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人如果在闹市“飙车”该当何罪?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你知道有哪些荒唐皇帝的奇葩行为被载入史册了?生前奇葩就不说了,就说个死的奇葩吧。说到帝王之死,总能让人想到刀光剑影,宫廷流血。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帝王之死都那么严肃和血腥,也有一些帝王的死还是充...生活在古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中国历朝历代,不能做的事情极多,这次就着重说一类:今天看似不算大事,古代却可能被合理合法处决的事情。1,私自加盖房屋(唐朝)这事在唐朝以前,都是绝对...金
不独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喜欢飙车于闹市,古时的公子哥儿也有这种坏习惯——不过那时候飙的当然不是法拉利、兰博基尼跑车,而是四条腿的宝马。试想一下,众目睽睽之下,你策马奔腾,绝尘而过,多么拉风!
但是,纵马闹市,拉风是拉风,对公众安全却构成严重威胁。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就画了一个快马撞人的场景:在河边的一条道路上,有两个人纵马驰骋,一名挑担的农民(也可能是小商贩)被撞翻在地,担子倾倒在路边,但骑马的两人并无停下来的意思,继续疾驰而去。这场“马祸”发生在行人稀疏的郊外,要是在热闹的街市上“飙马”,就不知要撞翻多少人了。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的快马撞倒人场景
宋朝的交通肇事如何处罚?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虽出自清代宫廷画师手笔,却假托宋朝背景,宣称画的是宋朝市井风情。那么在宋朝,驰马伤人的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呢?
针对交通肇事行为,宋朝政府已有专门的立法,叫做“走车马伤杀人”罪。《宋刑统》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杀伤畜产者,偿所减价。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以故杀伤人者,以过失论;其因惊骇不可禁止而杀伤人者,减过失二等。”
又议曰:“公私要速者,‘公’谓公事要速,及乘邮驿并奉敕使之辈;‘私’谓吉凶疾病之类,须求医药并急追人而走车马者,不坐;虽有公私要急而走车马,因有杀伤人者,并依过失收赎之法;其因惊骇力不能制而杀伤人者,减过失二等,听赎其铜,各入被伤杀家。”
宋政府的这一法条,需要解释一下。
唐宋时期行文中的“走”,不是“行走”之意,而是指“疾跑”。“走车马”即是策马疾驰或驾车疾行。
“无故”,指没有公私紧急事务,“公务”指急递公文、传送敕令、消防官兵救火等公共事务,需快马加鞭,不容逗留;“私务”指报丧、送病人治病、紧急追人等私人急事,也不可耽误。
“人众”,按唐宋法律的解释,“众谓三人以上”,有三个人以上即可称“众”。
也就是说,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公私紧急事情,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以及有三名行人以上的地方快速策马、驾车,否则,不管有没有撞伤行人,均视同“危险驾驶”,给予“笞五十”(屁股打五十小板)的刑罚。就如今天超速驾驶,不管是否造成事故,都要对驾驶员扣分。
宋代的仪制令。仪制令是宋政府立于各州县通衢要道的石碑,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规则。
如果因为“飙马”、“飙车”而撞伤路人呢?则比照“故意伤害罪”,“减一等”进行处罚。宋代刑法将故意伤害罪称为“斗杀伤”罪,根据伤势轻重给予不同量刑——以“见血为伤”,轻伤“杖八十”,导致耳鼻出血或吐血的,加二等;打掉人牙齿、毁坏人耳鼻、损伤人眼睛、折断人手指脚趾、打破人脑袋,烫伤人肌肤,为重伤,“徒一年”;打掉人两颗牙齿、折断人两只手指以上,及揪掉人头发,“徒一年半”;“殴人十指并折,不堪执物”,致人终身残疾,为严重伤害,“流三千里”;因斗殴致人死亡,处绞刑;使用凶器故意杀人,处斩刑。
宋朝法律对“无故走车马伤杀人”的处罚,将比照“斗杀伤”量刑,不过会相应地“减一等”,比如“斗杀伤”致人终身残疾,依法应“流三千里”,而“无故走车马”致人终身残疾,则“流二千五百里”。
如果有公私紧急事务要办,法律允许办事人不受“限速”制度的限制,可以在街巷快马加鞭。但是,如果因此致人受伤或死亡,则以“过失伤害罪”论处。宋朝法律对“过失伤害罪”的处罚较对“故意伤害罪”为轻,而且允许赎刑。赎金支付给被车马撞伤亡的人家,相当于支付经济赔偿后达成刑事和解。
如果有公私急事而在街巷“走车马”,由于马匹受惊、不可控制而致人伤亡,则按过失伤害罪“减二等”论处,也允许赎刑,赎金会少一些,但同样作为经济赔偿金支付给受害者家庭。
如果“走车马”并没有伤人,只是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则必须向受害者支付赔偿,赔偿标准按“减价”即财物因受损坏而发生价值减损的那部分计算,如果致使他人财物灭失则按市价全部赔偿。
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针对交通肇事行为的立法,是相当周密的。不过执行情况如何,还需要再加考察。那时候有条件养宝马、备豪车的,想来都不是寻常家庭,非富即贵;而敢于在闹市“无故走车马者”,恐怕也要以飞扬跋扈的“官二代”、“富二代”居多。这些人有钱有势,撞伤了他人,法官对他们能够秉公执法吗?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朱熹严惩纵马伤人的“官二代”
