱桃原本是仆射郑世达的家妓。那么,出身低微的她,是如何成为母仪天下的后赵皇后的呢?(郑樱桃剧照)郑樱桃是...在。历史上有哪些惨遭废杀的太子?虽然比不上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穷人和懒人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的人,皇帝,穷人

    [摘要]: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穷人和懒人的朝代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这种说法你认同吗?为什么?议懒、穷人。懒人,一般比较多的是穷人,有的懒人油瓶倒了都不会扶起,懒得透顶了,不爱动、不参加生产、劳动(含腦力、服务等),不产生任何价值,社会无法返饋...要为。中国

  • 独孤天下:宇文邕原型真的没有子孙活下来吗?他为什么要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周,宇文,武帝

    [摘要]:独孤天下:宇文邕原型真的没有子孙活下来吗?他为什么要灭佛?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是对于罗马教皇以及天主教会,日耳曼人也是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应付。直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为了篡位夺权,...【

  • 侯景之乱的影响:险些毁灭华夏文明的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士族,巷战,汉人

    [摘要]:侯景之乱的影响:险些毁灭华夏文明的大屠杀?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羯族迁徙的影响?公元330年九月,石勒称帝,发兵攻灭鲜卑段氏,进占了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我国的北方大地尽归后赵,羯族人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光辉历史,但是好景不长,三十多年...隋唐时期士族门阀对朝局的影响有多大?门阀的历史,让

  • 最牛父女贾充贾南风简介,为何这样说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风,西晋,陵县

    [摘要]:最牛父女贾充贾南风简介,为何这样说两人?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贾南风这么丑,为什么能当皇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更娶。贾南风的爷爷是贾诩吗?贾南风,是西晋晋惠

  • 孤独伽罗是谁?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独孤,皇后,荣耀

    [摘要]:孤独伽罗是谁?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伽罗的来历?1、伽罗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文献皇后与吕雉、武则天并称古代三大女政治家的独孤伽罗。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复姓独孤,字伽罗,河南洛阳人,隋朝第一。历史上的独孤伽罗是个怎样的女人?为什么隋文帝杨坚临死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