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前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上前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3/12/31 2:04:09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燕是十六国时期的强大政权,曾与前秦、东晋三足鼎立,是北方霸主之一。前燕鼎盛时曾力压前秦、东晋,想要一举消灭秦晋,统一天下,但是却最终为前秦所灭。那么前燕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

一,割据辽东

慕容廆(gui)出身鲜卑贵族,后来继承父位,成为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见西晋实力强大,于是依附朝廷,成为西晋的附庸。元康元年(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中原陷入割据混战,自此西晋走向衰落。慕容廆则在辽东一带迁徙,学习汉人的技术与文化,击败鲜卑宇文部的进犯,使得鲜卑慕容部实力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影响辽东局势的重要力量。

西晋末年幽州也受战乱的影响,朝廷官员之间互相残杀,给了鲜卑以可乘之机。永嘉三年(309年),辽东太守庞本杀害东夷校尉李臻,鲜卑部落首领素连、木津以此为名讨伐庞本,掠夺辽东各地。慕容廆收容逃难百姓,以西晋朝廷的名义讨伐素连、木津,将二人斩杀,自此控制辽东。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慕容廆继续奉东晋为正统,对抗其他割据政权。慕容廆在辽东招贤纳士,重用汉人的世家大族,安抚中原各地的逃难百姓,使得辽东各地人心归附,为前燕的崛起打下了根基。

太兴二年(319年),平州刺史崔毖不满慕容廆在辽东坐大,于是联合鲜卑宇文部、段部及高句丽夹击慕容部。慕容廆使用离间计,瓦解宇文部与崔毖等人的联盟,大败宇文部。崔毖等人见宇文部惨败,急忙向慕容廆求和,使得慕容部巩固了对辽东的统治。太兴四年(321年),东晋朝廷封慕容廆为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辽东郡公,加强了慕容廆统治辽东的合法性。

二,前燕建立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病逝,子慕容皝(huang)继承父位。慕容皝遵循其父的政策,继续尊东晋为正统。慕容皝与兄弟不和,猜忌兄弟,使其哥哥慕容翰出逃,弟慕容仁、慕容昭叛乱。慕容皝杀慕容昭,与慕容仁争夺辽东。咸康二年(336年),慕容皝率军突袭慕容仁,将其斩杀,重新统一辽东。后来他又击败段部鲜卑,实力更加强大

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标志着前燕的建立。段部鲜卑继续骚扰前燕,使得慕容皝十分愤怒,他便向后赵称臣,请求后赵消灭段部鲜卑。咸康四年(338年),后赵出兵讨伐段部鲜卑,慕容皝从后夹击,消灭了段部鲜卑。不久燕赵反目,后赵继续讨伐前燕,逼近燕都棘城。慕容皝死守棘城,击退后赵,使得前燕转危为安。

三,进取中原

前燕虽击败后赵的入侵,但后赵占据中原,实力强大,对前燕仍有巨大威胁。因此慕容皝继续对东晋称臣,联合东晋,对抗后赵。东晋为了让前燕牵制后赵,于是承认慕容皝为燕王。为了讨伐宇文鲜卑,慕容皝派人请回流亡宇文部的慕容翰,与他一同商议壮大前燕。慕容翰建议慕容皝:先消灭高句丽,再灭宇文部,然后图谋中原。慕容皝认为有理,予以采纳。

咸康七年(341年),慕容皝定都龙城,派慕容翰讨伐高句丽。咸康八年(342年),慕容翰率军攻克丸都城,大败高句丽,使得高句丽实力大减,向前燕臣服,不再对前燕产生威胁。建元二年(344年),慕容翰率大军讨伐宇文鲜卑,将其彻底击溃,为前燕进军中原扫清了隐患。事后慕容皝觉得慕容翰功高盖主,于是将他害死。永和二年(346年),前燕又消灭扶余,势力更加强大。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病死,子慕容儁(jun)即位。不久后赵发生内乱,宗室之间互相残杀,给了前燕以可乘之机。永和六年(350年),后赵将领冉闵建立冉魏,同后赵对抗。慕容儁趁机进攻后赵,夺取幽州,打通了南下进攻中原的道路。永和八年(352年),前燕将领慕容恪(慕容儁弟)率军消灭冉魏,夺取邺城。慕容儁的野心大增,于是脱离东晋,自立为帝。

四,对抗秦晋

慕容儁称帝后,积极讨伐段齐、前秦等政权,以统一北方。元玺三年(354年),慕容恪击败吕护,夺取河内郡。元玺五年(356年),慕容恪消灭段齐,夺取山东半岛。光寿元年(357年),慕容儁迁都邺城,天下进入前燕、前秦、东晋三强争霸的格局。

光寿二年(358年),东晋讨伐前燕,慕容恪不仅击败晋军,还将前燕的疆域扩展到河南。光寿三年(359年),东晋再次讨伐前燕,结果晋军再次失败,使得前燕夺取了河南东部。同时前燕派兵攻打前秦,夺取了山西大部。自此前燕的实力大增,一举超越东晋、前秦,成为最强大的政权。

慕容儁屡败东晋与前秦,野心大增,准备倾全国之力,一鼓作气消灭东晋、前秦,统一天下。但光寿三年(360年),慕容儁病逝,子慕容(wei)继位,前燕放弃了一鼓作气消灭秦晋的打算。由于慕容年幼,由其母可足浑太后、叔太宰慕容恪、叔祖父太傅慕容评共同辅政。

