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耀州窑的博大精深让我今生念念不忘”

“耀州窑的博大精深让我今生念念不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3/12/6 16:34:36

“考古是一门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探究原因并还原事实的科学,关于耀州窑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揭示清楚……”86岁的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禚西说。

“国宝级”古陶瓷专家、获得东方古陶瓷学会“希尔金奖”中华第一人、“铜川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三秦楷模”……从1973年带队对耀州窑挖掘至今,禚振西从来没有离开过对古陶瓷的研究。

她首次带队耀瓷发掘任务

1973年春,铜川市灯泡厂在搞基建时挖掘出了大量的陶瓷碎片。铜川化馆把瓷片装入口袋,背到西安,找专家进行鉴定。在省文管会,专家们看到重见天光的的耀州窑瓷片赞不绝口。省文管会对灯泡厂出土瓷片的惊人发现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派禚振西任领队组成3人考古队到铜川黄堡进行实地挖掘研究。

“我1961年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后进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资料室整理标本,接触到耀州窑首次考古发掘的8万多件瓷片标本时,被精美的工艺深深吸引。1973年,我接到黄堡的挖掘任务,非地兴奋。”禚振西回忆道,1973年接到黄堡挖掘研究任务,她告别家人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铜川。“当时爱人在外地工作,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才3岁,当时托管给街道大妈……”

禚振西带领的考古队白天在现场发掘,晚上动手洗瓷片、写发掘日记,开展了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5万平方米,出土了瓷片和窑具2万多件,找到了五代青瓷和唐多样瓷类品种,为耀州窑的考古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76年,因为对耀州窑卓有成效的研究,禚振西担任了《中国陶瓷史》陕西编写组组长。这对禚振西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之前,我仅仅是以考古的眼光来看待耀瓷,在《中国陶瓷史》的编写过程中,通过和全国陶瓷界顶尖专家交流研讨,我才了解和认识到古陶瓷研究包括历史、文物鉴定、科研、工艺、美学艺术等多个门类,真是太博大、太有魅力了。于是我就一头‘钻’了进去,这一‘钻’,就再也没有出来。”禚振西说。

驻守十三年

与丈夫携手发掘重大发现

对于禚振西来说,在她的考古生涯中,有一个携手并进的“战友”——杜葆仁。“他话不多,但是特别勤奋,尽管没有大学文凭,却自学完了大学所有的考古课程。我们是1961年相识的,当时他在考古所非常勤奋。”禚振西说,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携手并进,他们成为国内文博界知名的“考古夫妻档”。

1984年,黄堡镇农民在打石灰窑时,发现了大量瓷片,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派禚振西前去主持耀州窑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当年10月,在她的带领下揭示出一处保存完好的宋代晚期家庭式作坊和唐、宋、金代窑炉,此外还出土了唐、宋、金、元等时期大批精美瓷器。“此次考古持续了13年,这13年中,禚振西夫妇和团队成员以考古工作站为家,常年坚守工地,夜以继日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最终,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珍贵文物200多万件。”禚振西告诉记者,此次考古挖掘明确了耀州窑唐、五代、宋、金、元、明各时期系列的作坊和窑炉的组成,场面宏大的耀州“十里窑场”被展现出来,发掘出的多座唐三彩作坊和窑炉为我国考古遗迹首次所见。

研究六十载

揭示耀瓷发展神秘面纱

“创烧于唐代黄堡镇的耀州窑,历经800多年的发展,到元明时期日渐衰落,至明代中期停烧。按历史记载,在耀州窑黄堡窑场衰落后,耀州窑瓷业重心逐渐转距其20多公里的陈炉地区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窑场。”禚振西说,特别是其中的陈炉窑场,不仅至今一直烧造,还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现代瓷业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然而,以往对立地坡、上店、陈炉窑场所做的考古工作很少。

2002年3月,耀州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铜川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陈炉地区考古队,聘请禚振西任领队。此次考古历时4年,他们试掘了30多处烧造区,出土陶瓷标本20多万件,发掘出窑炉20多座。尤为重要的是,考古揭示了耀州窑发展的整体历史和全貌,使此前认为的该窑“唐代在黄堡创烧,到明代中期停烧,有连续800多年的历史”的观点,被修正为“唐代在黄堡创烧,宋金扩展到立地坡、上店、陈炉。以后烧造中心东移,明代后陈炉成为耀州窑后期的烧造中心,延续至今。整个耀州窑的发展,有近1400年的烧造历史”。

