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情苏轼:最爱第一个老婆,但和第二个老婆合葬

多情苏轼:最爱第一个老婆,但和第二个老婆合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16 17:56:59

北宋才子苏轼有多多情呢?最爱第一个老婆,最依恋第三个老婆,但和第二个老婆葬在一起。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01

王弗

结发之妻,爱情和婚姻的起点

苏轼爱情与婚姻的初体验,是发妻王弗给他的。

1056年,16岁的王弗嫁给19岁的苏轼为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6岁的王弗谨慎而聪慧,19岁的苏轼张扬而天真。

刚结婚时,王弗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读过书,也不曾显露过。

每每苏轼在一旁读书,她都相伴在侧,或料理家务,或做做针线。

苏轼读书时,偶然忘记,王弗总在一旁提醒。

吃惊地苏轼问她还读过什么书,王弗一一作答。

苏轼有些吃惊:原来,我的妻子这么聪慧呀!

王弗给苏轼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在凤翔时做签书判官时,家里经常有人来拜访。

苏轼在外堂与客人交谈,王弗隔着屏风在内堂仔细地听。

等客人走后,王弗就和苏轼说:这个人不是那么好亲近的,这么快和你做了朋友,不符合常理,如果有什么事情,他一定走得很快。

后来的事实果然证实了这一点,王弗对人性的洞察让苏轼佩服不已。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

对于苏轼来说,王弗的智慧和贤能,能为自己避免灾祸。

有一阵子,苏轼迷恋道家丹药。

一个雪天,他发现一个地方没有积雪,反而隆起,就猜测里面有丹药,激动的苏轼,想要挖出来看一看。

可这块地,不是苏轼的地。

王弗一看,静静地说:如果婆婆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让你这样做的。

一味追求丹药,是为失智;在他人的土地上擅动,是为失德。

苏轼一想,非常惭愧,放弃了这个想法。

王弗之于苏轼,就像一根定海神针。

当苏轼恣意张扬时,总能智慧的洞察其中的风险,给苏轼以警醒。

可好景不长,相伴十一年后,王弗就去世了。

苏轼写下《墓志铭》,感慨道:失去你,我就永远都没有依靠了。

是啊,失去了王弗,没有人再像她一样,轻柔地劝解那个张扬的自己,温柔地安慰那个失意的自己。

王弗去世后,苏轼将他葬在自己父母的身边。

伊人已逝,可思念不止,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写下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什么,让大文豪苏轼,在她去世后,十年不忘。

是王弗的智慧,是谨慎聪敏的性格,是她对苏轼发自内心的关爱。

能超越时间的,从来不是美貌,而是智慧与担当。

02

王闰之

患难之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在苏轼的三位夫人中,王闰之最没有存在感,可苏轼却说想和她葬在一起。

王闰之嫁给苏轼的开始就带着一些悲剧色彩。

据说,苏轼娶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照顾他与王弗的长子苏迈。

毕竟,娶堂妹作继妻,终究是自家人,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

而事实也证明,王闰之是一个合格的继母。

王闰之嫁给苏轼后,给苏轼生了两个儿子苏迨和苏过。

苏轼说: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对待三个儿子,王闰之始终如一,令人感动。

王弗去世后,苏轼的家庭在王闰之的操持下,重新稳定了起来。

王闰之没什么文学素养,不如堂姐王弗,似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可是,她对苏轼的爱却并不逊于堂姐。

这一年,在黄州,苏轼遇到两个朋友,月色正好,苏轼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他又悲伤起来:有客人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这样美好的夜晚真是浪费了。

一个客人说:我今天刚打到了鱼,菜的问题我解决了。可酒上哪找?

苏轼就回到家,和王闰之商量。

妻子这才告诉他:我有一壶酒,藏了很久了,就怕你突然需要。你现在要,我就拿给你。

王闰之的话,犹如及时雨一般。

我如果是苏轼,一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人这一辈子,遇见性,遇见爱,都不稀奇,难得的是遇见懂得。

王闰之懂得苏轼的小脾气,像一个“及时雨”一般,时刻准备着他的需要。

苏轼就拿着这壶酒,和友人们畅游,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赤壁赋》。

而这一切,不得不感谢那壶酒,感谢王闰之的体贴与懂得。

王闰之的体贴还曾让他惭愧。

苏轼在密州当太守时,蝗灾严重,他主持灭蝗工作,身心俱疲。

回到家,小儿子苏过跑过来拉着父亲玩耍,苏轼的心情很糟糕,就训斥了儿子一顿。

一旁的王闰之说:你怎么比他还任性?回到家就生气,干嘛不找点乐子呢?

一边说话,一边洗净茶盏,给苏轼摆上喜欢的茶或酒。

苏轼听了妻子的话,惭愧不已。

这件事,记在他的《小儿》诗里: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有这样一个妻子在身旁,苏轼的心里该有多么大的安慰。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王闰之用行动告白着苏轼。

她与苏轼相伴25年,

她陪着苏轼到过徐州、密州,有过官太太的生活,可她从不张扬;

她陪着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陪着苏轼做农活,操持家里,毫无怨言;

素衣耕织,从不埋怨;飞黄腾达,也不惊喜。

25载相依相伴,她用体贴赢得了苏轼的爱。

王闰之去世后,苏轼悲痛的写下悼文:

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苏轼想和王闰之合葬,也许,这是苏轼对王闰之最好的评价。

苏轼去世后,弟弟苏辙将他与王闰之葬在一起,实现了哥哥的愿景。

03

朝云

有情有义的红颜知己

相对于苏轼的两个妻子,许多人最感兴趣的,其实是他的侍妾——朝云。

朝云来到苏轼家时,才12岁,是苏夫人买的丫鬟。

她聪敏异常,18岁时,被苏轼纳为侍妾。

与其他侍妾不同,朝云小小年纪,便是苏轼的知己。

《东坡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轼退朝回家,吃完饭,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问一旁的侍女们: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呀?

