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处汉末三国你如何选择?他建“独立王国”护佑一方百姓

身处汉末三国你如何选择?他建“独立王国”护佑一方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3/12/12 5:20:44

身处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你会如何选择呢?有的选择起兵割据自立,逐鹿中原,如袁绍;有的选择明主辅佐,以图建功立业,安定天下,如荀彧。但也有人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归隐山林,躬耕以养父母,护宗族,田畴就是这样一个奇人。

田畴,在汉末三国并不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是也会有细心的人看见这个名字会想起曹操远征乌桓时的那个向导。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当时正当夏季降水,海滨低洼地区,泥泞不能通行,贼兵又把守险要路段,曹军不能前进。曹操很忧虑,于是问田畴怎么办。正是在田畴的引导下,曹军从小路出卢龙塞,大破乌桓,可以说田畴是曹操北征乌桓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我们还是从头讲田畴的故事,他是右北平无终人,史书记载他年少时喜好读书,善于击剑。初平元年(190年),关东义兵讨伐董卓,董卓将汉献帝迁至长安。幽州牧是汉室宗亲,也是一个真正忠心汉室的人,于是他想派人到长安表示作为忠臣的礼节,但天下纷乱,道路不通。刘虞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大家都推荐田畴,说他虽然年轻(22岁),但他是一个奇人。

初平二年(191年),刘虞郑重其事地请来田畴相见,对他十分满意,于是让他担任从事,为他置办车马。将要出发时,田畴说:“现在道路阻塞断绝,贼寇纵横,我如果自称官员奉命出使,将会被众人指名道姓,多有不便。我愿以个人身份前往,这样能够顺利到达。”刘虞听从了他的意见。田畴于是回到家里,自己挑选了家人和慕名而来愿作随从的勇壮少年共二十多人,骑马一同前往,刘虞亲自出来祭祀路神,为田畴送行。

出发以后,田畴走居庸关,出了边塞,沿着阴山,直接奔赴朔方郡,顺着小路走去,终于到了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流亡在外刚刚归还,尚未安定,自己不可以承受这样的荣宠,坚持辞让不受,朝廷尊重他的心意。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都没有接受。初平四年(193年),刘虞与公孙瓒相互攻伐,田畴得到报告后,快马加鞭返回,还没到达,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来后,到刘虞坟墓前拜谒祭扫,又发出章表,哭泣着离去了。

公孙瓒知道后大怒,悬赏通缉,捕获了田畴,对他说:“你为什么独自到刘虞的墓前去哭,却不来给我送报告章表?”田畴说:“汉室倾颓,人人怀有异心,只有刘公忠心汉室。况且章表中没说你什么好话,恐怕你也不喜欢看。现在将军正在谋划大事,既已杀死了没有罪的主君,又与坚守忠义的臣子为仇,如果坚持这样,那么燕、赵地区的士人将都只会投东海而死,哪还有人愿意追随你呢?”公孙瓒欣赏田畴的志气,把他放了。

田畴回家之后,率领所有宗族里的和从别处前来依附的共几百人,扫地盟誓说:“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随即进入徐无山中,营造了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百姓都来归附,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由于战乱、饥荒,当时流离失所的百姓很多,归附田畴的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自保,也为了守护这些百姓。

田畴就为大家制定了有关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规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其次的也要抵罪,共有二十多条。又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讲授知识的规划,向众人颁布。众人都熟悉了,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北方边境地区百姓纷纷聚拢,服从他的威信,乌丸、鲜卑也都各自派遣使者来送贡物,田畴都接纳、抚慰了他们,使他们不再进行侵扰。此时田畴和他所护佑的百姓,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袁绍几次派遣使者前来招请田畴,他都拒绝了,没有接受。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也始终未去。北方的乌桓经常残杀当地士大夫、侵害百姓,田畴有讨伐他们的心思,但苦于实力不够。曹操北征乌桓,还没到时,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田畴让门客赶快整理行装,门客对他说:“过去袁公倾慕您,多次征召,您一点也不屈服;现在曹公使者第一次来,您就迫不及待,这是为什么?”田畴笑着回答说:“这就不是你所明白的了。”

曹操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封邑五百户。田畴自己认为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反而靠它获取利禄,这不是自己本来的意思,坚持推让。曹操知道他心意至诚,答应了而没有勉强他。辽东斩了袁尚的首级送来,曹操下令:“三军有谁敢为袁尚而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被袁尚所征召,就前往吊唁祭奠,曹操也不追究。

曹操赐给田畴车马粮谷丝帛,他都分送给了族人和旧友。田畴随从曹操征讨荆州回来,曹操追念他的功劳很大,后悔没有给他封赏,多次封赏田畴,但是田畴一直都没有接受,甚至想要以死明志,最终没有办法曹操只是任命田畴做了议郎(虚职)。乱世当中很多豪强都会占山为王,拥兵自重,但是大多数这样做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选择依附一方势力时能够获得高官厚禄。

