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战国时期是什么样的一段历史?

真实的战国时期是什么样的一段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3/12/23 4:27:19

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一:战国时期的官制

战国各国都吸收春秋时君权下替的历史教训,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纠过去宗法贵族把持国家大权之失。

战国时中央最高的官吏为相邦。相邦是百官之长,治理朝中百事,对大小官吏有赏罚之权。

各国都置此官,但名称上略有歧异,有些国家借用太宰、冢宰、令尹之类的旧名。有的国家称为宰相,秦有时不置相邦,而设左、右丞相。

较相邦为低并分掌各种具体职务的官吏,有主管民政、军事和工程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有管理刑罚和辞讼的司寇或司理。

还有专管农业、手工业、山林资源的司田、工师、师等官。

地方上一般都分成若干县,以替代过去贵族的封邑,秦商鞅变法后,全国共设四十一县,《战国策》说魏有百县。县也称都,古书中常将县都连称。

在县以下有乡、里。有的国家在乡、里之间还有州。里之下又分成若干个什、伍,伍是五家,什是十家。

县的主管官吏为令,秦或三晋,也称县令为大啬夫。

在令之下有丞、尉、御史以及县司空、县司马等官。乡、里设三老、里典、伍长等。

县置于君主统治之下,君主的令旨可通过地方小吏一直贯彻到乡、里,中央集权制比过去大为加强。

各国在边境地区或新占领的地方,往往设郡以统县。

如魏在河西设上郡,秦灭蜀后设蜀郡,赵打败林胡、楼烦后建立云中、雁门等郡。

战国时的郡都比较大,韩的上党郡有十七县,赵、燕的代、上谷郡都各有三十六县。郡的主管官吏为守,也有称太守者。

设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方的军事防御能力,故郡守除治民外,还掌握兵权,可以率兵自卫或出击敌人。

从相邦到地方的守、令,都由国君来任免。在任命官吏时要授予官玺。官吏有了官玺才能行使其权力。

在免官时君主又要将官玺收回,当时称为“收玺”或“夺玺”。

君主通过所谓的“上计”,考核官吏治绩。官吏不称职或有过失者,君主可收其玺而免其官。

荀子》说:“相邦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相邦为百官之长,如君主对其不满,随时可被免职。可见当时对官吏的考核是比较严格的。

正因为如此,各国大都能保持较高的行政效率。

春秋时实行任人唯亲,官吏主要由公子、公孙担任。

战国时任人唯贤比较流行。虽然像齐、楚等国任用宗族的现象仍未断绝,但多数国家都主要从平民中擢用有用人才。

甚至像申不害范雎等出身于贫贱者也能被破格任用。

特别是秦国,多用外来的客卿,广揽天下的英才。秦能最强于天下,与此不无关系。

官吏人才多通过大臣或名士之推荐和保举。如果推举者徇私,则将受到一定的惩罚。

如秦国对于“凡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官吏一般都是领取实物为俸禄。高官可以食禄千钟,甚至到三千钟、万钟。

稍低的俸禄为一千石,依次而下为八百石、七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一百石、五十石。更低者为斗食。

按照秦制,六百石以上者皆属高官级别。官吏有特殊功勋者,国家往往赏赐田地。如《商君书》曾说:“得甲首一,赏爵一级,益田一顷。”

封爵仍有,但和春秋之制有较大区别。如属宗室或有功之大臣,可获得君或侯之称号,有封邑或封地,主要食租税,仅有一定的治民权。

这些封君多终身或传数世,很难长期世袭。

稍低者为卿或大夫,一般是奖励给功臣或名贤。

秦国的爵制、级别较多,从侯到大夫、士。其中的低爵,获得者为平民或士兵。

二:战国时期的兵制

由于战争频繁,各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士兵来源于募兵或征兵。

当时所说的“练卒”或“练士”,当是招募而来,并经过相当训练、具有较好装备的常备军。但遇大战时,也随时征发适龄男子服兵役。

如秦赵长平之战,秦昭王亲赴河内,下令民身高七尺到六十三岁的男子都要开赴上党。

各国为了激励士兵奋勇作战,采用不同的奖赏办法。

如齐国的技击之士,得敌首者可拿到赏金;魏国的武卒,其家属可以免徭疫。秦国除用奖赏外,还用严刑相胁,这也是秦军战斗力很强的原因之一。

战国时王权很集中,故君主都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如军队的将帅都由君主任命。

战国早期,军将常由相邦充任,以后则由其他高官为之。将帅非常设官,战事结束后即罢。

在调动军队时,君主用虎符为信物。虎符为铜质、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在王所,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经过合符,军将才能听命而动。

根据秦国“新郪符”的铭文,地方发兵超过五十人,就必须有王符。可见君主对军队的控制相当严格。

三:战国时期的法律

战国时各国都用严刑峻法以治国。为此而制定出一批新的成文法典。

魏有李悝的《法经》,最为有名。赵有《国律》,燕有《奉法》。但这些法典都早已亡佚。

秦律是在《法经》的基础上编订而成,也已不复存在。

但1972年出土的云梦秦律和其他有关材料,其中大部分都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条文,是了解秦或其他国家法制状况的宝贵资料。