五,前燕覆灭

建熙二年(361年),吕护叛燕,占据野王。慕容恪与弟慕容垂围攻吕护,收复野王。同时前燕继续南进,攻伐东晋。建熙六年(365年),前燕夺取洛阳,自此河南大部为前燕占领。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病逝,可足浑太后与太傅慕容评控制了朝廷大权。不久前秦爆发五公之乱,苻坚诸弟向前燕求援。此时正是前燕一统北方,消灭前秦的大好时机,但慕容评作壁上观,见死不救,使得苻坚平定内乱,前燕错失了一统北方的机会。

慕容评为人贪财,任用亲信,排除异己,使得前燕走向衰落。建熙十年(369年),桓温率晋军北伐前燕,慕容评急忙向前秦求救,许诺割虎牢关以西的土地作为报答。前秦派军救援前燕,慕容垂率燕军在枋头之战大败晋军,使得桓温惨败而逃。事后慕容评嫉妒慕容垂功高名显,联合可足浑太后排挤他,迫使慕容垂逃到前秦。慕容垂的出逃使前燕丧失了一位名将,是前燕的巨大损失。

苻坚向前燕索要报酬,但慕容评却违背承诺,拒绝割地,给了前秦出兵的理由。面对前秦可能的报复,慕容评不以为意,认为燕强秦弱,苻坚不敢来犯,于是对前秦疏于防范,埋下了前燕灭亡的祸根。不久苻坚派王猛伐燕,攻克洛阳。建熙十一年(370年),秦军进逼壶关、晋阳。慕容评率军救援壶关,但他畏惧王猛,驻军潞川,不敢前进。慕容评贪财,只会敛财而不体恤士卒,使得燕军士气低落。最后王猛在潞川大败燕军,使得慕容评惨败而逃。秦军逼近邺城,慕容只得弃城而逃。不久秦军俘获慕容等人,前燕灭亡。

总的来说前燕前期依附东晋,靠着东晋的正统性得以发展壮大,后来趁着后赵内乱,得以进取中原,与前秦、东晋对峙,成为强大政权。但是前燕后期政权落入慕容评手中,他目光短浅,轻视前秦,使得前燕错失灭前秦的大好时机,反而被前秦所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氏孤儿都被灭门了 最后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惨遭灭门的“赵氏孤儿”,为何能够存活下来,后来还成了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后来多次改编,被改为豫剧、京剧、越剧、昆曲、音乐剧、电影、电视剧等,影响非常之广,甚至流传海外,被欧洲改编为歌剧、音乐剧

  • 汉元帝刘奭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他是如何继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乃汉宣帝刘询之子,至于他和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汉元帝刘奭是汉武帝刘彻的玄孙,他应该称汉武帝刘彻为高祖父。汉宣帝刘询一手缔造“孝宣之治”,被后世认为“不负高祖,不输汉武”,然而明知刘奭不可为储君而强立之,恐怕则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汉元帝刘奭

  • 古人在选择自杀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要选择吞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的“吞金自尽”到底是吞什么,是把黄金吃下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人们往往重视很多生命以外的东西,比如尊严,贞洁等等,一旦这些东西遭到了侵犯,许多人就会选择以死明志,而“吞金自尽”就是一种古代常见的结束生命的方式。这里的吞金,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

  • 古代宫女进宫前也需要净身吗 宫女又是怎么净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进宫前,宫女也要净身?她们是如何被处理的?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那么多宫廷戏,对太监大家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一般的太监,负责管理主子们的生活起居,按照前朝的规矩,太监是不能参与国家政务的。随着清朝的衰败和灭亡,太监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有的太

  • 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当中 古人为何对商人态度都不友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重农抑商成了古代华夏社会的传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的说法,而商人的地位处于四民最后,也就是地位最低的状态。而且,几乎所有古代华夏王朝,都对商人的态度不友好。那么,为什么古代王朝对商人如此态度?个人认为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是怎么维持蜀国30年平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禅无能,那么一个无能的皇帝,是怎么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还维持了蜀国将近30年的时光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一起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刘备曾经作秀,把刘禅摔到地上过,可是那个时候留下了点后遗症,导致他确实不是很聪明。但刘禅不是一个暴戾的昏君,也不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甚至叛

  • 为何刘备不敢重用马超,与他的性格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曲长歌唱罢,有多少武将血战沙场;三分汉室棋盘;且看无数谋士执子。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过精彩的表演。而今天谈到的马超,他作为三国名将之一,也自然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关注。纵观马超一生,他的前半生是充满辉煌的。马超出自门阀世家,马氏一族的祖上,乃是东汉初期的伏波将军马援。正

  •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下面就来介绍下县令和

  • 清朝宫女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 宫女出宫后为何无人敢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清朝宫女都是经历层层选拔的,但出宫后没人敢娶,原因却很悲惨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是清朝没有人愿意娶宫女,而是清朝的宫女压根娶不得。大家没有看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连贯时期内,宫女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宫女都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能够得

  • 李元吉真的是和李建成是一条战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玄武门之变里被李世民给杀了,那么李元吉真的是和李建成是一条战线的吗?李元吉有没有想过取代太子李建成自己当皇帝呢?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已经得知李世民将有行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玄武门,是皇城的城门。张婕妤暗中发现将有异动,派人“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