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死后都发生哪几件大事 哪一件事的影响最大

崇祯死后都发生哪几件大事 哪一件事的影响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4/1/18 9:53:21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崇祯死后的一些事情,欢迎阅读评论。

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跑到煤山自缢身亡,历史称“甲申之变”。也标志着大明王朝已经结束历史使命,虽然之后南明成立,但已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明朝了。

崇祯皇帝上吊后,李自成进入北京,按常理说当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李自成在北京城并未呆很长时间,最后被迫撤离北京,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崇祯皇帝死后,并未立即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一个王朝,而是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

一降

李自成进北京,面对的敌人除了吴三桂以外,就是关外的清朝。在李自成看来,清朝不会轻易入关,因为吴三桂毕竟是汉人,不可能投降清朝。但越是想不到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山海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进出关里关外重要通道。此关位于辽西走廓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北依燕山,南濒渤海,是东北进入中原的门户。山海关坐西朝东,有四个座城门,东门叫镇东,西门叫迎恩,南门叫望海,北门叫威远。东西两座城门是关内与关外的通道,东北以外是关外,东北外的瓮城以及瓮城这外的东国城,是第一道屏障,南北两座城门则与长城相连

山海关是由明朝初年徐达所建,他在北齐长城的旧址上,修建连接山海关与嘉峪关的长城。为了防止敌人从海上进攻,又在长城的入海口修建了宁海城。明朝中期,戚继光又把长城向海上延伸。经过明朝历代守边人的修建,山海关是明朝“九边”之中最稳固边城。

皇太极从努尔哈赤手里接过皇权后,他在关外统治清朝17年,在这17年中,皇太极念念不忘的就是夺取山海关,因为只有夺取山海关才有望推翻明朝,入主中原,与明朝决一雌雄。正是在这一战略构想下,皇太极发动松棉大战,并对松山、锦州、塔山、杏山等城的进攻,就是为了夺取山海关。皇太极曾对属下说:“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克山海关乎?!”

皇太极占领锦州两个月时间里,他两次催促祖大寿给吴三桂写信,让吴三桂降清。此时吴三桂应该是明末最重要的一支明军,因为吴三桂驻守的山海关、宁远一线,明朝给予其大量的驻守兵力,再加上他身边厉害的“关宁铁骑”,其实力连皇太极都畏惧三分。

此时吴三桂心情最为矛盾,在他心里投降皇太极是最终的打算。1643年,皇太极亲自写信给吴三桂,劝吴三桂看清形势,早日归降:“大清国皇帝敕谕吴大将军:尔遣使遣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耻。我国自兴师征明以来,攻城略地,历有年所,明之将士,至今有立功名、保身家、全忠义者乎?非阵亡于我军,卿受戮于尔主。军机一失,峻法随之,良将劲兵,殆将尽失,将军知此,可为昧于从事,蹈覆车之辙哉!

祖总兵初不携其妻子来归,今悔之无及,料将军亦所知悉。当祖总兵被围锦州时,明以各省镇兵,倾国来援,一朝覆败,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俱已失守。今我军围困宁元,不知更有何处援兵以解将军之厄耶?若不乘此时急图归顺,勉立功名,傥我国蒙天眷佑,南北两者。皆为我有,蕞尔守远岂能独立乎!逮至糗粮罄绝,阽危待毙之际,将军悔不可追矣。此非朕自矜诩,实至论也。我国原以武力精强、言词谦逊者为贵,若徒为大言,又何益于胜负之数哉!将军试思之。”

皇太极给吴三桂这封信可以说软中带硬,既分析了当下形势,又逼迫吴三桂,如果不降,后悔就来不及了!此时吴三桂的确很危险,从战略位置上看,锦州一丢,山海关形势就危险。最要命的是,李自成逼近北京城,如果投降李自成还好,如果既不投降清朝,又不投降李自成,吴三桂两面夹击,最难受的是他。

1644年三月初一,宁武城被李自成攻破,李自成从晋北直逼北京。三月初三,崇祯皇帝急令吴三桂来救驾,封他为平西伯,令共率关宁之师入卫。在此期间祖大寿与养子祖可法以及洪承畴等人,纷纷劝吴三桂投降皇太极,吴三桂仍在犹豫中,到三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得知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并把其父吴襄抓起来,还夺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之事后,吴三桂恨李自成入骨。这段史料,后人不一直不明白,李自成明明知道吴三桂势力不可小视,如果挤压太厉害,他可能降清,为什么还要逼迫其家人呢?难道以吴三桂的家人逼他投降?出此招的人必定脑残!

