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世而亡,这其中李斯的罪过有多大?

秦二世而亡,这其中李斯的罪过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1/17 22:19:30

众所周知秦二世而亡,秦朝如此短命,作为丞相的李斯罪过有多大?正是因为这个人的自私自利,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做了太多有损秦朝国运的事情,最后才会导致秦朝的覆灭。

一、李斯是秦二世上位的关键人物。

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开始了巡视天下之路。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美差,可以四处游玩。其实这事儿非常辛苦,在那个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年代,可以说是受罪。

很显然,秦始皇不辞劳苦干这事儿,就是为了巩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不过很可惜的是,年仅50岁的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时,病死在了沙丘宫。

沙丘这地方似乎有诅咒,当年45岁的赵武灵王,也是被活活饿死在了沙丘宫。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的皇位继承人究竟是谁?这事儿居然没有安排。

可见,秦始皇死的时候非常仓促。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只是让人写信给公子扶苏,让扶苏快点回来。至于回来干啥,秦始皇没交代!

大概率是让扶苏继位,可秦始皇没有指明这一点,这也就让赵高有了小心思。赵高和扶苏的关系可不好,他跟公子胡亥的关系不错。胡亥又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小儿子,这次出巡,秦始皇也只带了胡亥。

因此赵高打算把胡亥立为天子,可赵高是个什么玩意儿?他能够左右天子的人选?当然不能!这事儿要办成,必须要依靠一个人,那就是当朝丞相李斯。

李斯是天下宰辅,在那个全国实行郡县制的年代,地位仅次于秦始皇。只要李斯不点头,赵高不可能变出个花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高找到了李斯,提出了灵魂一问:是你跟扶苏关系好呢?还是蒙恬将军跟扶苏关系好呢?

李斯摇了摇头:还是老蒙跟扶苏好啊!

赵高两手一摊:这不得了!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估计你这个丞相算是当到头了,蒙恬肯定会出将入相。毕竟老蒙家三代人都为秦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李斯觉得很有道理,赵高发现他上套了,立马趁热打铁:你要是立公子胡亥为天子,那事情就好办了,胡亥肯定感激你的迎立之功,到时候你照样可以当丞相。

李斯瞬间恍然大悟,立马按照赵高的说法办事,搞了一份假遗诏,将胡亥立为天子。同时又派人以秦始皇的口吻下诏书给扶苏,逼迫扶苏和蒙恬自杀。

扶苏这个二愣子,一看老爹来信了,二话不说就抹脖子了。蒙恬怎么劝都没劝住,只好跟着抹脖子了。就这样,秦二世成了帝国皇帝,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二、李斯献《行督责书》,谄媚之态,令人作恶。

秦二世登基以后,李斯如愿继续担任帝国丞相。可秦二世这个时候终于暴露了本性,他开始吃喝玩乐,大兴土木,怎么费钱费事,他就怎么玩。

这事儿直接导致天下出现了各种起义军,因此大臣们都纷纷劝谏胡亥,希望他能够体恤民情,收敛一点。

结果胡亥大怒,在他的思维中,当皇帝就应该吃吃喝喝,享受生活。体恤民情?治理国家?这不是丞相应该干的事情吗?现在怎么怪到皇帝头上了?

于是乎,胡亥把李斯叫过来臭骂了一顿,认为天下爆发起义军,都是李斯管不好国家所致。

李斯也是脑壳疼啊,但是也不能回嘴,只好认了这些事儿。

回去以后,李斯越想越不对,是不是自己失宠了?一旦失宠,那自己的丞相之位可就保不住了啊。

你可以看看,那时候天下都成啥样了,可李斯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丞相之位。真可谓利令智昏,当年那个写下《谏逐客令》的李斯已经不见了,当年那个帮助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李斯,也已经不见了。

李斯回家想了很久,终于为胡亥写了一篇臭名昭著的《行督责书》。这篇文章讲了些啥呢?主要就是告诉胡亥以下几个道理:

第一,自古以来,优秀的帝王从来都是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的,所以你不要有心理负担,甩开膀子玩就是了!

第二,严刑峻法,让老百姓们整天战战兢兢,忙着躲避刑罚,这样他们就没工夫起来跟你唱反调了。

第三,采取督察制度,用严苛的刑罚对付臣子,这样臣子们就会对皇帝俯首帖耳,不敢有二心了。

文章最后,李斯还做了一个巧妙的总结。他表示如果胡亥按照督责之术来当皇帝,那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要啥有啥,吃嘛嘛香了。

这篇文章的效果很明显,胡亥看了以后,对李斯大加赞赏,毕竟全都说到了胡亥的心坎里。可胡亥身边的赵高却不淡定了。

为啥?因为赵高发现,他愿意为只有自己这种贼眉鼠眼的宦官才会做出谄媚的事情,没想到李斯这种浓眉大眼的丞相,也能这么干?

