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一生最可怕的对手:西秦霸王薛举有多猛?

李世民一生最可怕的对手:西秦霸王薛举有多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3/12/10 13:56:10

薛举,河东汾阴人士,现在的山西万荣县,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个西楚霸王项羽,西秦霸王薛举的名气被埋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就是这个薛举却在军事上把李世民打得大败,这个人身上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隋末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都想夺得天下的霸主,李渊和自己的儿子们李建成、李世民顺利的拿下长安,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李世民帮助李渊四处征战,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非常的厉害,他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大家的公认的。

薛举在金城起兵,号西秦霸王,也开始了四处征战,他的第一个对手是隋朝大将皇甫绾,此时的皇甫绾有军队一万多人,薛举亲自带领2000精兵迎战。史书记载:隋将皇甫绾屯兵一万在枹罕,举选精锐二千人袭之,与绾军遇于赤岸,陈兵未战,俄而风雨暴至。初,风逆举阵,而绾不击之;忽返风,正逆绾阵,气色昏昧,军中扰乱。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隋军大溃,遂陷枹罕。

这一仗薛举表现出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善于利用天气的因素,顺风而进,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以少胜多,非常的了不起。

各地的首领纷纷投到薛举的门下, 羌钟利俗等的加入让薛举声势大振“不阕旬,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

薛举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决定去中原大地闯一闯,或许还可以当天下人的皇帝,于是他出发了。他派自己的儿子薛仁杲出其不意击败唐弼,夺去了他的兵马,这时薛举的总兵力大概有20万人左右。

这时的唐高祖李渊派出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讨伐薛举,薛举也让自己最能打的儿子薛仁杲出战,两位枭雄的儿子一决胜负,一交手,薛仁杲才知道李世民的厉害,败下阵来,“秦王击破之,斩首数千级,逐北至陇还”。

薛仁杲的失败,让薛举也很震惊,没想到李渊的儿子这么会打仗,心里有了退兵的打算,和手下的谋臣商量退兵还是投降,这时他的手下有两位谋臣,一个主张投降,一个主战,谋臣褚亮主张投降,他拿出了历史上的赵佗刘禅打比方,觉得投降没有什么大不了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他的观点很悲观,觉得打不过,只有投降这条路可以走,而且还可以不死,“昔赵佗以南粤归汉,蜀刘禅亦仕晋,近世萧琮,其家今存,转祸为福,尝有之。”

薛举的另一位谋臣郝瑗主战,他的观点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天下的常胜将军能有几人?我们也知道白起韩信这样的战神世间少有,怎么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缴械投降,薛举觉得也是,于是他决定采用郝瑗的计策,“亮之言非也。昔汉祖兵屡败,蜀先主尝亡其妻子。夫战固有胜负,岂可一不胜便为亡国计乎?”,郝瑗又让他联络梁师都、突厥莫贺咄设共同举兵,对付李渊,让他自顾不暇。薛举也一一采纳,于是他派出使者联络各地诸侯,共同举兵。

薛举派兵向李唐王朝的长安进发,他要亲自带兵和李渊、李世民父子决战,看天下谁是英雄?李渊再次派出自己最能打的儿子李世民出战,这时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薛举一方,李世民被打败狼狈而逃。史书里记载说,这时的李世民生病了,是自己的手下人无能,轻敌冒进,“ 会王疾,卧屯不出,而举数挑战。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恃众不设备,举兵掩其后,遂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王还京师,举拔高墌,仁杲进逼宁州。”

李世民经历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一次失利,作为战神的秦王,这一辈子打了多少恶仗,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都败在自己的手下,只有这次的失败让他记忆深刻。

薛举打败了李世民,长安唾手可得,他和谋事郝瑗商量着下一个目标,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他要亲自会一会这位枭雄,战场上见。郝瑗:今唐新破,将卒禽俘,人心摇矣,可乘胜直趋长安。薛举和郝媛准备大干一场,可惜老天爷不帮他,阎王爷邀他去做客,薛举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撒手而去,他没有姜子牙那样的长寿,“方行而病,召巫占视,言唐兵为崇,举恶之,未几死。”

薛举死了,他的事业就交给他的儿子薛仁杲了,可惜他的儿子性格不好,薛举也觉得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可惜对将士们不好,脾气太暴躁,喜欢杀人,薛举“汝智略纵横,足办我家事,而伤于苛虐,与物无恩,终当覆我宗社。”

李世民再次出征,很快就消灭了薛仁杲,长安城也转危为安,度过了这次劫难。

纵观薛举的一生,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到武德元年(618年)病逝,时间不长,却打了很多仗,给我们留下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他作为李世民最强劲的对手,击败了李世民,兵锋直抵长安城下,可惜老天不让他建功立业,突然病逝,他的儿子又不成器。李渊正好相反,他的儿子李世民是个天生的军事奇才,虽然作战失利,但是很快就卷土重来,打出了漂亮的歼灭战,一雪前耻,成功扭转了唐军的颓势。

薛举号称西秦霸王,想成就和西楚霸王一样的功业,可惜功败垂成,英年早逝。史书评价他:薛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 历史没有给他时间,谁也不知道如果他再活几十年,天下姓“薛”,还是姓“李”?