吴三桂得知李自成抓了他的家人,才决定投降皇太极,他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带他的书信向清朝献忠心“泣血求助”,吴三桂很鬼,他并没有自己去,因为还要观察形势,随时改变主意,吴三桂这种聪明,恰恰最后害了他。做事不果断,还总有幻想。反正他当不了忠臣。

一战

吴三桂写信给皇太极:“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玄所部,合失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吴三桂此句话既想当裱子又想立牌坊。

皇太极接到吴三桂的来信后,随即回信:“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同时,多尔衮早派人到锦州,让汉军携带大炮到山海关,一场关乎历史命运大战马上开打。

1644年四月十九日,李自成率20万大军到达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李自成兵力占优势,他迅速将山海关围住,并发起攻击,吴三桂眼看顶不住了,赶紧又向清军请求出兵。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李自成。多尔衮率军急行军200多里赶到欢喜岭。第二天早晨,吴三桂向山海关突围,当他跑到清军大营时,剃发称臣。多尔衮令吴三桂部“以白布系肩为号”,防止误杀。

吴三桂重返山海关后,正式开关投降,清军就这样没废一兵一卒便占领明朝生死存亡最重要的关隘。李自成庇大顺军列阵“自北山亘海”,准备再次进攻山海关。

多尔衮留个心眼,他担心吴三桂投降有诈,让吴三桂率军再次战斗,“以观三桂之诚伪,一心觇贼兵之强弱”,多尔衮此计可以说一举两得,既检验一下吴三桂真降还是假降,再利用吴三桂看看李自成部队战斗力如何。

吴三桂也不傻,他立即整装出战,“锐卒博击,杀贼数千人”,“围开复合,战良久”,直打到午时“大风扬尘,咫尺不见,沙石飞走”。多尔衮也早已列阵准备投入战斗。多尔衮的部队主要针对李自成起义的军层部,“对贼阵尾,鳞次布列。”不久投入战斗。

李自成对吴三桂投降清朝的事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误判。他在一山上寺庙观战,僧人对他说“此非三桂兵,乃东兵也!”李自成立即骑马下山,因为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

吴三桂与清军两面夹击之下,李自成大败而跑回北京。当时李自成兵败跑回北京。此战失败也就决定了谁将入主中原了。李自成除非有强大救兵可以翻盘,如果没有,那这一战实际上已经改写历史。

一逃

1644年6月3日,李自成着急的又北京举行登基大典,重新坐了一把皇帝。6月4日,李自成率队逃离北京城。为什么李自成着急撤出?

山海关失守,北京就无任何屏障了。李自成只能撤出北京,否则坚守就等于等死。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时,很狼狈,他从阜成门往西奔,《爝火录》记载:“吴三桂知贼将西窜,先设疑兵于西山,密取酒罂数千,实以古灰,”吴三桂准备数千个大腹小口的瓶子,装上石灰,夜晚埋在阜成门外大道上,“覆以浮土,贼万马并驰而践罂,皆穿马足,惊踣,后骑相压,石灰眯目不可视,疑兵远噪以惊之,贼阵大乱”,“尽弃其辎重、妇女,自卢沟桥至固安百里,盔甲衣服盈路,贼兵散去者又数万”。李自成逃到保定,然后从真定,“西逾故关,入山西”。

李自成本以为逃到陕西西安自己的地盘固守,以图再战。但历史已经不再给李自成机会了,后来清军进入陕西,又把李自成赶到了湖北。李自成放出话来,他想夺南京。但此时,已经归顺他的明臣明将,又都投靠南明小政权。李自成夺南京的路也被堵死了。

后来李自成想去西南方向,但清军已经掌握了他的动向。李自成跑到九宫山时,被地方武装杀死,至此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便被消散了。

一入

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清军由朝阳门进入北京,“时大内尽为贼焚,惟太庙及武英殿尚存”,多尔衮居武英殿议事。

不得不承认多尔衮是一个很厉害的政治人物,他知道清朝进入北京,名不正言不顺,还不如李自成的起义军。为得到前明官员和汉人士族的支持,多尔衮再次下令,厚葬崇祯皇实。清朝又为崇祯皇帝举行了一次葬礼,可以说这次比李自成还要风光。一个皇帝能被一皇一王举行两次葬礼,这在我国历史上都少见。

多尔衮“特令举国挂孝三日,以尽君父之情,仍令太常、礼部等衙门,尊以天子之礼,葬于原撰文之圹。”“自初六日始,设先帝、后位于帝王庙,合京臣民哭临三日”,随即又下达命令:明朝的内阁、六部、都察院官员,只要没有民愤的,清朝都录用。多尔衮给崇祯的礼遇更高,声势更大,而且主动奉天子之礼,向世人表明清朝的正统性。而且善待明臣,多尔衮能做到这一点令人佩服。