秦律将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放在首要的地位,如对犯盗窃罪者处罚极为严酷。

凡参与分赃或窝赃者,则将和盗窃者受到同样的惩罚。窃贼盗窃所得,其价值超过六百六十钱,就要被处以次于死刑的重刑。

如盗窃别人的桑叶,其价值不到一钱,也要服苦役三十天。

法律对官吏的违法行为颇为重视。秦律中有多种的官府法规性质的内容,如有《置吏律》《效律》《军爵律》等,还有和生产有关的《田律》《工律》和《金布律》。

官吏在执法时忽于职守者为“不胜任”,对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为“不直”,“不胜任”和“不直”都构成犯罪。“不廉洁”的官吏为“恶吏”,也为法律所不容。

官吏因犯小的过错,则将受到交纳实物的“赀罚”。秦法对官吏约束较严,表明秦十分注意吏治。

战国时刑罚残酷。刑罚有死刑、肉刑、徒刑等类。

肉刑分髡、黥、刖、劓等。徒刑是使罪人长期服苦役,三晋称这类罪犯为胥靡,秦称刑徒城旦或鬼薪、隶臣。

秦徒刑中以城旦为最重,犯人髡发穿赭衣,颈中戴铁钳,脚上戴铁。同时还要处以黥、劓等肉刑。

城旦在严密的监督下服长期的苦役,实际上成为罪犯奴隶。

肉刑在战国时已成为前一时代的残余,而徒刑则变为一种重要的惩罚手段。

较轻的刑罚有迁刑、笞刑和罚金、罚徭。

迁刑是把犯人迁徙到边地去服役或戍守。犯人的家属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法经》中的三族刑,即犯人的父、母、妻的亲属也要受株连。

秦律中所谓的“收”,也是指籍没罪人的妻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敢给朱元璋驸马一个下马威的徐宗实,最后下场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脾气不好,但是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勇士,敢于给朱元璋的驸马一个下马威,这个人就是徐宗实,那他最后的结局好吗?被杀了吗?徐宗实,少有才,洪武十五年,他得以入京为朝廷效力,朱元璋看了他的奏章之后,发现这个人还是比较务实的,言辞也很恳切,于是下诏将其委任为铨曹任司风纪,但徐宗实推

  • 缙绅之中的翘楚杨旦一生做了哪些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初期明臣“三杨”之一的杨荣的故事。杨旦是明朝中期的一个官员,官至吏部尚书。他在成化十九年的时候,成功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然而在四年后参加会试的时候,却惨遭落第,直到弘治三年才成功考出了第二甲

  • 明朝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和朱元璋离不开干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史上的太监时怎么样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太监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以为太监都是一种奸邪小人,不断地蛊惑皇帝做出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或者就是像明朝时期的东西厂那样,都是武功非常高的,随便一挥手就能杀人于无形。但其实,这都是人们对于太监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太监

  • 高拱也是托孤大臣,为何会被张居正赶下台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穆宗病危时还曾握着高拱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而高拱却在仅仅做了七天的托孤大臣后,就被幕后的张居正联合贵妃和太妃等人下旨贬为庶人,反转之迅速,令人好奇。所以张居正到底为什么能把自己的上司赶下台呢?穆宗在在世时,张居正是在徐阶这个明朝牛人的关照下进了内阁,但是当时是作为高拱的副手存在的。张居正此人

  • 徐茂公为什么会留下遗言,要杀掉自己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徐茂公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他生前受到了三朝皇帝甚至是武则天的尊重和嘉奖。可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会留下遗言,要杀掉自己的后代呢?徐茂公的出身很好,家里是世代豪富,而且还不是为富不仁那种,他和父亲都是乡里的大好人,当然,他所交结的朋友,也都是豪杰之士。其实封建社会,乡土上的事情很少闹到官府,基本

  • 孙权愿意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为什么刘备不肯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备和孙权本来是结盟状态的,那么既然孙权愿意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为什么刘备不肯议和?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忠厚长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总是谋图实利的,同时,政治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形象。或者说,一个良好的形象,对政

  • 清朝一年先后消灭了李自成和南明 最后统一全国为何那么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仅用一年就灭了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政权,统一全国为何这么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政权的创建者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然而,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好好品尝胜利果

  • 关羽和张飞死亡时,为何刘备的反应不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故事家喻户晓,在那个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里,他们以一个草根的身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建立蜀汉,让人看见了这个创业团队的能耐。因为勇敢、励志、深厚的兄弟情,古今也有很多年轻人效仿他们结义,延续这份理念。近日有网友发现刘备好像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讲义气,特别是关羽和张飞死后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人

  • 曹操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曹氏江山为何传几代就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打下,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江山,为什么只传几代就迅速衰落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并不是曹魏的创始人,不过大部分的天下都是由这个奸雄打下来的,可以说没他就没有曹魏,不过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澄清一个历史事实,曹操一直是汉臣,最高的官职是魏王,本来曹操的本意是将

  • 历史上那些在丝绸之路周边消失的古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那些在丝绸之路周边消失的古国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鄯善国,西域古国之一,国都扜泥城。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产马、驴、驼等。本名楼兰。楼兰和鄯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