一个侍女说:都是文章。苏轼说:不是。

一个侍女说:都是道学哲理。苏轼也说:不对。

到了朝云,她回答说:学士一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说:最懂我的,还是朝云呀。

朝云悟性高,对苏轼有透彻的了解,重要的是她还重情重义。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起起落落,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绍圣元年,年近花甲的苏轼被贬到遥远的惠州。

俗话说:有茶有酒兄弟多,急难何曾见一人?

苏轼年轻得意时,身边也围绕着很多的侍从和姬妾。

年近六十,仕途复起无望,身边的许多侍儿姬妾陆续散去。

而朝云不离不弃,跟着苏轼,翻山越岭,来到了惠州。

朝云不图苏轼的钱,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朝云一直陪伴在旁,令他非常感动。

他曾写下一首《朝云诗》,说: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杨枝指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侍妾——樊素。

白居易晚年时,病痛加身,于是让宠妾樊素离开。

朝云不似樊素,一直陪伴在坎坷而多病的苏轼身边,这怎能不令苏轼感到安慰呢?

在惠州时,某一年的端午节,苏轼与朝云共度,写下一首《浣溪沙》,许下“佳人相见一千年”的愿望。

晚年的苏轼,仕途无望,妻子相继去世,又经历了丧子之痛。

失去了一切的苏轼,唯有朝云的相伴给了他巨大的安慰。

在三个女子中,苏轼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

朝云与苏轼更像知己,她懂诗文,亦懂他内心的孤独和坚持。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苏轼不怀念呢?

有人说: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而苏轼那么幸运,他遇到了三个可亲可爱的女子。

他们给了苏轼智慧、陪伴和安宁。

而苏轼也真诚的爱过她们。

他爱王弗的智慧,爱王闰之的体贴,爱朝云的不离不弃。

人生的每一段都不白走,每一段路都会教会你什么。

而苏轼的爱情告诉我们:真心需要用真心来换,古来亦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苏轼老婆

更多文章

  •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哀宗,金朝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金朝的亡国之君是完颜守绪,也就是金哀宗。他在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人的感觉和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一样,都不太像亡国之君,但恰恰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觉得可惜。完颜守绪登基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文武兼

  • 景龙政变的失败,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景龙政变,唐朝

    景龙政变的失败,在当时有什么影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景龙政变是唐朝的一次政变,是唐中宗时代的太子李重俊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李重俊被杀,但在初期却顺利诛杀了武三思极其同党。"景龙政变"失败了,太子也被杀了,也改变了大唐的走向,武三思死后,韦后的势力大为削

  • 如果孙策不死,三国的局势会有哪些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孙策

    三国还未鼎立之时,天下局势还未明晰。而在此时江东的孙策就有了一点名气,他号称“江东小霸王”,从名字上来看,他就是一个勇猛之人,后来孙策确实也做出了一些震惊天下的事情。在三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看似是夸张的,可是它能够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果孙策不死,三国局势真的会变吗

  • 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为何却没娶关羽的女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刘禅

    我们都知道作为蜀国的后主刘禅他一生中娶了一对姐妹,这对姐妹都是张飞的女儿。按理说刘关张三位那都是好兄弟,关羽的女儿娶一个,张飞的女儿娶一个岂不是更好吗?这样可以更好的稳固三家之间的关系了并且可以让世人所称赞,但是当时的刘禅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下面就是小编针对于这一偏袒现象的自我观点。首先一点是关羽的女

  • 朱淑真有着怎样的人生遭遇?她的一生并不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淑真,南宋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她的才情不输李清照,但她戚戚然的一生,却不及李清照般为人熟知。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般大胆的秀恩爱的情诗,出自南宋著名女词-朱淑真之手。朱淑真,钱塘人,她生于仕宦之家,幼时聪慧机敏,喜爱读书。

  • 清朝王爷位高权重的 他们手里一般有多少亲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王爷

    还不了解:清代王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位清代的王爷,位高权重,到底能够掌握多少亲兵?清代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封建王朝。而在清代的皇室宗亲当中亲王的位置要比郡王更高一级,在这样的情况下亲王府中通常大概会有60个侍卫,而其中贴身护卫占20个。而郡王府通常会

  •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每天都需要上班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帝

    还不了解:清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这是清宫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两句台词。也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其实,还满不是这么回事。皇帝上朝是天经地

  • 朱元璋的一项记账改革,至今仍有人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为我们留下的瑰宝也是数不胜数,一如朱棣编修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而作为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同样发明一物,600多年都被沿用至今,还成为了行业准则。朱元璋出身贫寒,从放牛娃到父亲、兄长离世,进寺庙当和尚,做乞丐,

  • 古代做刽子手到底有多不容易 砍头之前为什么要喷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刽子手

    对古代刽子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当刽子手有多不容易?刑法,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用以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的刑法源远流长,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先秦典籍中也不乏记载。通过影视作品和通俗的文学作品,我们常常能了解到的

  • 古代有官学和私学 古人读书为何还是那么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读书人

    对古代读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学校的那些事,上有官学下有私学,为何读书人还是少数?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很重视教育,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读书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古代,一旦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