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建文到永乐,朱允炆为什么要削藩?朱棣篡位后又会如何对待藩王

从建文到永乐,朱允炆为什么要削藩?朱棣篡位后又会如何对待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1/3 9:11:57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荆州湘王府。

看着前来捉拿自己的朝廷官兵,29岁的湘王朱柏一脸淡然,只是紧紧握住王妃吴氏的手,把最后的温柔给了这位心爱的女子:苦了你了。

吴氏是开国元勋靖海侯吴祯的女儿,可不是只会哭哭啼啼的寻常女子。一颦一笑之间,夫妻二人心意已通。湘王府中燃起了熊熊大火,很快便将朱柏夫妇包裹在其间。朝廷官兵在惊慌失措之余,也听到了湘王的最后遗言:

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塟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湘献王神道碑文》

湘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膂力过人,骑术精湛,同时文章书法无不精通。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手握重兵的亲王,为何会被逼得阖宫自焚?要知道此时距离太祖驾崩尚不满一年,洪武年间权势喧天的亲王们,又何以沦落至此?

建文削藩,势在必行

皇太子之死的蝴蝶效应

自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把新一任接班人的人选定为了毫无军事背景的朱允炆

在很多人看来,朱允炆出生之时,他的生母吕氏还只是太子次妃,从身份上来说只能算一个庶子。太子正妃常氏有两个儿子,老大朱雄英虽然早夭,老二朱允熥还在,这可是大明开国第二武臣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亲外孙。

然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65岁高龄,允炆和允熥兄弟一个16岁,一个15岁,无论选谁做接班人,将来都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若是选允熥,他的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日后会不会专权?自己死后又有谁能镇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若是淮西老兄弟们还在,倒还可以和蓝玉他们互相制衡。可是两年前蓝玉亲手交出来的“证据”,让以韩国公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们被一网打尽。面对近乎逼宫的太子党,朱元璋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现在时过境迁,朱元璋既要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又要替老兄弟们报仇,以蓝玉为首的前太子党自然是留不得了。

皇太孙在内,众亲王在外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蓝玉案爆发,大明武勋贵族及其党羽几乎为之一空。此时还能活跃在一线战场上的武勋,只剩下年岁已高的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或是威望不足的二代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江阴侯吴高等寥寥数人而已。要知道此时北元的威胁始终存在,大明的边疆靠谁戍守呢?答案很简单,靠大明的亲王们。

现如今大明的北疆,自西向东有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的肃王朱楧,宁夏的庆王朱栴,西安的秦王朱樉,大同的代王朱桂,太原的晋王朱棡,宣府的谷王朱橞,北平的燕王朱棣,大宁的宁王朱权,广宁的辽王朱植。即使北线被突破,河南和山东之地还有开封的周王朱橚,青州的齐王朱榑。

帝国的西面有云南的岷王朱楩,四川的蜀王朱椿,长江咽喉之地有武昌的楚王朱桢以及荆州的湘王朱柏。如晋王、燕王,均可节制本省军事。如楚王、蜀王等强藩,也可以直接指挥本省都司军队作战。换句话说,朱元璋在铲除了他自认为的跋扈之臣后,给皇太孙留下了一个还算太平的江山。朱允炆只要自己不作,内有文官辅佐,勋贵领军,外有诸位皇叔戍守边疆,大明的天下乱不了。

晋王之死的蝴蝶效应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朱元璋,收到了一个让他痛彻心扉的消息: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去世,年仅41岁。

虽说洪武年间的亲王们都实力非凡,但手中掌握资源最多的无疑还是三大嫡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周王朱橚虽然也是嫡子,但这位王爷一生热爱的是草药学,老朱也从未将为国守边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秦王和晋王相继薨逝,给朱元璋带来的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还有深深的恐惧感。秦王资质稍劣,但晋王和燕王都是精明强干之人。原本二人统帅诸王,在山西和北平两地形成了一个恐怖平衡的态势。现在晋王突然离世,北线成了燕王一家独大的局面。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朱元璋临终前召燕王南下进京,实则是打算再为皇太孙最后一次保驾护航,朱棣此行其实前途未卜。好在此时的朱老四早已修炼成精,在淮安一带逡巡多日,就是不肯过淮河。老朱临终前连问几声“第四子来未”,却让皇太孙会错了意,一面匆匆登基,一面让四叔只能单骑进京。朱棣借坡下驴,趁机逃回北平。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此时的大明朝堂之下暗流涌动,一场针对诸王的暴风骤雨即将袭来。

