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揭示周代朝聘制度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什么是西周的礼?礼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西周之礼可概括为彼时的国家制度,其大体形貌可见《周礼》这部描摹周代的行政法典和礼乐制度,它规定了国家的政体、官职、朝聘、进退、容止、燕飨、衣冠、用玉。春秋争霸怎么形成,产生什么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周自建朝数百年来,由其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礼乐制度,作为维系君臣之间的道德规范,始终根深蒂固。谁敢灭掉周王室取而代之,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周王朝是怎样一步步沦落到
李无未教授的《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从整体上对周代朝聘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材料收集广泛、丰富,对史料分析透彻、精审,考证严密,创见颇多,解决了历代学者没有解决好的周代政治制度研究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研究周代朝聘制度的特点是从基本概念入手,然后才确定类别与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周代朝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朝聘制度从字面意义上看一定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往时的一系列规矩。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朝觐有朝觐的规矩,聘问有聘问的规矩,但总的一条,就是为国家统治服务。关系到国家政治问题的事,难免就更复杂。《礼记》说“礼不下庶人”,游桂注曰:“庶人不朝祭,则宗庙之礼所不及也。不下者,谓其不下及也。”宗庙之事老百姓是无权问津的,所以说书的、唱曲的可以演绎故事,却无法把这国家大事说得清楚,想了解上层社会的朝聘制度,只能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去梳理、去探索。作者正是基于这种求实严谨的态度来重现周代的朝聘制度。孔子《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李无未先生秉承“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诸多文化内容,都可以在尧舜那里寻找到源头”的信念,从尧舜时期开始探讨朝聘制度的产生及特点,然后从夏到商再到西周,沿着源头一步一步走来,就像一个行者在历史长河边徘徊,寻找一个个前人留下的足迹,收集着前人留下的光环,把它串成一串明亮的彩虹。
《周代朝聘制度研究》,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事物的发展总是有源起、有发展、有辉煌、有演变,在演变中可能变性,也可能被历史所淘汰。不管发展路线如何,都有着内因与外因的交合。看到演变的表象不难,从表象看到实质,从结果探索原因,再去挖掘出点点滴滴的细节,就要下一番功夫。李无未先生从尧舜禹开始探讨朝聘的产生、尧舜禹时期的朝聘特点、舜禹“摄位”与朝聘产生的基础;夏代的朝聘里探讨了启与夏代朝聘的确立、夏代朝聘基本内容、从夏与诸夷关系看夏代朝聘的作用;商代朝聘制度从汤与朝聘制度的确立开始,总结商代朝聘制度的构成及特点及商代朝聘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在摸清朝聘制度发展的源头后重点阐述了西周朝聘制度,西周朝礼、觐礼、聘问制度、聘问的适用对象、聘问实施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周代朝聘制度研究》李无未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关于“揭示周代朝聘制度”的问题
什么是西周的礼?礼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西周之礼可概括为彼时的国家制度,其大体形貌可见《周礼》这部描摹周代的行政法典和礼乐制度,它规定了国家的政体、官职、朝聘、进退、容止、燕飨、衣冠、用玉。
春秋争霸怎么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周自建朝数百年来,由其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礼乐制度,作为维系君臣之间的道德规范,始终根深蒂固。谁敢灭掉周王室取而代之,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
周王朝是怎样一步步沦落到东周那般无权无势的境地?
【任微言卿观点】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历史时期。西周实施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维系社会秩序,天子权力是实打实的。东周由盛。
先秦诗文与中原文化考点?
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后用社稷代指国家。2校、庠序:属于乡学,地方学校。校:夏代学校名。序:商代学校名。庠:周代学校名。3牺牲牺牲:供祭祀用的...仲。
古代文明礼仪-喜马拉雅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为何如此称呼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最原始的根本找起,因为知其源方能里其流嘛。公、候、伯、子、男,上面一级是王。王:《尔雅·释亲》曰:"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
古代生男孩怎么报喜?
弄璋。弄璋是中国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始见周代诗歌中。指古人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
旧唐书中萧德言的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儒学上·萧德言传【原文】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主流的解释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其实,这样的解释根本就不是孔子的本意!“克己复礼”,出现在《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因。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分别指什么?各自有什么典故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谁家生了孩子,就要去祝贺。生了男孩,我们就会说“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就说“弄瓦之喜”,但你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吗?先来搞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