赵高觉得自己吃饭的手段被李斯给窃取了,心里非常不爽,因此除掉李斯的计划,便提前提上了议程。

三、李斯让秦始皇彻底废除分封,完全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好不好?当然好!现如今的行省制格局,就是沿袭了当年的郡县制。可问题是,秦朝初创时期,就彻底实行郡县制,真的好吗?

从结果我们就能看得出来,秦朝覆灭的时候,嬴氏一族,没有一个手握实权的人,能够帮秦朝一把,各地郡县纷纷起义,秦朝覆灭的速度非常快。

当时如果秦始皇能够把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至少秦朝不会那么快就瓦解。这就跟汉朝初年的格局一样,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才是王朝建立之初,最恰当的做法。

春秋战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秦朝立马废除分封,全都搞郡县制,没有一点点过渡的时间,这对秦朝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再加上秦朝严苛的刑罚和沉重的负担,使得这种挑战就更加严峻了。很显然,秦朝没能接得住这种挑战,这才走向了覆灭。

全国实行郡县制,对后世王朝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几乎每个王朝都是这么慢慢过渡下来的。先分封郡县一起搞,后来就搞推恩令,把诸侯国不断变小,最后全部实行郡县制。

可惜这事儿对秦朝来说,还是太仓促了。李斯作为这件事的领头人,需要为秦帝国的覆灭负主要责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糜芳为何突然背叛刘备?他是曹操的卧底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中最战乱的时代之一。在这个时代群雄割据,人人都在招兵买马借此良机一统天下。众人皆知这个时代,魏国实力最为雄厚,蜀国良将众多。蜀国相比魏国还多一优势—那就是皇室后代,一统江山名正言顺。但是为何蜀国最后没能一统天下落得个后主投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一人,这人就是糜芳。

  • 明朝时期为何会爆发党政、党争的现象?有哪些因素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末年,党政的出现和东林党的产生与发展对明朝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对明朝的历史结局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本文从对党政进行阐述入手,对东林党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明代中后期的党政大

  • 古代在攻城作战的时候 古人为何都是爬云梯不直接攻打城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攻城为何不先攻城门,而是搭云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电视上看古装剧,很多剧里攻城的战都会让士兵们搭梯子往上爬,而守城的一方士兵会往下扔石头火把,还会往城下泼热水热油。这样一来打攻城战的一方士兵都会死伤会很多,但即便这样这些士兵也会不怕死的搭梯子往城上爬

  • 古代在处决犯人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要脱去外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处决女犯人时,为什么要剥去她们的外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维护自己的权利,建立法律制度。然而古代的法律制度并没有现在的完善,保护的范围基本上就是达官贵族的权利,范围不大。而且古代的法律都和各种各样的刑法相匹配,

  • 识时务者为俊杰,陈亨在靖难之役中带着大军投降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陈亨在靖难之役中带着大军投降朱棣的故事。陈亨是明朝的一个开国名将,出生在寿州,起初是为元王朝而效力,在扬州一带担任一个万户。他清楚地知道元王朝的腐朽无能,便早早地准备好了后路,在朱元璋于濠州发动起义

  • 孙权如此厉害,为何选继承人的时候那么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前中期,人才层出不穷,名将辈出,谋士也是层出不穷,魏蜀吴三个主要军事集团中,谋士、名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到后期,魏蜀吴也就魏国人才多一些,像蜀国和东吴都人才缺乏,特别是东吴。魏国有邓艾等人,蜀国也有姜维、魏延,而东吴也就一个陆逊在撑场子。可也就是这个陆逊,在三国乱世连续大败蜀国和魏国,逼死了刘备

  • 汉献帝极为信任的重臣王允为什么那么着急杀掉蔡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朝廷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那么王允作为汉献帝极为信任的重臣,他为什么那么着急杀掉蔡邕?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王氏本来就是山西有名的望族,家中世代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多年的经营,让王氏家族在朝堂内外都拥有较高的威望。王允在王氏族中比较看重,他天资聪颖,且拥有通古博今

  • 古代地主换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比包租婆生活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对中国古代地主相当于什么水平?和包租婆相比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那个时候的特点就是以土地为中心,大家都想获得更多的土地来种田,种田就可以收获粮食,收获粮食就可以吃饱饭。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一亩田根本收获不了多少产量,所以许

  •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讨伐过高句丽,为何前者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进行了修大运河与东征高句丽,为何李世民会成功而隋炀帝失败,是否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隋亡于急政,没有处理好关陇集团的利益,导致贵族集团率先倒戈,众叛亲离,无休止的徭役,再加上繁重的兵役,百姓负担太重,隋炀帝性格上的缺陷,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山河破碎,自暴自弃。破碗破摔。而唐在建

  • 徐荣击败过曹操和孙坚,为什么名气却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历史上徐荣击败过曹操和孙坚,为什么名气却那么低?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汴水之战大败曹操:两军相遇勇者胜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资治通鉴》中平六年,耽于享乐的汉灵帝刘宏驾崩,年仅十三岁的刘辩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