薛举的身边只有一位谋臣郝瑗,吕布的身边只有一个陈宫,西楚霸王项羽的身边只有一位范增,我们再想想李渊、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成就天下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

标签: 薛举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柏林墙现在还在吗 10个景点地区别分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国,柏林墙,历史解密

    柏林墙在今天的德国首都幸存下来。东西方之间的一次性障碍已被拆除、削减或拍卖。1961年至1989年间,强大的东德防御工事长156.4公里,完全包围了当时的西柏林。如今,柏林莫伦大街的东边画廊,最长的幸存片段,延伸约1.3公里,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步行。根据“柏林墙故事”,在两个德国统一后,部署了65

  • 北京长安街为什么修那么宽?是为了跑飞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安街,历史解密

    北京,古今名城,多朝帝都,城市历史几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始,先后称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后,北京均为都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剧、特

  • 关于唐圭璋的评价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圭璋,文学家,历史解密

    唐圭璋曾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顾问、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委员、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南京市文联副主席。1924年,唐圭璋和尹孝曾结婚,二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并育有三个女儿(唐棣华、唐棣仪、唐棣棣)。但这段美满的婚姻并不长久。1936年,尹孝曾病逝,唐圭璋极为悲痛,此后终生未娶。

  •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胡惟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明史》将胡惟庸列为明朝的头号奸臣,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他还不解气发《昭示奸党录》把胡惟庸一同党羽全部都写进去,朱元璋是想让他们遗臭万年,杀人诛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胡惟庸的能力,胡惟庸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但是有才干是好事也是坏事。胡惟庸并非朱元璋起兵之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他算是半路出家。龙凤元年(1

  • 颖贵妃过生日时养子来祝寿,为何却被嘉庆训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颖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过生日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如果有人给自己祝寿那就更高兴了。但是,清朝有一位妃子过生日,养子前来祝寿,却受到了皇帝的训斥,更想不到的是,这个妃子刚过完生日就去世了,她便是乾隆五大贵妃之一的颖贵妃巴林氏。巴林氏是出身于蒙古镶红旗的一位蒙古族女子,父亲讷亲在朝廷担任都统和轻车都尉的职务。在清

  • 十六国时期代国皇帝:拓跋翳槐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拓跋翳槐,十六国,历史解密

    魏烈帝拓跋翳槐(?-338年),中国十六国时期代国皇帝,329年至335年、337年至338年在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拓跋郁律之子,拓跋纥那之堂侄,代国第十二任皇帝。纥那即代王位时,翳槐居住在其舅父贺兰蔼头之贺兰部中。327年,纥那命蔼头交出翳槐,蔼头不从,纥那遂联合宇文部攻贺兰部,不

  • 长平之战赵国损兵40万国本动摇,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已经征服许多国家,而东方六国中能与秦国抗衡的,只剩下赵国。公元前262年,赵国倾全国之力,组建出一支四十多万人的大军,与秦军在上党郡决战,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争初期由于老将廉颇采取固守策略,秦军久攻不克,粮草不济,陷入危机。然而赵王中秦朝反间计与激将法,将廉颇撤掉,换

  • 陈自明有着哪些医学理论?他对妇科病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历史解密

    陈氏对妇女的生理特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均进行了总结,可见其学术思想的概况。他强调了妇女月经的先天来源,突出了冲任、天癸与月经的关系,同时亦不忽视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月经产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将妇女的生理发育和病理变化分为三个类别,即室女、已婚和七七天癸尽数之后,即青春未婚期、

  • 古时候也有交通规则吗 如果在闹市飙车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交通规则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给大家带来便利。其实,在古代,从唐朝开始,随着城市的发展,繁华的街道上,行人与马车并存的情况逐渐增多,因此,出于安全的考虑,唐代皇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比如唐朝的“仪制令”就是较早的关于交通方面的礼仪规范。它的主要内容用十二字就能概括:“贱避贵、

  • 古代的太子有多少位老师?东宫三师和东宫三少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宫三师,清朝,历史解密

    1、东宫三师东宫三师是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通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东宫官职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比如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