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樊须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不高兴

为什么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樊须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不高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3/12/29 1:58:06

《论语》中有关樊迟的记载共有六处,都是他和夫子之间的问答。由于《论语》的编录顺序并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所以这六处问答孰先孰后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这六处问答所合力展现的樊迟形象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很努力又很尊敬老师的学生。每次和先生见面,他都会恭恭敬敬地提问,有时候甚至会一连问好几个问题。既然是个尊师好学的后生,又经历过冲锋战场的生死考验,那他的学问应该是越来越好,从情感上来讲,也是越来越靠近夫子才对。所以,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子路》篇中记录的樊迟想学种庄稼一事,应该是他和夫子之间留在《论语》中的最早一次对话。可是,就是这次对话,产生了他们谁也不曾料到的严重后果,它不仅使夫子被后人误解了几千年,也成为文化革命中夫子贬低和仇视贫下中农而被打倒批臭的重要证据。让我们来看看事情的原委: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说的是樊迟想跟孔老师学种庄稼。一日,樊迟请教夫子如何种田。孔老师一听,那可不是自己的强项,就据实相告: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说,那就请您教我如何种菜。孔老师只好又说:我也不如老菜农。两个问题都没找到答案,樊迟怏怏而出。如果事情只记录到这里,那就绝不会造成后来那么大的负面效应,反而彰显了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态度。可是,夫子实在不满意樊迟那种心智不明的懵懂状态,他大声叹息一句:“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直呼樊须的大名,一是送了樊须一个“小人”的称号。这两点都很明显地表达了夫子的不悦。我们都知道,古人一般忌讳直呼别人姓名,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在《论语》里,当夫子说到弟子时,无论当面还是背后,都喜欢直接叫他们的名字,而不叫姓名,让人觉得很亲切,即便是对跟他叫板的宰予和总被他批评的仲由,他也没有直呼其姓名。可是对这个老实巴交的樊须,夫子则一反常态,连名加姓一起叫了出来,可见孔老师当时的确不怎么高兴。

至于“小人”,更是表现了夫子对樊须的不满。不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小人”并不与“君子”对举,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道德概念,不是说樊须的品行有问题。这里的“小人”实际上是与“大人”对举,指的是在下位的人,是眼界有限、志向不大的人。在夫子看来,樊须应该从大处着眼,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应该学习为政方略,做一番大事业,真正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面对樊须的不悟,面对他执著于种粮、种菜的不谋道只谋食的浅见,孔老师简直是恨铁不成钢,由不得地长叹一句:“小人哉,樊须也!”接下来,夫子仔细地解释了原因:身居上位者,如果能够做到“好礼”、“好义”、“好信”,那就必然会赢得百姓的尊敬、服从以及真心和实情。也一定会吸引四方的百姓背着抱着他们的儿女前来定居,到时候,人心归向,百姓各有所能,哪里还用得着在上位的人去亲自耕种呢?换句话讲,即使你是个耕田能手,你的地里出产很高,你又能解决几个人的温饱呢?所以,心里装着天下,凡事从大处着眼,做到“好礼”、“好义”、“好信”,这才是学习的着力点。为什么要与种田、种菜较劲呢?也许,夫子也知道樊须在保家为国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所以对他更有一层期待,当樊须一个劲儿地要学种田、学种菜时,也就怪不得孔老师对他大失所望了,失望至极,“小人哉,樊须也”也就脱口而出了。不过,樊须脱下战袍想学种粮种菜,倒是解甲归田的绝好注脚。

正是夫子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给自己惹来了巨大的麻烦。抓着这个把柄,有人认为他鄙视农业,有人认为他鄙视农业科技,有人认为他有违师道,还有人认为他瞧不起广大劳动人民。所以后来很多《论语》注疏的本子,都要在这里费一番口舌。如曹魏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代陈天祥的《四书辨疑》,都为夫子反对樊迟学稼做开脱,可见这句话是怎样的困扰了后儒。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句话又被拿出来说事,不过这回没有人能够为孔夫子做辩护律师,因为这句话被上纲上线地摆在了政治的高度,它是孔夫子仇视贫下中农的有力证据,这个证据和他“克己复礼”妄想变天的思想一起,成了他被彻底打倒批臭的充分理由,在车间、在地头、在营房、在课堂,在所有可以说话的地方,在所有可以张贴大字报的地方,他的名字成了时代流行语,他的至圣先师形象终于被孔老二所替代。孔夫子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句话居然被派上了这样的用场。

