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说说形形色色的人生观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小说到唐代才真正成熟联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孕育出与之相应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而构成了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巾志怪与传奇作。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好玩的国学曾经用一篇风趣幽默简单通俗的长文,专门介绍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拿出来,请读者朋友指正!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学派有人的地方.
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老庄盛行,佛教弘传,两汉以来固守的“明经行修”的道德规范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对自我价值、生命意义做重新的估价,而新的社会道德准则又尚未形成,所以在人生观上尤其表现得纷错舛乱、多彩多姿、形形色色。
今天,与大家分享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社会思潮,看看古人思考人生的方式与我们现代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悲人生之短促,叹功业之未成
这一主题的代表性人物非曹操莫属。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哲学。这一点,从他的诗词作品中亦可见一斑。
曹操的《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度关山》中,他写道:“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天地间,人为贵”可以看做是汉魏之际人生自觉的第一声呐喊,更是对汉代忠孝名节高于生命观念的大胆否定,而悲人生之短促,叹功业之未成成为该时代的主旋律。
生命的忽逝,功业之未竟,是这个时代诗的主题,也是人生的主题。正是这种人生观念的更新,带来了诗的清新和风骨文学的铸成。
酒与药
酒、药是两晋士族的一种时尚、一种风流。两晋对酒、药又各有侧重,大致说来,西晋是尚酒的时代,东晋是尚药的时代。
西晋一代,皇帝饮酒,大臣亦饮酒,在官的饮酒,下野的也饮酒,席中有酒,诗中有酒,朝堂有酒,竹林之中也有酒。
众所周知的文人墨客,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大多喜欢谈佛论道,这些场合都少不了酒,以文会友、以酒会友更是当时的流行风尚。
东晋士族中服药是很普遍的,药多为五食散,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去官的、弃家的、隐逸的很多。
《晋书·哀帝纪》载:“帝雅好黄老,断谷,服食过多饵长生药,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里系统论证了服药可致长生的道理,可见葛洪的长生理论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酒与药,看似不太搭边的两种事物背后,既是对生命的一种认识,也是生命的一种迷茫。
纵情放意的人生观
两晋之际的《列子》中关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贵游子弟颓废和放纵的情绪。
魏晋之际是士人们整体自觉的时代,阮籍、嵇康及“竹林七贤”是这场运动的先驱。
史书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章仪…”换到现在,就是身高180以上,帅气潇洒的型男一枚。
当时的上流风气是崇尚男人的阴柔之气,而嵇康从来不修饰自己,经常十天半个月不梳洗打扮,再加上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没人管,放纵之心一刻也没消停过。
同一时期人们的种种怪异行为,是对当时虚假礼仪的不满、蔑视和抗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全真”。但其后在元康时期贵游子弟的行为则是一种完全的“放纵”。
《杨朱》提出要人们只求“丰屋美服,厚味姣色”,这是一种典型的纵情、消极的人生,是以个人感官为满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杨朱》也叹人生之短,他说:“百年者,寿之大齐,千无一焉。”但他叹人生之短,是告诉人们要恣情纵欲,这同曹操须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进取心态迥然不同。
隐游遁世的追求
隐游遁世,不始于魏晋,但魏晋的隐逸遁世殊为不同。两晋许多隐逸者大多数是政治上的得意者,他们隐逸是为了“逐鱼鸟林草”,调神养色。
正史单独为隐逸者列传,始于《后汉书》,《后汉书》有《逸民传》。传中所列隐逸者,或是政治上不得志者,或是标榜其志操者,他们中间大都为“众望所归”,即所谓“举逸民而天下归心者也”,而东晋戴逵骂元康时的遁逸之人是“好遁迹而不求其本”。
唯钱是求的钱神观
魏晋以来上层仕贵贪得无厌、视钱如命,是另一类人生观。联系晋人比财斗富、卖杏凿核的现象,它又代表了一个群体。
晋武帝时成公绥的《钱神论》,对这种人生观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描述和披露。
《钱神论》云:“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己,执我之手,托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论能否,宾客辐凑,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何可暗使!岂虚也哉?”(《太平御览·资产部·钱下》)
鲁褒又作《钱神论》。《晋书·鲁褒传》载:“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
佛教的虚幻世界
佛经说:在菩提树下开悟的释迦牟尼,看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中升沉,不觉生起无比的大悲心。
晋、宋间的诗人陶渊明在《神释》诗中写道:“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更须尽,无复我思虑。”
甚至儒学色彩极浓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告诫他的子孙中谈到,若不能出家,“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反映了佛教对当时人们人生观的影响。
佛教给人们指示的极乐世界,对生活在战争恐惧、穷困、饥役中的下层人民看来,是个富有无限诱惑力的世界,对那些困惑、迷茫的士人们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上述种种人生观,作为一种个体意识而言,其每种意识在每个朝代都可以找到,但作为一个群体意识出现,则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没有的。无论“唯酒是务”者也好,“唯钱是求”者也好,还是把希望寄寓来世者也好,都是那个社会世态的一种折射,是对生命意义再审定,是人生价值再认识中的一种困惑和异态。
关于“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说说形形色色的人生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小说到唐代才真正成熟联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孕育出与之相应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而构成了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巾志怪与传奇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
好玩的国学曾经用一篇风趣幽默简单通俗的长文,专门介绍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拿出来,请读者朋友指正!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学派有人的地方...
悲秋,伤春,四季都在情感中沦陷,如何面对人生?
这种积极生存追求产生的生存需要同现实满足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只有无所欲才可无所求,要避免这一矛盾,最好的是没有生,其次是无思维,但即使是植物人,也有...
在所有历史里,为何三国时期非常吸引人?
三国的地位在历史爱好者心里有多高?为什么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仅仅只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吗?中国历史中乱世太多了,但都没有...不。
作为史上最荒唐的太上皇,北周宣帝宇文赟到底有多奇葩?
宇文赟恐怕是最能折腾的皇帝了,在他短暂的皇帝生涯中,各种新鲜刺激的“金点子”汩汩冒出,让人目不暇接。宇文赟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他19岁...宇。
现今的文学社会还需要怎样的改变才能出现像古代的李白,杜甫那样的大文豪大诗人?
《当代文学社会出不出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大文豪很要紧吗?》为了让文学社会出现几个像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难道让历史改变倒退成安史之乱那样的時期才好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能晒出你的书单吗?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1、。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科举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科举的影响却依然不可磨灭。我们习惯于把那些考的好的,学的好的学生说成小秀才,也有很多人说,我要是在古代如何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八。
中国史书上的身毒是印度吗?身毒是什么样的国家?
身毒是华夏文明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那个时期的其范围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由于语音的历史发展、语言传播。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诸如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等众多名号,都是对古代有影响力的一些文人墨客的别称,他们一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地位斐然,影响力颇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