削藩不成反被推

对于建文君臣来说,太祖时代的国策已经是过去式,现在他们要解决亲王们对于皇权的威胁。这其中最核心的对象,自然是燕王朱棣。

八月,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北上,途经开封之时突然包围周王府,将包括朱橚在内的王府宫眷全部抓到京师进行审讯。当时太祖五大嫡子之中,太子、秦王、晋王均已薨逝,唯有燕王、周王兄弟俨然是宗室之首。抓了周王,朝廷立刻让燕王议罪,自然是打算抓他的小辫子。

我们前文说过,朱老四修炼多年早已成精,明知朝廷的险恶用心,自然不会给对方留下任何口实。搬出《皇明祖训》慷慨陈词一番,建文君臣一时还真拿燕王没办法。此后朝廷通过撤换北平军政首脑,拆散燕王护卫兵马,调集大军形成包围圈的手法,完成了削藩的所有准备工作。

建文元年四月,燕王的连襟代王朱桂(燕王妃和代王妃都是开国第一武臣中山武宁王徐达的女儿),以及多次出塞时的老部下齐王朱榑相继被削爵废为庶人。当年册封皇太孙之时,朱元璋只征召了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回京观礼,因此湘王被削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诸王都坐拥大军,为何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却没人敢于反抗呢?其实说白了诸王还是实力有限,朝廷方面又占据着大义名分,以一隅之地对抗全国真的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包括朱棣在内,直到最后一刻也并不想撕破脸,要不然也不会最后只能靠着八百王府直属护卫起事了。

朱允炆的削藩手段,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当年太祖为了扶他上位,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勋贵。大刀阔斧削藩,又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宗室。朱允炆现在所能够依靠的,只有代表江南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团。这些人对打压他们的太祖皇帝恨之入骨,为了讨好他们,朱允炆只能对自己的皇叔们毫不留情。而湘王之死,也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反也是死,反了说不定还能活,你让燕王还怎么选?

当然谁都没想到,朝廷调集全国兵力和燕王打了三年,最后竟然被朱棣一个千里南下给偷了京师。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四天后,志得意满的朱棣登基称帝,大明就此进入新时代。

悉复洪武旧制的假面具

六月十八日,朱棣以新天子身份向五府六部下旨:“一应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条悉复旧制”。建文年间被废为庶人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全部复爵。当初湘王自尽,建文朝廷赐了一个恶谥:“戾”,现在朱棣自然也要拨乱反正,重新赐了一个美谥:“献”。

丙戌,改谥故湘王曰献,妃吴氏曰献妃。遣官赍谥册及宝,祭于荆州坟园。—《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此后诸王相继来朝向新天子表忠心,朱棣则在九月连续封了几位郡王,这里也能看出他的小心思。九月初四日,秦愍王第四子封兴平王、第五子封永寿王、第六子封安定王,晋恭王第三子封平阳王、第七子封广昌王。在太子一脉式微的情况下,如何对付在宗法地位上高于自己的秦晋二藩,就是摆在朱棣面前的严峻任务。当然作为一个政治老手,朱老四不会选择硬碰硬,他的手段我们放到下一回中再说。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棣在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的同时,也对仍然没有名分的宗室们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册封:

楚王第五子封崇阳王、第六子封通山王、第七子封通城王、第八子封景陵王、第九子封岳阳王。蜀王次子封华阳王、第三子封崇宁王、第四子封崇庆王、第五子封保宁王。代王长子封代世子、次子封广灵王。辽王次子封长阳王、第三子封远安王、第四子封兴山王、第五子封巴东王、第六子封潜江王、第七子封宜都王、第八子封松滋王。宁王长子封宁世子。岷王长子封岷世子、次子封镇南王。谷王长子封谷世子、次子封醴陵王。韩王长子封韩世子、次子封襄陵王、第三子封临汾王。嗣晋王长子封晋世子。

