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和银锭有何区别?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和银锭有何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48 更新时间:2024/1/7 5:23:11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一些“碎银子”,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银子应该基本上都是那种做成元宝形状的,而碎银子可能就是将一块完整的银元宝砸碎之后,散落而成的各种碎银子,便于携带,也方便付款。不过这些也只是人们的想象,真正的碎银子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

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

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

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

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

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大麻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碎银子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比较频繁,主要是这一时段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白银实际上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流通范围比较小,因其太贵重,因此在民间使用的很少,除非是大宗买卖。而在这个时期,更加流通的是铜钱。

“盘缠”这个词就是专门为铜钱发明的,一般,百姓出远门的时候都是将铜钱串成一串,盘起来缠到腰间,这就是“盘缠”的由来,这也可以看出铜钱带着并不是很方便,通常说的一贯钱就有一千文钱,虽然带多了很麻烦,但是百姓的一般日常生活用铜钱是最合适的。

所以在唐宋时期,铜钱还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碰到大宗的买卖,带钱就是个麻烦事,唐朝时期的开元通宝十文钱就是一两,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按现在来算就是十斤。

一两银子和铜钱的换算关系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并不一样,不过大体上就是一两银子约为一千文钱到一千五百文钱之间,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唐宋时期基本上相当于一千元以上甚至几千元人民币,放在现在,一个人拿着一张面额几千元的大钞出去购买一般的商品的话,都是很难找零的。而当时一枚铜钱的购买力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块钱,在日常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的时候是绰绰有余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涌入市场,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在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人民币之间,银锭和铜钱同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相互补充。铜钱能满足一般的消费,但是带多了比较麻烦,而白银能满足大宗的买卖,就是找零有些麻烦。

银锭的重量一般分为几种,有一种是重五十两的;有重十两的,还有重一二两的银锞子;还有就是碎银子。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就已经很大了,因此带着一两银子外出就能买很多东西,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找零的问题,这就需要碎银子的出现,通常碎银子的单个重量都不足一两,比铜钱好用,比官方流通的固定价值的银锭也好用。

那么这些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就是直接从银锭上掰下来的,官方熔铸的银锭都有固定的形状,马蹄形的、馒头形的等,边角都是非常薄的,大力气的人一掰就能掰下几块来。掰下来的小块就成了碎银子,即便是很小的一块碎银子,其价值也有十几枚甚至数十枚铜钱那么多。

再者就是用锤子或者凿子直接把银锭砸成几块;还有一种夹剪,专门就是用来剪银锭的。

这几种弄碎银子的方法在民间买卖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操作,手中经常过银子的卖家一般掂量几下就能确定碎银子的重量,再配合几枚铜板就能轻松搞定一次交易。如果双方认为纯粹的掂量不能正确估值,还有一种叫做戥子的小秤来称碎银子的重量,这种小秤的精确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专门的店铺为顾客提供关于银锭碎分和熔铸的服务,这种店铺叫做倾银铺,在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经常出现,顾客可以带着银锭子到店里来制成碎银子,也可以带着碎银子来熔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

因此,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时候,是完全不用担心没有碎银子用的,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官方流通的固定重量的银锭弄成碎银子,以方便日常买卖双方的交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为何要用"弱水"来代表女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表示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贞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说一句话: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来表示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贞不二,但是很多人只是这样子说着,并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意思,而且天下之大,为什么单单用“弱水”二字呢?今天小编就带着您走进《山海经》。在《山海经》中关于弱水的介绍一共有三处,但是每一处都只是

  • 古代人口那么重要,为何打赢攻城战要屠城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年代,什么最重要呢?当然是粮食,但还有一个,那就是人口,人口就是生产力,在现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红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生产工具严重落后的古代,人口就是决定国家实力的象征,国与国、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多数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有

  • 孙权为什么要杀掉关羽 如果不动手又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要杀掉关羽?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被吕蒙所杀;一种是被孙权所杀。按照《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孙权劝降不成,杀害了关羽父子。孙权杀害关羽不仅仅是鼠目寸光而且显得自己眦睚必报。孙权曾经派

  • 在古代数字七代表着什么?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我们日常使用的九个数字中,许多人手机号、车牌号不喜欢有“七”,办喜事也多不选在有七的日子,除了文化心理,主要还是因为“七”的读音,与气相近,口彩不好。(一)其实,细究文化现象,“七”是个存在感很

  • 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为什么是三秦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简称“陕”和“秦”。“陕”和“秦”的意思很好理解,“陕”就是陕西的简称,“秦”是当年咸阳是秦朝都城,陕西是秦朝的核心地区,因此,简称“秦”。但很多人不明白,陕西为什么又叫“三秦大地”?由于中国经历了无数个朝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谓变化。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就像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南

  • 刘邦有能力击败项羽,为何还要召韩信过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淮阴侯韩信也是天纵之才,智商、情商双高的厉害人物,魏豹、陈馀、田横、项羽等枭雄式人物都被他给搞掉了,但他还是斗不过刘邦,最终被刘邦的妻子吕后给搞了。为什么韩信斗不过刘邦呢?因为刘邦的手腕太高,看看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的一石三鸟之计,就知道刘邦的手腕有多高了。我们都知道,垓下之战中,项羽输了,输得很惨。但

  • 清朝最高级别的太监是几品官 他们能拿到多少俸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清朝皇宫最高级别的太监是几品?能拿多少薪俸?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朝历代,清朝对太监的管理最严格,对太监掌握权力的防范也最为成功。相比明朝宫廷太监动辄有数万人之多,清朝太监数量大为减少。1751年,乾隆帝传谕,将太监的人数规定在3300人。此后,清

  • 李唐皇室有鲜卑血脉,唐朝究竟是汉人王朝还是鲜卑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疆域空前辽阔,接纳各国学习交流,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历史故

  • 刘邦身为汉朝开国皇帝,为何早年形象却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都是各朝各代所遗留下来的文史资料,一朝继承一朝,从而中华文化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可是在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你是否怀疑过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毕竟这是可以称之为敌国的后继者们所保留的,谁知道有没有改动呢?较为出名的一位改动史料的皇帝乃是唐太宗,毕竟玄武门之变,影响太恶劣,并且唐朝的

  • 明朝第四代镇远侯顾溥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第四代镇远侯顾溥的故事。顾溥是明朝中期的一员知名将领,开国勋臣顾成的玄孙。于成化九年也就是公元1473年正式袭爵成了第四代镇远侯。当时,第三代镇远侯顾淳因为突然病逝且膝下无子,所以朝廷才允许顾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