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房宫遗迹:墙垣遗迹证明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阿房宫遗迹:墙垣遗迹证明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51 更新时间:2023/12/18 13:22:23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公里;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公里,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

阿房宫遗址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还有20处,其中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纪阳寨两地的台基最为稠密。建筑用的筒瓦、板瓦、瓦当、铺地砖、圆形和五角形陶质水道、漏斗、原石柱础等遗物随处可见。

阿房“阿房”,即“阿城”。位于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垣,先于前殿而施工。当阿房前殿的台基夯筑起来之后,首先就在北边和东西两边缘之上筑起围墙。随后,宽厚结实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础。在今阿房宫前殿遗址西端,有村庄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处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宫”之内。

阿房阿城之所以“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势有关。从工程学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时效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筑“阿城”本为设计的内容之一,先三面围墙,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于现场的管理。“南面无墙”,在于留出人员、材料等进出的通道。当“阿房前殿”建起、门阙完工,再筑南墙闭合。可惜秦末乱世,形格势禁,阿房宫工程被迫废弃,自然没有南墙。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石柱础及陶水管道等建筑遗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样的情况,说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来有建筑物存在。考古队在台基的东、北、西三面边缘上钻探,发现了墙垣遗迹,证实了“阿城”的历史存在。

前殿

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西起西安市长安区纪阳乡古城村,东至巨家庄,经探测实际长度为1320米,宽420米,最高处高约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15]

。阿房宫前殿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1992年,联合国科教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阿房宫前殿遗址作为一项巨型的系统工程,在施工程序上是把“阿房宫前殿”列入先期工程而首先展开。尽管“前殿”不等于阿房宫,却是“阿房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朝宫的重心所在。这种先建宫后筑城的作法,似乎是个传统。如秦孝公“筑冀阙,徙都之”,汉长安城也是先建宫后筑城的。[5]

前殿东起赵家堡,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的,利用龙首塬西南延伸的余脉再经夯筑而成。借助地势,隆起土台,当地人成为“郿坞岭”。最新的钻探资料显示,前殿遗址现存地面之上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119米、南北宽400米。通过钻探和试掘知,原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面积达541020平方米。从秦代地面算起,现存夯土台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质纯净密实,夯层清晰而整齐,层厚7—8厘米,足以看出为承托大殿而具有很大的荷载能力。

林苑

2006年0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在对陕西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的大面积调查、勘探基础上,发掘了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上林苑二号遗址远景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该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部为宫殿区,其夯土台基已毁坏,现存东西最大长度250米、南北最大宽度45米,面积为11250平方米;北部为园林区,因毁坏严重,其范围已无法确定。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遗址建筑倒塌堆积层内建筑材料中板瓦、筒瓦、瓦当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此外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这些现象都说明该建筑遗址曾经遭遇过很大的火灾。上林苑2号建筑遗址与1号建筑遗址相距仅500米,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南1200米,是传说中的“阿房宫烽火台”遗址。该建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遗址毁坏严重,遗存的出土表明该建筑应为高台多层建筑。

上林苑四号遗址现存的夯土台上林苑遗址还发掘面积440平方米,一条20米长蜿蜒壮观的汉代地下排水管道。离汉代地下排水管道东边几米远,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战国秦时期墙基遗址。墙基遗址南北长近40米,宽约3.5米,高1.5米。考古人员在厚大的墙基西侧发现,墙里面还穿过一条排水管道。墙基遗址东边约百米远一个高大的夯土台基,正是上林苑一号遗址——纪阳寨遗址所在地。

宫殿群阿房宫前殿遗址东5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其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之一

。2006年12月18日,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传说的秦始皇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秦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上天台遗址考古人员对高台建筑南面坡进行了解剖式发掘,以其为核心,东面、西面、北面均发现附属建筑,地下则发现了多处由陶水管道铺就的排水设施。高台建筑的南面没有建筑遗迹,但考古工作者在地下约1米处发现有沙层分布,据此推断:该处应是古代河道或湖泊,很可能是古人登高临水的园林景观。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毓芳认为,上天台遗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宫殿建筑,下为夯土台基,上为宫殿建筑,应是一座可分为底、中、顶三部的高台宫殿建筑。这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较典型的战国高台宫殿建筑。从考古学角度看,这处遗址是秦国在上林苑建造的一处以高台建筑为核心的宫殿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嘉庆帝的“滑落曲线”令人叹息:他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帝,乾隆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紫禁城之变是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改革编制朱棣统治时期军事组织在武装力量的结构方面经历了四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取消了护卫。第二个变化是把大部分驻在南京的京卫调到北方,并把某些北方的部队提到亲军的地位,这就使驻北京的京卫成为帝国中最大的一支部队。第三个是在京师设营,士兵们通过营定期从地方部队轮换去边境防线服役或进行征战,并在营中操练和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经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农业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朱棣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

  • 刘氏九千守军击溃王莽百万大军 成中国历史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昆阳之战,刘秀,王莽,

    王莽新朝执政的后期,各地的起义和造反已经没法控制了,搞得朝廷四处救火。其中有两支军队,今天的我们如雷贯耳,那就是赤眉与绿林。南阳郡有一个叫刘縯的,据说是刘氏皇族的后裔,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舂陵兵,自号“柱天都部”。舂陵兵和绿林军合作,与王匡、王凤等人在淯水边拥立了舂陵宗室刘玄为帝,年号为更始,世称更始

  • 清朝“嘉定三屠”简介: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嘉定三屠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公元1645年,晋亲王多铎统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于是于7月8日(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

  • 秦始皇三次出游与徐福东渡目的都是为了求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徐福,秦朝,徐福东渡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找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药,借助药物使自己永年不死,以永远统治中国。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山东,是在公元前2

  • 溥仪逃跑后伪满皇宫发生了什么?国宝遭遇大劫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溥仪,皇宫,国宝,

    1945年8月11日夜,溥仪一行逃往通化,伪满洲国随之垮台。而此后,伪满皇宫内发生了什么?当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入长春接管伪满皇宫后,这里又发生了什么?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文峰称,1945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后,日本决定将伪满洲国国都迁往通化,当时称在通化地下修建了地下长城。8月11日晚,溥仪

  • 不是“奸贼”董卓:谁才是最后搞乱汉朝天下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

    董卓进京,改变了后汉帝国历史的行进方向,游戏从此多了一个另类的玩家。董卓废掉何太后的儿子刘辩,立了王美人的儿子刘协,是为汉献帝。后来的评价,都以此指责董卓擅立,因为从汉家历史看,拥立皇上不是一般人的活儿,除了外戚就是勋臣,以董卓的资历地位,…董卓进京,改变了后汉帝国历史的行进方向,游戏从此多了一个另

  • 吃人魔王!攻下城池后他竟下令做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魔王

    据说历史上吃人的人还把人肉的味道分出了三六九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南侵,战乱四起,官兵和百姓都无粮可食,于是就把死人全部用盐腌起来,晒成肉乾,以供食用。登州人范温组织义军抗金,兵败后乘船渡海到临安,队伍进城后还在吃携带的人肉乾。他们把这人肉乾叫做“两脚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饶把

  • 清朝灭亡了,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

    1912年6月,梅兰芳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此时距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剪发令”,已过去了3个月。梅的行动显然称不上积极,但相对身边的其他人,却已可算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为梅管理服装和处理杂物的“跟包”,无论梅怎么劝,就是死活不愿意剪掉辫子。梅只好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强行动手:“我的跟包大李和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