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35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4:30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大概都熟知一句俗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是一句根据古人言论及历史教训总结出来的警示格言。

虽然很多王朝的建立未必跟得到民心有关,但大多数王朝要想延续下去,就一定不会忽视民心。

历代王朝的皇帝们对此都十分重视。

当然,有的皇帝是真的重视民心。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格言来警示自己,在位时也常做有利于人心归附的善政。

有的皇帝也重视民心,但更加担心有人跟自己争夺民心,并以此觊觎皇位。

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开国丞相萧何这对君臣。

刘邦在当上皇帝后,评定功臣功劳时,把萧何排在第一,给予其高官显爵。

但刘邦其实对萧何相当不放心,因为萧何在百官以及百姓中的声望不比刘邦差。

简单说,就是萧何“深得民心”,刘邦很担心萧何有一天会凭此造反夺位。

因此,刘邦一直在找机会整治萧何,或许还有杀掉萧何的心思。

而实际上并不想造反的萧何是怎么躲过这一劫的?

他在别人的提醒下,想办法自污,让民心远离自己,《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后来萧何还是差一点被治罪,他有一次跟刘邦请示,说长安地少,很多老百姓没地耕种,希望刘邦开放皇家园林中的荒地给老百姓耕种。

这是萧何为民着想的老毛病又犯了,但这个请示直接击中了刘邦骨子里的忌讳,萧何难道又要跟刘邦争夺民心了?

于是,刘邦大怒,把萧何关进监狱,“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虽然刘邦后来在旁人的劝说下,认为萧何无罪,将其释放,但心中到底是忌惮萧何的。

这也导致萧何晚年,不再敢轻易谈论朝政。

刘邦和萧何之间发生的故事,是典型的君王担心臣子“深得民心”,而故意找借口惩治的事例。

不过,即使有刘邦跟萧何的例子,西汉终于还是倒在民心向背上。

西汉末年,王莽就是凭借权力推出各种举措,大肆笼络人心,搞出了一出“禅让”谋国的把戏。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王莽篡汉时,那真是民心所向,无可阻挡。

以王莽为例,倒溯至西汉开国时,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说,不得不说刘邦忌惮萧何还是很有道理的。

从历史记载来看,刘邦忌惮萧何,或许是出于皇权的本能,毕竟,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没什么文化的皇帝,未必知道历史上曾发生的故事。

而王莽篡汉,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先例的,以王莽的才学,想必是通读史书,或许就是学习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先例。

这个先例就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田氏代齐”事件。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次年,周武王大封诸侯,把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最大功臣姜子牙分封在齐国。

齐国传至齐桓公时,有个叫田完的人来到齐国,成为齐国的臣子。

田完不是普通百姓,他本姓陈,是当时的陈国的国君之子,因权斗的原因到齐国避难,并在齐国定居。

也就是说,田完实际上是贵族出身,这就使得田完及其后人天生具有一定的权力野心。

田完在齐国建立的田氏家族,先是一步步在齐国站稳脚跟,然后在齐国的权力上层拥有影响力,最后通过收买齐国人心,前后用了两百多年时间,把享国600多年的齐国给篡夺了。

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时,齐国还是那个齐国,但国君的姓却从“姜”变成了“田”。

“田氏代齐”不是凭借武力,没有搞宫廷政变之类的把戏,就是凭借长时间在民心上下功夫,“有德于民,民爱之”,最终“(齐)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田氏家族最常做的事是用大斗计量借米给百姓,然后百姓归还时可以用小斗计量归还,于是“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田氏就是用无数类似这样的方法,用财力换取民心,等到民心尽归时,一切就都水到渠成。

“田氏代齐”事件,大概是历史上不依靠武力,完全凭借争夺民心来谋夺江山的鼻祖事件。

这起事件给后世所有王朝的君王相当的警示,让君王们对类似事情无比警惕,各个王朝的权贵们,贪污受贿、抢夺民财,都未必有事,但收买人心一定会被严惩。

就像前面说的刘邦跟萧何的故事,萧何敛财,抢夺百姓土地,刘邦非常高兴,但萧何为百姓说话,刘邦马上就激烈应对。

不独是刘邦,历代王朝的君王都是如此,遍读史书,类似事例比比皆是。

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未必真在意民心,但臣子一定不能在意民心,这是各个封建王朝最大的忌讳。