我不敢说宋朝的衙内之流“走车马伤杀人”不可能受到有司偏袒,不过,许多事例表明,宋朝衙内如果触犯了法律,他们的爹也未必罩得住。宋人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司马光的话来说:“有罪则刑之,虽贵为公卿,亲若兄弟,近在耳目之前,皆不可宽假。”
北宋时,“长安多仕族子弟,恃萌纵横”,少不得要干些闹市“飙马”、“飙车”的勾当,其中有个李姓衙内尤其横暴,其父乃是知永兴军(长安市长)陈尧咨的旧交。但陈尧咨赴永兴军上任之后,立即便严惩了这帮“官二代”,包括他旧交的儿子李衙内。南宋时,监察御史黄用和的族人“纵恶马踏人”,黄用和也是严惩族人,并“斩其马足以谢所伤”,将踏伤人的那匹马杀掉,以弥补受害者受到的伤害。
在张择端版本《清明上河图》中,闹市上的车马都只能缓缓而行,不可纵马驰骋。
我再来说个故事。宋孝宗淳熙年间,朱熹知南康军,当地有个衙内,“跃马于市”,踏伤一小儿,伤势严重,“将死”。朱熹立即命令吏人将肇事者送入监狱,等候审判。次日一大早,朱熹便交待具体负责审理这起肇事案的“知录事参军”(法官):“栲治如法。”按照法律,无故于闹市内“走车马”者,先打五十板子再说。
到了晚上,知录事参军过来禀报,“早上所喻,已栲治如法。”朱熹心里不大相信,亲自到监狱中查验,却见那肇事者“冠屦俨然”,哪里像是被“栲治”过的样子?原来肇事者已买通吏人,“栲治”只是虚应故事而已。朱熹大怒,立即将吏人与肇事者一同提审。第二天,吏人被“杖脊”,并开除公职。
这时候,有一名相识的朋友登门拜访,对朱熹说:“此是人家子弟,何苦辱之?”意思是说,那纵马伤人的肇事者,是个“官二代”,你老人家何不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但朱熹不买账,说道:“人命所系,岂可宽弛!若云子弟得跃马踏人,则后日将有甚于此者矣。况州郡乃朝廷行法之地,保佑善良,抑挫豪横,乃其职也。纵而不问,其可得耶!”
后来那名肇事的“官二代”受到什么处罚,朱熹没有细说,只说“遂痛责之”。若依宋朝立法,他受到的刑罚,将视那名被马踏到的小儿的伤势而定,但那名小儿最后是不是不治身亡,朱熹也没有交待清楚。因为记录这件事的是朱熹的个人谈话录,而不是司法档案,所以许多细节都语焉不详。假如那名小儿伤重不治,肇事者将按“斗殴致人死亡”之罪减一等处罚,即判处流刑——流三千里。宋朝在执行刑罚(死刑除外)时又实行“折杖法”,流三千里可折成杖刑——脊杖二十,再配役一年。
尽管故事的细节已不可考,不过,当我们讨论“官二代”或“富二代”的飙车现象时,朱熹的这段话无疑是值得记住的:“人命所系,岂可宽弛!若云子弟得跃马踏人,则后日将有甚于此者矣。况州郡乃朝廷行法之地,保佑善良,抑挫豪横,乃其职也。纵而不问,其可得耶!”
关于“宋朝人如果在闹市“飙车”该当何罪?”的问题
你知道有哪些荒唐皇帝的奇葩行为被载入史册了?
生前奇葩就不说了,就说个死的奇葩吧。说到帝王之死,总能让人想到刀光剑影,宫廷流血。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帝王之死都那么严肃和血腥,也有一些帝王的死还是充...
生活在古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中国历朝历代,不能做的事情极多,这次就着重说一类:今天看似不算大事,古代却可能被合理合法处决的事情。1,私自加盖房屋(唐朝)这事在唐朝以前,都是绝对...金庸。
南宋初期对政局影响极大的淮西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谢谢邀请:淮西是个地域名称,在南宋(1127一1279)时期的属地包括今天安徽的合肥,安庆,寿春,凤阳,和县,无为,六安和湖北的蕲春,黄冈以及河南的潢川,今...幸亏杨沂。
与现代相反,为何古人是靠左走?
任何规矩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为了解决某种冲突而出现的。就像靠左行还是靠右行的问题,我国最早明文规定是应该靠左还是靠右的普适性交通规则是唐朝的。
中国有等级的真人版动漫?
战龙四驱虹猫蓝猫山猫星猫中华小子电击小子天将小子爆丸小子神兵小将神兵玄奇雷速登闪电冲线星际宝贝太空历险记超兽武装火力少年王机甲兽神。
《影》好看吗?
当我们讨论到《影》时,总是会无法避免地聊到张艺谋对于《影》的表现手法——黑与白。所以,《影》的结尾会和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关系呢?细细斟酌,不难发现,...
律师您好,交通事故后,酒驾方弃车逃跑怎么办?-法律快车法...
赢了官司,钱不但仍然要不到(法院不可能把自己的钱拿来替老赖付你薪酬),还得倒贴黄瓜二条(倒贴伙食车船费误工费等)。为了讨回辛苦一年赚...为了讨。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谋反吗?
胡惟庸,根本没有造反的念头,也没有造反的手腕和魄力,更没有能力!他之所以被朱元璋当成造反杀死,只不过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一枚棋子罢了。可怜的胡惟庸,...—。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为什么芮小丹的现状在世人看来是病态?而丁元英却自叹不如?
芮小丹的现状应该不算病态,要说有的话,可能一丢丢吧,有以下几点:一、小丹如果没有预定丁元英的话,小丹也会觉得生活了然无趣,她是一个想追求生活的人,可...丁元。
“大猪蹄子”聂远的新电影要出了,你有什么期待?
谢谢邀请。延禧攻略中“大猪蹄子”的表现有目共睹,我觉得他的表现不仅仅是在戏中,看花絮他对年轻演员的指导都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聂远的新电影,我更期待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