可是,历史还是还了夫子的清白。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高明,他在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以前,在反对樊迟学稼中就透露了自己的社会分工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今天我们看近代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当代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有关社会分工的理论,也许会惊诧他们的睿智,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这段樊迟学稼故事,仔细想一想它在历史上引起的一直不断的争讼,就可以推知这种社会分工思想的发展。孟子在《孟子·腾文公上》中明确指出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总结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是对夫子社会分工思想的明晰,并且进一步指出了社会分工的两大类别和特点:“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跳出“阶级分析论”的框架,再把新时期关于生产力的新思想放进去,再用西方社会分工理论来观照,孟子这段两千多年前的老话就显出了智慧,而孔老师反对樊迟学稼就不能不说更有一种超前的智慧了。

标签: 樊须孔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继承人在登基后就这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历史解密

    大唐历史中,李治是个不得不提及的帝王,有人觉得他软弱,有人觉得他无能,但很多人不会去想李治这一位帝王所处的时代和处境。李治的时代,上承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下接女皇武则天的贞观遗风。而李治在这两位帝王的荣耀之下,简直不值一提。李治的功绩可以说是,米粒之珠,岂敢和皓月争辉。登上帝位之前的李治和登上帝

  • 林彪后代现在身在何处?揭秘林彪女儿的生活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彪,历史解密

    林彪的后代"是谁?除了林立果之外,其实还有两个女儿。林立果死了吗?和林彪一起出逃的时候飞机出事的时候一起死了了?那为什么林彪出逃不带着两位女儿呢?林彪有两个女儿,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小女儿林豆豆林立衡,下面kk历史网小编介绍了林彪女儿林晓霖林立衡现状,一起了解下吧!林彪元帅有两个女儿。林晓霖生于19

  • 芮国是怎么灭亡的?被谁所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芮国,周朝,历史解密

    秦宪公继位后,为打破秦国固有格局和思维,推进秦国的强盛,便再次将都城迁移,到了平阳地区,第一更接近周天子,第二此地更为富饶。秦国自非子后,延续至七代之时,正是秦宪公时期。这是个年轻的君主,除了与周天子交好,更是不断拓展疆域。秦国在西垂崛起,可谓是一一艰难。犬戎的进攻,列国的倾轧,秦国都如同在夹缝中生

  • 三国时期的隐居高人,除了司马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童渊,三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任何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战争时需要将帅统领三军,治国安邦时则需要文臣治世,在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有名的谋士,武能领军平四方,文能安邦治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诸葛亮、周瑜、法正、庞统、郭嘉、荀彧等,他们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

  • 她家世显赫却看不上王爷,偏偏要嫁给一个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娄昭君,北朝,历史解密

    现代还有很多人,对于门户观念很是认同,对于古人来说,就更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如果出身不同,那么组成的夫妻,其实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这样的婚姻,真的是不被看好。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也确实是这样,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按照父母大人的要求去结婚。不过却有一个王公贵族家的女子,对于那些找上门求婚的富家公子看不上眼

  • 古代贵族盛行悬棺 千年悬棺之谜(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崖葬,历史解密

    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1.悬棺葬悬棺葬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

  • 古代太子和储君有什么区别 两者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太子,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全天下掌握在他的手中,但是是人总有要老去的一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去世后就是太子登基了。那太子一定是最年长的吗?历代册立太子有什么原则,太子和储君有什么区别呢?立嫡立长引发的一场著名血案是那场呢?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

  •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最倒霉的皇帝,上位一天就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元朝,历史解密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最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对外扩张的进度极为迅速野蛮,还开创了行省制度。1271年,忽必烈称帝,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正式建国号大元

  •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什么打不过日本舰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洋水师,历史解密

    提起北洋水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强大,然后就是遗憾。在人们的印象里,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但这支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却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人,而且输得一塌糊涂。很多人往往把北洋水师的失败归咎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认为北洋水师败给日本是不应该的。但实际上,对于北洋水师的失败,虽然清政府有不可

  • 古代的捕快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捕快,历史解密

    在现今社会,如果有人谋财害命触犯法律,自然有警察局正义的警察会逮捕他,但是警察局是近代才有的部门,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可没有这一部门,那么在古代,具有类似功能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听说的衙门,衙役当时应该分四个班次,即皂、捕、快、壮,后来把捕手和快手合称叫为捕快。《国语·鲁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