不久多尔衮决定迁都。在迁都上,虽然有清朝官员阻止,但多尔衮力排众议,把皇太极搬出来“先皇帝曾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1644年八月二十日,六岁的顺治皇帝从沈阳出发,九月十九日到北京,“告天即位”,自清朝定鼎北京。

结束语:

1644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李自成本来攻下北京,也成为改朝换代的皇帝,但为什么没有守住北京,最后拱手让给清朝?当时北京发生鼠瘟疫,这个足以灭亡人类的瘟疫,让李自成战斗力大减。而瘟疫的传播途径是跳蚤,那清朝八旗兵为什么没染上瘟疫呢?据资料说,八旗兵主要是旗兵,而跳蚤不喜马的味道,因此八旗兵得瘟疫的较少。令人奇怪的是,清朝进入北京后,瘟疫自然消除,着实令人不解。

除了瘟疫,李自成战斗力大减与他的起义军过于贪图享受有关,认为打下北京城,任务就完成,可以歇口气。但没想到如狼似虎的清朝八旗军。李自成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没有善待吴三桂的家人,致使吴三桂降心已决。这些才是李自成兵败被杀失江山关键点。

而反观清朝,虽然皇太极已死,但多尔衮却灵活战术,巧妙的利用起义军的弱点,轻易夺得北京。无论多尔衮征伐李自成用了多少阴谋鬼计,他是清朝的奠基人,这一点值得肯定。

1644,改写历史最为关键一年,发生的事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李自成崇祯

更多文章

  • 古代弓箭手的臂力到底有多大呢 他们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弓箭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古代弓箭手。在很多中国古装电影中,例如由李连杰主演的秦代古装戏“英雄”中我们领略到古代弓箭的威力之大,射程之远。但是事实证明古代的弓箭我们现代人是拉不开的,那么古代弓箭手的臂力到底要有多大才能拉开重弓呢?弓箭手作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被淘汰的兵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 曹操这么爱才为什么张松不理不睬呢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这么爱才为什么张松不理不睬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爱才更爱忠臣,《三国演义》中曹操看到他言语又傲慢长得也不好看,因此十分怠慢张松,他还大言曹操之前的败绩,叫曹操好生不满,张松这样的人,曹操不可能喜欢。张松卖主求荣的第一次就失败了。有人把

  • 清朝灭亡之后满人贵族下场如何 揭秘其最终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满人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灭亡后的满人贵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86年的时间内,那些满人大部分都是养尊处优的。不需要从事劳动生产,可以享受国家的皇粮。同汉人相比,满人是绝对的贵族。就连人口都从入关时候的27万,一度增长到了105

  • 东晋的版图如此之大 为何军队数量却如此之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晋,北方

    东晋王朝军队数量为何如此之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以前读东晋的历史的时候,小编老有一点疑问挂在心间无法被解答,要知道在我们的印象中,东晋王朝一直都是一个配角,而在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斗智斗勇反倒是成为了当时历史的主角,这似乎有些让人难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有多大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索不达米亚

    还不知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创造了辉煌成就的古代文明,其本身是世界文明的摇篮。虽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后来的发展中经历了兴盛之后走向了灭亡,但是,在其发展历程中对其他文明如希腊文明、

  • 宋朝真的很弱吗 为什么会如此的窝囊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岳飞

    还不知道:宋朝真的很弱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朝的军事真的很弱吗?宋朝军力其实很强主要问题在统治者!宋朝是这个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王朝,就连唐朝的经济都比不过宋朝,宋朝的海外贸易是各个朝代中最繁荣的,大家都普遍认为宋朝是一个很窝囊的王朝,靖康之耻,及丧权辱国等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会怎么样 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江,水浒传

    还不知道: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水浒》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基本上我们小的时候都会熟读这本著名的著作,很多的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宋江一定要向朝廷招安呢?他们已经在梁山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为什么还要去获得朝廷的满意,而且在招安的过程中他的奴婢

  • 八十万禁军教头很厉害吗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队长的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林冲

    还不知道:八十万禁军教头很厉害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看没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林冲有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听着就好像是八十万士兵的教官一样,显得特别厉害。实际上,北宋时期的军队确实有八十万,但是禁军教头的人数却很多,多至五六千人,这么算下来这个禁

  • 传国玉玺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都争抢着要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国玉玺,秦朝

    传国玉玺为什么有这么大魅力,世人都争抢?它还在这个世界上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对于传国玉玺的来历以及它的经历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传说它用和氏璧制成,就是完璧归赵中的那个和氏璧,根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

  • 明朝的地震到底有多可怕 光余震就持续了十七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地震

    还不知道:明朝地震余震持续了17年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嘉靖关中大地震是指发生于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现代科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地震矩8至8.3,烈度为11度。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祸延9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