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3/12/19 1:39:48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不久便禅位给李显。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等诸大臣一起,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唐中宗李显复位。

这次政变的主导人毫无疑问是张柬之,《旧唐书·张柬之》中记载:“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

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年,张柬之刚刚才被武则天委任为武周帝国的宰相,武则天对他不可谓不重用。

而政变发生的这一年,张柬之也已经80岁了,如此大的年纪,又身居高位的他,为何还要积极组织推翻武则天的政变行动?

张柬之联合诸大臣发动政变的原因,当然是要归政给李唐,这是大义,谁也改变不了。

可实际上,要归政李唐,未必需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

当时,武则天经过仔细的考虑,已经在为归政李唐做准备了,其标志事件就是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

这虽然是武则天不怎么甘心的妥协,但在大势之下,基本会成为必然的结果,武则天之后就是李显上位。

且“神龙政变”发生的这一年,武则天也都81岁了,还身患重病,没几天好活了,就算不用政变的方式赶她下台,李显接位也等不了多长时间。

张柬之早前分别被狄仁杰、姚崇等举荐,才成为武周朝的宰相,成为复兴李唐派的领头羊,想必是老成持重之辈,否则,也不会受到狄仁杰的看重。

可老成持重的张柬之却做出了激进的行为,原因为何?

我想,大概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公心,担心皇位更迭出现意外,其二是私心,为了给旧主复仇。

就公心而言,在“神龙政变”发生前,武则天病重,其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趁机揽权,有危害到皇太子李显接位的可能。

因为张氏兄弟跟李显之间,有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

早在武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时,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妹妹李仙蕙和妹夫武延基(武则天侄孙,武承嗣之子),就都因张易之的告发,而被武则天处死。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中记载: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有这个前科,如果李显复位,张氏兄弟的下场可想而知。

张氏兄弟毫无疑问是不希望李显继承皇位的,他们有动机捣乱,比如假传圣旨,废掉李显,换成别的人继承皇位。

于是,当武则天有病在身,却由张氏兄弟把持朝政时,忠于李唐,等待着李显复位的张柬之,非常担心张氏兄弟会狗急跳墙。

为了保证李显顺利继位,江山社稷不因张氏兄弟的垂死挣扎出乱子,身为宰相的张柬之决定用暴力手段,提前让李显复位。

就私心而言,张柬之有为旧主、许王李素节复仇的动机。

许王李素节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被武则天虐待致死的箫淑妃。

李素节在箫淑妃死后,被贬斥出京城长安,长期在外漂泊,被监视居住,武则天还不允许他回长安。

因为箫淑妃的缘故,李素节绝对是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属于武则天必须要搞死的人物。

在武则天篡唐称帝的当年,终于以谋反的罪名干掉了李素节,还顺手干掉了李素节的九个儿子(共十三个儿子,四个儿子因年幼躲过屠刀)。

而张柬之早前没有入朝堂为官时,曾担任李素节王府中的“仓曹参军”,属于李素节的私人官吏。

很明显,武则天干掉了张柬之的旧主,李唐宗室李素节,因此,张柬之跟武则天之间,还有着私怨。

也因此,张柬之不愿意等着武则天死后,才由李显接位,他或许抱着报复武则天的心思,想亲手让武则天生前就倒台,为旧主李素节出一口气。

这大概就是张柬之在积极奔走,为李显复位的公心之外,抱有的一点点私心。

不过,不管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到底是什么心思,公心也好,存了一点私心也好,他反正成功了。

并且,唐朝后来的帝王们,对张柬之的功劳都是记在心中的,唐睿宗、唐玄宗、唐德宗都对张柬之有过追封。

史书上也对张柬之反周复唐的行为大加赞扬,张柬之80岁时的奋力一搏,让他在唐朝官方的历史地位,高出了不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在卖身的时候 古人头上为什么要插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卖身葬父的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根稻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到大的电视里一直都有卖身葬父,或者葬母的情节,大多都是些走投无路的姑娘们,跪在街上卖身为奴。这里就有一个小细节,在这些人的头上都会插着一根稻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光是卖身救母或者救父再或者葬

  • 安史之乱连长安都攻破了,为何没能灭亡唐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唐首都长安,迫使唐玄宗逃往蜀地。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但是,安史之乱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既然当时反叛军一度势

  • 中山国在春秋时代是怎样的存在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上百个,这些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洗礼以后,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十来个比较大一点的国家存活了下来,其中“战国七雄”可以说是个个实力雄厚,威震一方!但在此时,有一个国家的实力也绝对不可小嘘,那就是号称“战国第八强”的中山国。很多人都知道中山国(史书记载“中山之地,方

  • 历史上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怎么逆袭成为战国七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氏孤儿逆袭成功的故事。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名叫赵武。赵武家本来是晋国的世卿,赵武的母亲还是国君的女儿。后来国家发生政变,赵氏灭族。赵武却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跟着母亲离开家族,而活了下来。那时候的政局是动

  • 荆轲刺秦王最后失败 荆轲失败是因为剑术差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荆轲刺秦失败,到底是不是因为他剑术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必须得承认荆轲不是剑术高手,毕竟他有过论剑水平不高,被著名剑客盖聂瞪的经过,有过一次与鲁勾践搏斗的经历,多半还输了,而且两次都灰溜溜地逃了。他刺秦失败后,还被鲁勾践评论失败的原因是“其不讲于刺剑之术”

  • 城门是用木头做的,攻城时为何不用火攻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对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古代士兵在攻城时,大多都会选择用木头去撞城门,一下两下,实在太耽误时间,然而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城门是用木头做的,为何他们不选择用一把火烧掉呢?这样不会更省时省力吗?实际上这种办法换做聪明的古人当然能够想得到,只不过实用性不高,我军想得到这种办法,敌军当然也会知道

  • 历史上唐朝的后宫制度是什么样的?有何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代宫廷中蓄养有成千上万的宫女,这个数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宫廷中宫女的数量没有具体的规定,历代性喜渔色的帝王竟相打破宫女数量的记录,让美女充栋,以满足一颗多情纵欲的雄心。比

  • 诸葛亮都已经七擒孟获了 蜀汉灭亡时为何没有见人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对诸葛亮七擒孟获收服此人,在蜀汉灭亡时,为什么没有见他来救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但因为他在南中夷地的夷人和汉人中十分有名望,因而多次被诸葛亮赦免,直至彻底降服归顺蜀汉,并担任蜀汉军中官职,那在

  • 马超来投靠的时候,为何关羽想与其比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关二爷从都是忠义的化身,但是关羽却有着致命的缺点,自大狂妄。在真正的历史上,关羽与刘备并没有桃园结义一说,史书上只是记载着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并没有记录他们结义,而已结义这样的民间习俗是到了元代才有的,遥远的东汉末年,怎么会有桃园结义一说呢?马超来投靠

  • 魏国的五子良将中,最受曹操信任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烽火连天不休。在这个中原动乱、四夷骚动的时代,下层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但是对于各有大才的英雄来说,却是个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在这个英雄迭起、人才辈出的时代,魏、蜀、吴三国都有各自为止自豪的猛将,魏国有五子良将,蜀国有五虎上将,东吴则有江东十二虎臣。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物可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