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的狗头军师王次翁无耻到何种地步?

秦桧的狗头军师王次翁无耻到何种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3/12/29 17:01:22

公元1141年4月,秦桧密奏宋高宗,以“论功行赏”为名,召前线抗金名将“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岳飞因路途遥远,迟迟未至。秦桧便每日叮嘱值日官:“我等专门去等待岳少保!”然后带韩世忠与张俊登上西湖花船,置办丰盛宴席,大张旗鼓声称专为岳飞洗尘。酒宴摆了六七日,岳飞才风尘仆仆赶到。秦桧以此为由,将他与韩世忠和张俊“皆除枢密使,罢兵柄。”

为秦桧献上复制“杯酒释兵权”一幕毒计者,便是秦桧的狗头军师王次翁。正所谓“贼不打三年自招”,岳飞等三将被褫夺兵权后,王次翁回家洋洋自得告诉儿子:“这事儿,你爹我和秦相策划很久了!”且亲手将此事记录于《王世传家录》中。

秦桧专擅国柄十九年,对朝臣心狠手辣,顺昌逆亡。即便是他的走狗,只要稍微忤逆其心意,必然被秦桧想方设法赶出朝堂。唯独王次翁这条对他“终始不二”的哈巴狗,自始至终在他身边摇了一辈子尾巴。

这个狗头军师到底有多无耻?

(一)卖身投靠

王次翁颇有些真才实学,年轻时便能“聚徒授业”,在当地拥有一大批粉丝。他凭聪颖好学进入太学学习,因家境贫寒,夜间只能仿效“凿壁偷光”,借隔壁房舍透出的灯烛苦读。科考入仕后,辗转各地担任地方官,颇有政绩。但在朝廷召对时,因言论不符合皇帝心意,被迫出任处州(今浙江丽水西)知府。

他被山东老乡吕颐浩诚聘为参谋官后,嫌职务是个闲差,没机会捞油水,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秦桧看完他的退休申请,一眼看穿这个贪恋权势之人只要稍加培养训练,即可变成一条逮谁咬谁的恶狗,于是先将其提拔为吏部员外郎。王次翁感激涕零,卖身投靠到秦桧门下,在短短四年间,被火箭提拔为副部级工部侍郎。

被誉为“绍兴名臣”的御史中丞廖刚因刚直不阿而遭秦桧忌恨,秦桧时时在宋高宗面前给他上眼药,终于使宋高宗将其调任。秦桧不失时机,力荐心腹王次翁出任御史中丞。王次翁感恩戴德,不余遗力捏造事实弹劾廖刚结党营私,终将廖刚赶出朝廷。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直言不讳:“王次翁被秦桧力荐担任御史台高官后,暗中接受秦桧心意保护同类、弹劾善类。为了名利心甘情愿充当权臣的哮天犬,‘自此人始!’”

(二)陷害赵鼎

秦桧对宰相赵鼎深恶痛绝,撺掇宋高宗将其罢相后仍落井下石,指示心腹弹劾赵鼎“罪恶滔天”,且在靖康末年曾奴颜婢膝接受中原傀儡皇帝“张邦昌伪命,为京畿提刑”,恳请朝廷将其流放边地以“正国典刑。”赵鼎被贬任泉州知府后,在秦桧力荐下出任御史中丞的王次翁,对秦桧的暗示心领神会,多次弹劾赵鼎在泉州不作为,致使“治郡废驰。”赵鼎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自泉州归,复上书言时政。”秦桧深恐赵鼎官复原职,王次翁再次充当急先锋,旧话重提,弹劾赵鼎当年曾接受张邦昌伪命,且贪污“都督府钱十七万缗”,最终使赵鼎被贬到漳州。

秦桧对这个结果依然不满意,王次翁察言观色献计:“漳州官员反映,赵鼎听说边境有战事,竟然‘喜见颜色。’如此狼子野心,令人发指!如果按汉法处置,他理应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如果以《春秋》大义衡量他,他也该判死刑!现在他虽然被贬漳州,但等于是领着朝廷俸禄在那儿免费游山玩水!应该再贬往偏远之地以示惩罚!”秦桧正中下怀,将赵鼎“再移潮州安置。”