“是耀州窑成就了我,耀州窑的博大精深让我今生念念不忘。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做的事情不多,所以我要努力为耀州窑发展竭尽所能,不断传承和弘扬耀瓷文化,让耀州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采访最后禚振西说。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人寿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医果然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古人寿命,学者林万孝研究指出,商朝人均寿命不超过18岁,此后周秦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因此平均年龄上看,“没有现代医学的古人活的非常随机”。由于古代婴儿夭折率较高,兼之战乱等因素,导致非正常死亡较多,必然会拉低人均寿命,因此平均年龄并不能反映古人

  • 四千多年前的上海先民如何生活?奉贤这场展览揭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昨天下午,“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选取72件在奉贤区柘林遗址最新发掘出土的良渚时期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从中可以一窥四千多年前上海先民的生活场景、地域风俗、社会形态等种种信息。这座迄今为止上海地区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滨海聚落,正逐步掀开神秘面纱。说:“奉海荣

  • 抗联奇人刘玉泉:师长亲手为他动手术,苏军战斗英雄被他当街枪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对日本东北的战争中,奇怪的人很多。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日伪军周旋,留下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要说的陌生人就是刘宇泉。民国时期山东农民1920年,刘玉泉出生于山东临沂。1928年,家乡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饿死。刘玉全跟着家人一路乞讨,到了东北。找到住处后,他还是很穷,只能给地主家打工。1931年日军来

  • 她14岁嫁顺治,是清朝首例的废后,在草原产下一子后“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顺治皇帝,很多人都想起历史上著名的董鄂妃,她和顺治皇帝的爱情故事被后世所传唱,也谱写成很多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董鄂妃,我们就了解一下顺治的第一位皇后,这个皇后的特别之处就是她是历史上首例的废后。那么她到底是为何被废,她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跟着笔者一起走进清朝首例废后孟古青的故

  • 抬棺上书骂皇帝家家皆净的海瑞,居然有足够的财力养好几个小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号刚峰,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从政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有“海青天”之誉。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明世宗晚年,不理朝政,由大奸臣严嵩当国,没人

  • 她说她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女儿,拿出证据后,专家们惊呆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清末时期,溥仪退位,结束了封建王朝的历史,溥仪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一生富有戏剧性,很多他的事情也被改编成了很故事,影视剧来供我们认识,历史上的溥仪有过5位妻子,不过傅仪却一生无儿无女,这其中缘由大家看过影视剧大概也都知道个七八分吧,我就不多解释了。而历史上溥仪也曾有过一个不属于亲

  • 宋江和方腊的差距有多大?学者:宋江只是胡闹,都算不上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水浒中,宋江可以说是万千人心目中的英雄。作为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重创了当时的封建王朝。但在专家学者看来,与方腊的起义相比,宋江领导的起义简直就是扯淡。为什么?两次起义的比较在水浒传中,让宋江损失惨重的“方腊事件”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方腊明之乱”,所以在宋江粉丝眼中,方腊是名副其实的“反派”。但实际上

  • 人物传记-清史稿·童华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

  • 731部队女体实验内容,没有日本人不敢干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731部队,广大的中国同胞是深恶痛绝的,它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知道残害的多少中国人,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东北阴谋发动细菌战争期间屠杀中国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一、731部队女体实验内容人与马血交流:将身体强壮的人的血液抽去大部,此时人全身痉挛,几名军医无法按住。当即打入马匹血液,由于身体排

  • 我国历史上3次神奇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或许世界是一个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文化上下文明五千年,在这期间曾经出现了不少家喻户晓的宗教信仰,佛教就是其中之一。在佛教的许多书籍典故中,都强调了因果循环的概念。所谓的因果循环表面意思指的是原因和结果不断循环,永无终止。除此之外,它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释义,那就是同一件事情在近似的时空中再次发生。随着人们认知的扩展,许多学者都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