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为何不能兴复汉室

刘备为何不能兴复汉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4 更新时间:2024/1/18 8:26:29

[摘要]:刘备为何不能兴复汉室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诸葛亮不仅是三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且也是自古以来忠臣智者的代表,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对刘备更是忠心耿耿,那么为何没能兴复汉室呢?其实,这是多...诸。刘备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蜀汉自刘备开国时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就非常小。能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了,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不过是罗老先生的杜撰罢了。其实就综合。曹魏尚能与孙吴联手,为何刘备伐吴

诸葛亮初登三国舞台,便以一篇《隆中对》华丽亮相,让一直迷茫的刘备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幅宏伟的战略蓝图。刘备正是依照这个蓝图去逐步实施,终于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三足鼎立”。然而,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只进行了一半就夭折了,兴复汉室的终极目标却没能最终实现,原因就在于《隆中对》的提出先天不足,其中隐藏着一个致命的漏洞。

一、占据荆州是“隆中对”的关键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在草庐之中为刘备谋划了争霸天下的战略方案,史称“隆中对”,其要点总结起来就是“保有荆益,联合东吴,北伐曹魏”。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刘备要想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梦想,必须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夺取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形成“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对外与东吴结盟共抗曹魏,对内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一统天下积蓄力量。第二步是待时机成熟,从荆州和益州两个方向同时进攻曹魏,问鼎中原。

隆中决策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两个关键条件,一个是能否占有和巩固荆益两州,一个是能否和东吴维持坚不可摧的同盟关系,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能与东吴结盟,单凭荆益二州的资源,显然还无法与强大的曹魏抗衡,最终还是难逃被吞并的命运;但如果仅和东吴结成统一战线,而无法全据荆益之地,即使灭掉了曹魏,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辛苦一场忙,无端为东吴做了嫁衣裳。

而跨有荆益,关键在于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只有完全控制了荆州,才有可能以此为根据地进取益州,也才有可能向北威胁曹魏统治的心脏地区。整个隆中决策,都是以占据荆州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荆州,一切都无从谈起。

站在刘备集团的角度来看,隆中决策分析透彻、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完整,的确算得上一个近乎完美的方案,但是诸葛亮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东吴孙权的想法和他一致吗?

二、东吴版“隆中对”重点也是荆州

诸葛亮制定隆中决策,先入为主地把孙权设定成了一个偏安一隅胸无大志的人物,但事实上,孙权不会心甘情愿替刘备服务,他争图天下的志向并不比刘备小。建安五年,年方十七岁的孙权刚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权力棒,就有了称霸天下的志向: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这番话透露出一个最基本的意思就是,他不会躺在父兄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做一个庸碌无为的守成之主,而是要像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开创威震天下的王霸之业。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后,孙权的理想又进一步升级:

(鲁肃)曰:“原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这番话是在鲁肃在孙权为其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当众说出的,孙权虽然没有答话,但是无声胜有声,一个“抚掌欢笑”就代表了一切,既是认同更是赞许。显然,此时的孙权刚刚大破曹操,意气风发信心倍增,志向也由“桓文之功”升级成了“总括几州,克成帝业”。

刘备有兴复汉室的大志,诸葛亮为其谋划了“隆中对”,孙权有图取天下的宏愿,鲁肃也替其规划了战略蓝图。早在建安五年,诸葛亮还在卧龙冈下闭门读书、曹操和袁绍、刘备还在官渡激战之时,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一个东吴版的“隆中对”。

鲁肃认为,应该趁曹操尚未统一北方,精力还没有顾及到江南的时候,依托江东根据地,先下手拿下刘表、黄祖盘踞的荆州,全面占据长江天险,然后徐图北征建立帝王之业。孙权虽然表面上谦逊地说“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但通过他对鲁肃“益贵重之”的礼遇来看,显然内心里接受了鲁肃的这一见解。

东吴版“隆中对”可以归纳为“攻取荆州,全据江南,图取天下”,攻取荆州是首要目标。没有荆州就不可能全据江南,不全据江南则无法图取天下。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荆州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图谋王霸之业的重要基地。