巧合的是,依靠获取民心篡汉的王莽,根据考证,就是“田氏代齐”的田氏后裔,齐国灭亡后,齐王的后裔有一支就是改姓王,王莽就出自这个家族。

所以说,王莽篡汉不仅仅是学习历史先例,他家天生就有这种基因。

先秦时期发生的“田氏代齐”,是以民心篡夺江山的鼻祖事件,给予历代君王警示,当王莽篡汉事件发生后,这种警示就更加受到重视了。

王莽篡汉之后,各代王朝的更迭,就很少出现仅依靠民心的不流血改朝换代了,绝大多数非依靠武力不可。

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概就是如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要是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汉献帝在曹魏至少生命无忧,吃穿保证,要是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发生什么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丕没有“称王”。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已经被立为“魏王世子”了。曹操一死,他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爵。曹丕篡位是称帝,不是称王。曹丕篡位,并没

  • 邺城身为六朝古都,为何最后会完全没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古都,最后却因为战争等情况,最后却落寞,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它原是六朝古都,北方第一大城市,如今却沦为村庄。关于这个地方的历史,还得从战国时期说起,魏文侯派西门豹担任邺令,他在任期间治理有方,极大的促进了邺城的发展,此地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重镇。到了东汉末年,袁绍以邺城

  • 历史上唐朝的灭亡与藩镇割据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其实,如果没有藩镇存在,唐王朝其实很难延续那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矛盾,就是南北矛盾。南方的中原国家与北方的部落一直

  • 古代的兵器动辄几十上百斤,他们是如何使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展现出来的就是各国珍贵的文物。现在人们之所以对这些古代的遗物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在我们如今所知道的历史事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文物所了解到的。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并不是什么文物,而是古人所用的兵器。相信大家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古代打仗的时候,那

  • 曹操死后,刘协为何会把女儿送给曹丕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协是汉朝的皇帝,也是东汉末年的末代皇帝。一生的皇帝生活很悲惨。早年他是董卓手下的傀儡,董卓死后,他在李傕郭汜手下挨饿。好不容易期待曹操的到来了,把李傕郭汜赶走了,却不知道曹操是一个更恶毒的家伙。虽然他很受欢迎,被曹操供奉着,但他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地位。刘协非常沮丧,从此他小心翼翼地生活在曹操手下。当

  • 倭寇里中国人很多,为何还被称为倭寇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529年,嘉靖八年,明朝正式停止了与日本的正常贸易往来。这成为了明朝中后期“倭患”愈演愈烈的一个转折点。而导致明朝中断与日贸易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方面实在是太作死了。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大封建主混战的战国时代。这种混乱波及到中国,就发生了震惊朝野上下的“争贡之役”。两个隶属于不同封建主的日本使团,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 宗教为何如此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一直与政治相伴而生,并且还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从较早的周天子时期到后面的西汉王朝,宗教的存在都为君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只不过他们所在的时期宗教都是单一的存在,要么

  • 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牵连那么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堪称一代传奇,从草根平民到皇帝,可以说他最能感受百姓的疾苦,也最讨厌贪污,而这从明朝洪武四大案之一:郭桓案中也可以看出,为此他杀了八九万人。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上书皇帝,说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与其他一些地方官员盗窃国家粮

  • 李白到处游历,他是哪里来的钱财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的命令不仅不听,还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这在封建专制社会之中,纯粹就是作死的行为。可历代文人里面,李白还真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贵妃磨墨、力士脱靴,更是妥妥的人生巅峰。后来所有文人骚客,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放荡不羁。不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纵观李白的一生,除

  • 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相比 哪一方的能力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明朝和清朝皇帝的整体能力哪一方更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肯定是清朝。先说文化素质。明朝皇帝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随了老祖宗的根儿,朱重八的文化素质就不高,搞得后代子孙动辄都以大老粗为荣。另一方面明朝对宗室的教育也不太重视,尤其是后面有些藩王继位,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