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不周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不周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3/12/13 19:56:22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不周山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是一座神山,也就是被共工撞倒的那座山,之后引发了天塌事故,然后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了。那么这个神话传说当中的不周山,又是在什么地方呢?神话总也需要一些来源,不会平白无故创造一座山出来,那不周山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不周山又为什么要叫做不周山呢?

1.古书记载的不周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处,因名云。”

《大荒西经》: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看来,此山名并非共工氏触之后才得名的,而是它本身就有些问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路不周以左转兮”。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原“不周”下有“负子”二字,系衍文从郝懿行校删)。”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天柱折、地维绝”)。’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币也。”此山原为天柱,经共工触坏,始有“不周”之名。又《吕氏春秋·本味》云:“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山海经·西次三经》云:“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则此山以产美味见称。参见“天柱”、“共工”。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2.不周山名字由来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与“周山”对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

这个神秘的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对土地产生了泛敬畏。

3.不周山相关传说

共工怒触

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子女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把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不周山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神化,反映了原来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级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百科词条“共工”、“杞人忧天”。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李凭箜篌引》(此为唐代作品)。

盘古

不周山与盘古的关系“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肌肉为田土。”看来不周山也是盘古的一个部分,不知道是哪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天柱,虽极其重要,但却“不周”。这个重要的东西虽然不周,但还有大用处:顶着老天爷。一旦撞翻,问题就大了。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周山就是天柱,二是不周山包含天柱。无论如何,这个天柱本身就有缺陷。翻译出来的大体意思是:过去,有个名共工的与另一个名颛顼的争夺帝位。共工因不能获胜而发怒,用头撞不周山,致使折断西北角的一条撑天柱子,和东南角的一条系地大绳。所以,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移动;而地面向东南方低洼,水和泥沙都流向东南。

标签: 神话传奇

更多文章

  • 神话传说里四季之神分别是谁?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神话传奇

    神话传说里四季之神分别是谁?谁最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余冬月

  • 太上老君身为三清,为何要向玉帝行礼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神话传奇

    说起中国神话中的众神仙,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都是著名的人物,那么在上述三位之中,谁的法力最为高深,谁又是地位最崇高的呢?很多人读西游记时可能有这么一个疑问,太上老君、如来佛与玉皇大帝这三个人到底谁是老大?有人说是玉皇大帝,因为是他高坐在凌霄宝殿的王座上,管理三界众生。有人说是太上老君,因为他

  • 高翠兰跟猪八戒是什么关系?她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神话传奇

    我们都知道,猪八戒在师徒四人之中是一个好色之徒,在天宫就曾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后来更是在高老庄霸占了高翠兰,做了很多恶,但那只是影视剧中的描述,并不是吴承恩原著里的内容。高翠兰在原著和影视剧中都是着笔不多的人物,但她真的是被猪八戒霸占的吗?她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猪八戒和高翠兰是有过正常的夫妻生

  • 黑熊怪的后台是谁?他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神话传奇

    关于黑熊怪,吴承恩对他的特殊描写有很多,这些特殊的地方其实要你第二次阅读西游记的时候,你才能看出来,因为它和后边的套路其实不一样,西游记孙悟空降妖捉怪是有套路的,多数就是从师傅被抓开始,然后和妖怪打,打不过找帮手,最后救出师父。妖怪被主人带走,这是有套路的,但是这第一个故事其实和一以后的套路不一致。

  • 袁守城为什么会泄露天机?他有什么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神话传奇

    说起西游记里面的凡人,究竟谁最厉害,有的人说是金池长老,因为他以凡人之躯就可以活了将近三百年。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金池长老这么厉害,怎么会被一起火灾杀死呢?他不应该是安然无恙的度过灾难吗?所以说,金池长老并不是那么的厉害。在西游记里面,有这样一个凡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杀死了一个神仙,自己还

  • 封神榜费仲救过周文王,结果遭到恩将仇报!费仲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话传奇

    在《封神演义》中一开始就是纣王看得女娲娘娘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做了个非常不好的诗。回到宫中之后还对其朝思暮想,费仲尤浑作为很“关心”纣王的人,见他茶不思饭不想的就是可心疼了呢,于是就给纣王想了个办法,那就是选美,但是纣王下令之后就被比干黄飞虎等人阻止了,纣王只好无奈的收回命令。这时候四大诸侯率领着八百

  • 孟婆的工作是什么?孟婆原本的身份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神话传奇

    大家好,说起孟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孟婆”的存在,而且在各种神话题材的作品当中,孟婆也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配角,毕竟在人们的想象中,她就只是给每一个亡灵送上一碗能够忘记一切的孟婆汤,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过,尽管是万年的“绿叶”,孟婆也是拥有

  • 观音菩萨为什么又被叫作南海观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神话传奇

    众所周知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为—南海普陀,地理位置对于中国来说应为东海,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又被叫作南海观音?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其实,在佛经中佛陀所讲的“南方的普陀山”,实际上是指印度的南方,位于南印海上。据《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第二十七参访观自在菩萨章》说:鞞瑟胝罗居士告善财言

  • 神兽朱雀的形象是怎么来的?朱雀的本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神话传奇

    提到朱雀,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它在神话中的形象:鹰嘴鹰目,威猛雄健,全身色赤,其身为火覆盖,终身不熄。在先秦时代,朱雀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这种神兽受到普遍的礼敬与崇拜。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和传说中所有的神兽一样,朱雀并非是真正存在过的生物,而是古人所创造

  • 关于四大神兽之一玄武有哪些传说?玄武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神话传奇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