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其次,荆州位处东吴上游,和东吴平共享长江天险,水陆军皆可顺流而下,对东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点在东吴内部得到一致认同。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因此,出于防御和进取两方面考虑,东吴早早就迈开了夺取荆州的步伐。赤壁之战前的建安四年至建安十三年间,仅攻打荆州刘表部将黄祖的军事行动就有六次之多,虽然没能攻陷城池,但最终斩杀了黄祖,掳掠了大量的士民人口和物资。可以说,东吴无论是从战略设计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对荆州志在必得。

三、两版“隆中对”矛盾难以调和

说到这里不难看出,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都把能否据有荆州作为了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这就注定了二者之间在战略上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诸葛亮长期生活在荆州,和荆州高层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对东吴的战略取向不可能没有耳闻,但他在为刘备制定战略时,恰恰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冲突,“跨有荆益”和“东和孙吴”这两个基本立足点互相矛盾,意味着“隆中对”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陷。

对刘备而言,“跨有荆益”和“东和孙吴”这两点,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若想同时实现是完全不可能的。跨有荆益之地的前提是孙权必须坐守江东不思进取,至少不打荆州的主意,但显然孙权不是这样胸无大志的普通军阀,要让他取消“攻取荆州、全据江南”的战略,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果为了与吴结盟而向其妥协,让出荆州之地,那么刘备手中就剩下了一个偏安一隅的益州,进取路线也只剩下汉中一个方向,兴复汉室的战略构想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刘备也断然不会接受。

任何合作都必须建立在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基础之上,诸葛亮只考虑了刘备集团的利益,而忽视了孙权集团的利益,既想控制荆州,又想让孙权无条件友好,显然是一厢情愿自说自话。诸葛亮的这一失误,导致整个刘备集团一直在执行一个存在严重缺陷的战略,不能不说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

四、“隆中对”终成镜花水月

历史发展的走向证明了孙刘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荆州进行的。建安二十年,刘备攻取益州不久,孙权就出兵夺取了荆州南三郡,双方剑拔弩张,几乎大打出手,幸好曹操攻占了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不得不向孙权妥协,双方平分荆州才暂时缓和了矛盾。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关键时刻,孙权再次乘虚而入,袭夺了荆州,导致关羽兵败身死。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蜀汉章武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发动夷陵之战,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最终病死白帝城。此战过后,刘备集团元气大伤,荆州之地全失,仅能“以一州之地与‘贼’相持”,隆中对确立的兴复汉室的终极目标已成镜花水月,难以实现。

后来诸葛亮在总结这一段历史时认为,刘备集团事业由蒸蒸日上、“汉事将成”,到“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根本原因是“吴更违盟”,把隆中决策的失败归结于东吴的背信弃义上,却始终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隆中决策设计上的缺陷。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圣诸葛亮也未能免于这一铁律,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刘备为何不能兴复汉室”的问题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且也是自古以来忠臣智者的代表,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对刘备更是忠心耿耿,那么为何没能兴复汉室呢?其实,这是多...诸。

刘备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蜀汉自刘备开国时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就非常小。能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了,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不过是罗老先生的杜撰罢了。其实就综合。

曹魏尚能与孙吴联手,为何刘备伐吴没有联手曹魏?

所以我的观点有一下俩方面:1.如果汉当时还有汉朝就无所谓的事情,但当时汉已亡,魏灭的汉,对刘备(汉献帝的皇叔)来说他俩是窃贼,(用很简单的话说魏是最大...1...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为什么刘邦有汉中巴蜀能够得到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得多却不能恢复大汉,首先有一点要明白,刘备的地盘,不比刘邦大,实际控制区域,是基本相当的。那么,问题来...为什。

刘备拥有智者相扶,又有猛将相助,为何到最后还是未得天下?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普遍对蜀汉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按理来说,刘备麾下文臣武将并不弱,那么为何却无法得到天下呢?原因之一:文...曹操。

诸葛亮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北伐?

这相问题可以这么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北伐?从主观上,诸葛亮必须兑现自己的“匡扶汉室”诺言,客观上,如果都在休养生息,蜀汉则是在等死。主观上...这。

为什么历史学界不把刘备的蜀汉政权归入汉朝体系?