(三)臭味相投

秦桧与王次翁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王次翁卖身投靠,心甘情愿为秦桧干自己不便出面的所有脏活累活。秦桧投桃报李,力荐他出任副宰相。在一次朝廷专门针对官员子弟及亲属参加的科举考试“牒试”中,秦桧与王次翁公然事先预定“子侄预选者数人”,引发极大社会舆论。王次翁亲自出面,在他的淫威打压下,主考官只能遵命而行。

秦桧的主和投降政策,招致金兵尝到甜头,撕毁和议对南宋发动大规模入侵。秦桧的倒行逆施,引发爱国臣民铺天盖地的指责与声讨。宋高宗感受到重重压力,开始疏远秦桧。王次翁见秦桧相位岌岌可危,再次紧抱秦桧大腿,在宋高宗面前极力为秦桧开脱:“之前与金人议和,也仅是权宜之计。秦相也是出于公心为朝廷分忧。如果事情稍有变化便更换宰相,继任者不一定会比秦相处理得更好!而且继任者要站稳脚跟,需要先排斥异党,再收召亲故,事情千头万绪,没有半年工夫无法开展工作。如此看来,换相‘于国事初无补。’希望陛下相信臣发自肺腑的劝诫,千万不能使奸邪小人趁虚而入!”

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辞无耻之尤,宋高宗却被如同鬼迷心窍,竟然表示不再考虑换相,继续力挺秦桧。秦桧得知王次翁为他保住相位后,感激涕零,更加视为心腹。

(四)触怒太后

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后,金国同意遣返宋高宗生母“宣和皇后”韦太后等人。“太后聪明有智虑”,生恐途中有变,急忙集合下人程。因正值暑天,护送的金兵拖拖拉拉不愿上路。“太后虑有他变”,找到金将诈称患了怪病,“须秋凉进发。”又拉下脸向金国特使借到“黄金三千两以犒其众。”经过数月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边境。担任南宋奉迎扈从礼仪使的大臣,正是削尖脑袋想抢头功的王次翁。

王次翁拍足秦桧马屁,终于抢到这个光荣且安全的任务,喜滋滋拜见韦太后,却被金使拒之门外。金使告诉他:韦太后曾借款黄金三千两,请宋使先归还借款才能放韦太后等人出境。

王次翁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没领赏钱先垫付。但是,他最担心的是,如果代偿这三千两黄金,秦相肯定会怀疑自己趁机讨好韦太以邀功请赏,使自己有一仆二主之嫌,进而失去自己今天来之不易的高位。于是,他以没有接到秦相命令为由“坚不肯偿。”金使也不是省油的灯,双方为三千两黄金“相持境上凡三日。”消息传回京师,“中外忧虑。”韦太后更是羞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最终,南宋副使以大局为重,凑足借款还给金使,才使韦太后有惊无险回到临安。

韦太后抱着宋高宗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王次翁大臣,不顾国家利害,万一有变,则我子母不相见矣。”宋高宗“震怒,欲暴其罪诛之。”

不料,王次翁技高一筹。他回到京师,先到秦桧府上表忠心,声称自己不愿出钱是因事先没有得到秦相的指示,不敢自己做主。秦桧见他如此忠心耿耿,“大喜,力为营救。”他到宋高宗面前极力为王次翁开脱,同时为防止宋高宗痛下杀手,将王次翁任命为报谢使(南宋为答谢金或蒙古准许议和的特遣使)“以避帝怒。”

宋高宗对王次翁始终耿耿于怀,王次翁出使回京后,“帝终恶之。”秦桧见宋高宗对王次翁始终没有好脸嘴,王次翁等于政治上已经被判处死刑,于是劝王次翁主动辞职。王次翁只得递上辞呈,灰溜溜出京“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兔死狐悲,秦桧对他很是同情,“馈问不绝。”