既然说了要悉复洪武旧制,除了王府护卫要全部恢复,亲王乃至郡王定期也要到京师来朝觐。这些明面上的措施,朱棣都可以遵守。但是朱老四自己是造反出身,他对于尾大不掉的藩王们同样怀有戒心。之所以看起来朱棣相比建文帝更有耐心,无非是他手上的靖难基本盘实力过于强劲而已,他有这个资格等待藩王们出错,然后再徐徐图之。

结语:当建文政权被推翻之后,受了几年窝囊气的藩王们看似苦尽甘来,可以重新扬眉吐气。然而兄弟乃至叔侄之间的感情,自然远非父子亲情可比。朱棣把“洪武旧制”作为假面具戴在自己脸上,其内心深处对于藩王们的猜忌一点也不比朱允炆要少。

那么永乐时代各家藩王的日子过得如何?朱棣为了对付他们又动用了哪些手段?最终有没有削藩成功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祖宗十八代都指啥,长见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

  • 他曾血战台儿庄,远征缅甸,最后却成了,大陆最后一位落网的国军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907年的江西临汾,在当地一官宦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婴,取名叫:郑蕴侠!他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是东京大学的高材生,同时还是同盟会员,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内任职。出生在如此得天独厚的家庭内,郑蕴侠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长大后他先是考入上海法学院,跟着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跟林彪、张灵甫是同期同学。

  • 秀才起义拉拢英国,送此宝给女王,被拒绝只因箱子里是石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太平天国虽然搞得浩浩荡荡的,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在当时洪秀全起义期间,清朝一片混乱,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只不过太平天国人数多,影响力也很大,所以比较出名。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在那个时期,另外一个起义的人,这个叫做杜文秀,说起来他还是一个秀才,在当地也非常有

  • 唐义贞:被捕后吞下绝密文件,一双儿女都走失,丈夫53年后才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环境,不是靠别人的援助得来的,是靠无数英雄先烈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和平的,战争与暴乱也一直未曾消失过,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足且强大的国家。在战争年代里,拥有爱国情怀的青年纷纷加入到保家卫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为了实现国家的早日复兴,他

  • 为抓捕八路军的大叛徒,地下党“沉迷”赌博3年,败光了全部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9月7日,盐山县城公审大会上,一声枪响,结束了八路军最大叛徒罪恶的一生。这个叛徒曾经是一位八路军司令员,他手上沾满了昔日战友的鲜血,非常地狡诈不已,为了将这个叛徒抓捕归案,我党一名地下党员花费了大力气,不仅假装沉迷赌博,而且还败光了所有家产,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成功将叛徒捉拿归案。那么这个大

  • 千古第一老饕有多会吃?探寻宋代TOP美食博主苏东坡的美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豪众多,苏轼算是其中“标签鲜明”的一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乃至古代中国鲜有的全才,他的一生有一百种不同

  • 让人不寒而栗的酷吏,被人们的误解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但是这些人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严酷一面,他们用刑和手段都非常残忍,很多人都惨死在他们的手下,因此这些人被人们称为酷吏。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很多酷刑都出自于这些酷吏,千百年后依然感觉毛骨悚然,那么他们做的事皇帝不知道吗?为什么皇帝要重用酷吏呢?

  • 真正的名门望族,低调上千年,近代迎来爆发,光院士就有18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一句老话,再显赫的家族也不可能长存,就连皇帝的家族也是如此,而孟子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在江浙一带,有一个长存了上千年之久的大家族,这个伟大家族的建立者是五代十国的一个皇帝,那凭啥一个小国皇帝建立的家族,比历史上那些大一统王朝的家族还要厉害呢?只因这个家族上千年来都遵从

  • 此人花钱买了个官,却成中国民族英雄,中华战神,至今备受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王朝的中后期卖官鬻爵那都是家常便饭,而且一般作为权臣,聚积财富最大的手段就是卖官。而古代大凡买官当的大多都是酒囊饭袋,贪得无厌,恶贯满盈。但是你知道么,买官的也有好的,如著名的清代名臣李卫官位就是买来的,最后其成为旷世名臣,至今都被各种影视作品演绎。而下面这位更牛,买了个官,最

  • 三晋之一的韩国底子不错,为何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韩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盛国家,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脱胎于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晋国,继承了晋国的上党、南阳等核心地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尤其是商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冶铁和武器制造业更是独步七雄。不过韩国条件那么好,但却一直在打酱油,实力在七雄中垫底。那么韩国底子那么好,为何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韩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