其实,历史学界都是将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汉朝体系的。对应于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通常将其称之为“季汉”。只不过,“季汉”并没有普遍被后世视作...其。

曹操归还政权汉献帝,刘备还创立蜀汉政权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就算曹操归还政权给汉献帝,刘备也一定会建立政权的,更何况曹操还不可能把政权归还给汉献帝。曹操可能把政权归还给汉献帝吗?答...对。

刘备声称“兴复汉室,讨伐曹贼”,为何自己却在成都称帝?

方圆论坛观点!刘备此人素来胸怀大志。虽然刘备自称是汉室后裔,但是具体是真是假这个还真值得怀疑。汉室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整个刘氏后裔就多的数不胜...

刘备号称“贤德之君”,为何甘愿在东吴整天寻欢作乐也不愿回荆州?

谢邀温柔乡英雄冢。刘备来东吴结亲,不想周瑜之谋弄假成真!周瑜再思妙计决定用“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迷住刘备,挟持刘备讨要荆州!刘备起身微末,奔走天下,...谢。

标签: 刘备汉室蜀汉

更多文章

  • 禅让制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制度,首领

    [摘要]:禅让制的性质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禅让制”有何特点、作用?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禅让制的特点.核心.实质?特点:父子相传,父死子继,兄终弟即。核心:选贤任能。

  • 关于女娲的神话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女娲,神话,造人

    [摘要]:关于女娲的神话演变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女娲怎样来的呢?那么女媧又是怎么出来的?我有最可靠的回答!首先让我介绍一下我国最远古八万年之前的历史资料:1.盘古氏继天首出始有三才,盘古氏为开辟...国君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女娲创造人类的起因是什么?初代神话是说排解孤独,后世神话是说繁盛世间,洪荒

  • 夏朝有文字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文字,甲骨文

    [摘要]:夏朝有文字存在吗是一段夏朝历史的历史,夏朝没有文字记载,夏朝可能会用什么样的文字?夏朝当然有文字!!!从甲骨文上看,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包括到现在所有文字的构成,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等。一个成熟的文字形...《夏小正》讲述夏朝有夏历!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又怎么传

  • 北魏道武帝极度暴虐:见小姨漂亮 杀其夫娶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事变,儿子,哥弟

    [摘要]:北魏道武帝极度暴虐:见小姨漂亮杀其夫娶之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光哥弟的儿子却放过他们的女儿,并不是他不舍得杀,而是因为完全没那个必要,留着她们还有更大的用处。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拓跋

  •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炎帝,百草,神农

    [摘要]: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神农尝草故得经过?神农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经过: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古文神农尝百草的翻译先民有病,但还没有发明医药。神农氏开始尝遍百草的滋味,体察百草寒、

  • 魏晋时期多隐士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竹林,隐士,魏晋

    [摘要]:魏晋时期多隐士的原因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名山大川那么多,隐士为什么都选终南山?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终南山去,偏巧...我住在一个山洞里,尽管天气已经很。魏晋画家为何会将春秋时期的荣启期和竹林七贤画在一起

  • 鲧禹治水出自哪本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禹,大禹治水,山海经

    [摘要]:鲧禹治水出自哪本书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鲧禹治水》的古文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以“治水”为线索,讲述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水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来自

  • 当扈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山海经,汉字,读音

    [摘要]:当扈什么意思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鲁扈的读音和意思?鲁扈的读音lǔhù意思是葫芦。扈[hù]汉语汉字扈,中国汉字,读作:hù。该字的主要字义是随从,也有披,带的意思“~江离与辟芷兮”。康熙字典〔古文〕《...扈的读音是什么?“扈读音为hù,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扈”的基

  • 吞武里王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暹罗,泰国,王朝

    [摘要]:吞武里王朝是什么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国者是谁?吞武里,泰国故都,为吞武里王朝(1769年-1782年)的都城,位于湄南河下游西岸。1971年12月与东岸的京畿曼谷府联合,组成曼谷吞武里京都。现属曼谷郊区。...吞。白象国是哪个国家?泰国。该国位于中南半岛中

  • 孤竹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朝,国君,夏朝

    [摘要]:孤竹国的历史是一段商朝历史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孤竹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没一个孤竹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没一个孤竹国。乐亭为什么叫孤竹国?因为孤竹国诞生于夏,是冀东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三千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封墨氏为孤竹君。孤竹国从立国到灭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