田畴虽然也占山为王,建立了护佑一方百姓的“独立王国”,但他却不是为了抬高身价,也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他敬佩刘虞忠心汉室的志向,一心想为刘虞报仇,后来公孙瓒死了,他也没有接受袁绍的征召。他愤恨于乌桓对士人百姓的侵害,所以选择帮助曹操讨平乌桓,但是不接受曹操的任何封赏,守心如初,实在是三国乱世的一个奇人!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三国志·田畴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蔡文姬真的愿意回来吗?曹操强行花钱赎她回来,结果让她半生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好学的人,要不文化水平不会那么高,举手投足间便能横槊赋诗。一杯杜康酒下肚,便能下笔千言。那这么大学问是从哪儿学来的呢?除了没事儿在家啃书外,曹操还有一位不错的老师,便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蔡老爷子本来不出名,但是他的女儿过分优秀,迫使他也跟着出名了。曹操没事儿就跑蔡邕家努力学

  • 进宫苦等一年,只被临幸一次,诞下龙子,为汉朝延续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当属汉朝,汉朝也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一个朝代,我们现在都称自己为汉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但大汉王朝步入了历史的轨道,开启了文景盛世,汉朝文化持续了两千年之久却是因为刘邦的一个意外的可怜之情。在一个夜晚,曹参奉命讨伐魏王,俘虏了魏王豹一家,薄姬便

  • 诸葛亮死后一计,骗了世人近两千年,就连刘伯温也被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有能力的人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传奇,有很多人一直备受后世之人敬佩,而诸葛亮和刘伯温可以说是最受人们传颂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智慧的化身。我们先说诸葛亮在还没有出山就熟知天下事。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而感动出山,并协助他问鼎天下。途中可以说是用计如神,打败很

  • 赤壁之战前,曹操都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经过几十年的割据混战,曹、孙、刘三方英杰汇聚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关乎历史走向的大决战。最终孙刘联军取得胜利,曹操大败而回,从此天下三分鼎立局面形成。赤壁之战是曹操为了统一天下做的最后的努力,曹操肯定非常重视,那么在南征之前,曹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天下的形势

  • 霍光全家谋反,依旧位列麒麟阁功臣之首,汉宣帝到底在忌惮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不得不说汉武帝眼光独到,能够看到霍光身上的闪光点。而且他认为霍光绝对忠诚,不可能篡汉,所以将霍光列为辅政大臣之一。霍光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信任,辅佐三位大汉君王,始终没有篡汉的行为,不愧为麒麟阁功臣之首。霍光辅佐汉昭帝,功劳天下可知。作为汉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霍光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不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

  • 诸葛亮“背叛”刘备,如果不重用此人,刘禅可能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看过三国这部电视剧的人,一定记着诸葛亮这个人吧,毕竟在里面他非常的厉害,而且还擅长占卜,他在跟随刘备之后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该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可以这么说,刘备能够建立蜀国就有他一半的努力。而且诸葛亮对刘备还非常的忠心,刘备在死之前希望他可以好好的辅助刘婵,而他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在

  • 陆逊的叔叔偷了袁术的橘子,却获得孝子的名声,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的陆逊这个人非常出名,是东吴四英杰之一,他的叔叔陆绩就比他逊色多了,不过陆绩这个人上了《二十四孝》,就是因为他偷了袁术的橘子。一次偷盗案成全了一个孝子的名声,其实不过是小孩子机智,能随机应变。陆绩是汉末庐江太守陆康的小儿子,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袁术举办亲子宴会,陆康就带着小儿子陆绩来赴宴。

  • 诸葛亮墓几千年无人敢盗,只因坟上大树很神秘,让人觉得诡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代的"礼坏乐崩",意思就是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世界上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话没错儿,但说得更准确点儿,应该说中国是"礼乐之邦"。因为,礼乐一直都被用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所以那时"礼坏乐崩"这个厚葬之风鼓起,自然盗墓也随之流行,特别是汉代末年,出现了“十墓九空”的征象,

  • 《墨子》10句经典,为人处世的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墨子》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政治、军事、哲学、科学等领

  • 李牧被赵王赐死,罪名挺“奇葩”,原因是他上朝时握着两个木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李牧是赵国的名将,因为功高震主,被赵国的国王所杀,杀人都需要一个理由,而赵王杀李牧的理由很奇葩,竟是因为他握有两个假木手,天下之怪,怪不过这个事件,天下事件之奇,奇不过这个异事,您如果想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就让小编给您解密:(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