王次翁71岁时,一病不起,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抗金英雄辛弃疾与狗头军师王次翁均为山东济南人,前者气吞山河壮志未酬名传千古,为后世景仰;后者卖身投靠为虎作伥遗臭万年,遭世人唾弃!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看看关羽等人谥号,你就能明白他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刘禅是蜀汉的皇帝,虽然在位四十多年,但是却没有多大的作为。人们总认为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看到他在面对蜀汉的灭亡后,居然还兴致勃勃地去参加司马昭的宴会,这更是让人们很是无奈。▲刘禅(图/翻摄自三国剧照)然而,如果我们只是因为这些表面的事情就断定刘禅的无能,岂不是太轻易下决定了。我们今天来探

  • 关羽一生犯的最大的3个错误,放错1人,杀错1人,得罪1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的一生都会做很多的事情,有些错的,也有些是对的,即使在完美,在会谋划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可是往往有些人,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一两件事做错了,让他的人生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好比在现代都还有极大威名的“武圣”关羽,在三国时期即使是“武圣”关羽在曾犯下过很多的错误,在他一生中曾是做错了三件事,也可以说是

  •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何没有帮刘备恢复汉室,结局难以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向该国的朝贡致敬被称为“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伟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意。的确,无论是借箭还是火烧赤壁的稻草船,诸葛亮无疑是我们心中智慧的代表。他的鞠躬尽瘁,从那以后他就成为奉献精神的基准。但是,蜀国还没有完成恢复。相反,它成为第一个掉落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事实上,一个

  •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究竟是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还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三顾茅庐,是三国时代的佳话。当时,诸葛亮虽然隐居在深山之中,但是名气很大,引来了刘备好几次拜访。最后,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一番大业。后世人对此认为,诸葛亮是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写得很清楚,他本来不想着出山做事,就想着在乱世当中当个农民活

  • 贯通刘备政权始末:整理、猜想、分析武侯北伐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旨在探讨武侯建兴年间屡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通过对于《隆中对》和当时天下政治、地理格局的分析,从中获取蜀汉战略中益州汉中之北伐为辅,而荆州之北伐为主的信息。进而推究得到武侯建兴年间北伐是原战略失败之下的无奈之举,此举的目的在于以攻为守,制造“天下有变”的契机。而武侯对于北伐的长期战略打算

  • 吕布真如演义写的高大英俊?吕布墓发掘,古尸容貌复原,答案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清代毛宗岗批《三国》,对三国二十四位猛将的个人作战能力进行了排名,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即排名第一的是温侯吕布,其后是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禇、孙策、太史慈等等。的确,在演义史中,吕布虎牢关战三英,丝毫不落下风;单枪匹马独斗曹操军六员骁将

  • 刘备娶娇妻孙尚香,3年没有孩子,难道娶娇妻生个儿子就这么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刘备娶娇妻孙尚香,3年没有孩子,难道娶娇妻生个儿子就这么难?刘备的一生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特别是她的前半生,真的是充满了坎坷啊。而他的老婆孩子也是跟着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他一点够不为过!而且啊,刘备每

  • 如果没有徐庶提及诸葛亮,刘备和他能否成为君臣?答案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人才的重要性,想必刘备对此是大加赞同的。他也正是在得到诸葛亮之后,才结束了前半生颠沛流离的困境,格局和境界立马就不一样了,蜀汉的建立也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不过与演义故事不同的是,按照正史中的说法,关于诸葛亮的名号,刘备是从徐庶口中得知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徐庶的话,刘备和诸葛亮还能成为君臣吗

  • 曹丕文才武略都不如几个兄弟,曹操为何让他接班?真相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曹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智不如曹冲,运筹帷幄的谋略又不如曹操,没有一个特别出彩的点,最终却为何成了曹魏的接班人?难道只是因为帝王心术吗?这句话乍一看曹丕被数落得一无是处,而历史上的曹丕绝非《三国演义》所刻画的那般不堪,事实上他在曹操众儿子当中的综合素质是最好的,而这也

  • 工人挖出颜良墓,专家查验发现尸骨多一样,原来我们都被关羽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记载是真的么?这是许多历史学爱好者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发出的疑问?确实作为人类记载的书籍,在书写的时候由于人的主观性,以及当时书写的客观因素,历史记载并不能说完全是真的,所以对于历史书籍,在研究的时候都要辩证分析,但作为历史巨著,《三国志》却很少有人质疑,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一个与颜良有关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