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太宗因侯君集不登凌烟阁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李世民时陈国公叫什么名字?李世民时期侯君集被封为陈国公。唐朝初期曾涌现出很多的名将,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秦琼、尉迟恭,他们在开创唐朝江山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李世民:“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的“卿”是哪个卿?指的是侯君集。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唐太宗为何不杀功臣而汉高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装点一新的凌烟阁。就在这座皇宫内的小阁楼里,有着曾与他出生入死、携手造就贞观治世的24位功臣的画像。在这24位功臣之中,有一个人最令李世民痛心,他就是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侯君集。李世民之所以痛心,首先在于自己的晚年竟然出现了储君谋反一事,其次就是在太子谋反一案中,侯君集便是主谋。
早在李世民为秦王之时,侯君集就屡立战功,不断升迁。此后,在李世民兄弟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是幕后主谋之一,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凭借着往日的功勋,先后为左卫将军、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亦武亦文,为时人所赞誉。在爵位上,侯君集先封潞国公,后又封为陈国公,李世民给了这位老兄弟极高的荣誉。
侯君集能够被列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是唐太宗对他信任的证明,也是他自己用一生的辛苦挣来的荣耀。然而,令唐太宗始料不及的就是这位曾经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老兄弟竟然协同太子谋反。
其实,早在侯君集任吏部尚书后,李世民的表叔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就曾说:“臣看侯君集这个人虽然志气很大却缺乏智慧,自恃功高,不愿居于房玄龄、李靖等人之下。陛下虽然任他为吏部尚书,他却依然不会满足。臣认为此人必将为乱。”当时的太宗万万不会相信日后侯君集会谋反,但种种迹象表明,居功自傲、耻为人下的侯君集已开始不满于现状了。这种不满,主要表现为对财物、对金钱的无穷欲望。
最终,太子谋反的消息泄露,太宗及时制止了这次叛乱行动。谋反的主谋侯君集被带到了太宗的面前。按唐律,谋反属于十恶之最,应立即处斩。临刑前,太宗对侯君集说道:“我不会将你的画像从凌烟阁中撤掉,因为你是朕的兄弟,是大唐的功臣。但由于你的过失,朕从此将不再登上凌烟阁!”侯君集听罢,终于悔悟,他拜倒在太宗脚下,嚎啕大哭,请求皇帝赦免他的妻儿,以便接续侯门香烟,说罢引颈就戮。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关于“唐太宗因侯君集不登凌烟阁”的问题
李世民时陈国公叫什么名字?
李世民时期侯君集被封为陈国公。唐朝初期曾涌现出很多的名将,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秦琼、尉迟恭,他们在开创唐朝江山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
李世民:“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的“卿”是哪个卿?
指的是侯君集。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
唐太宗为何不杀功臣而汉高祖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杀功臣的事屡见不鲜,古代有一句话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谓功高震主、莫须有的罪名见得是太多了。其实一个开国君主杀不...
李世民下旨抄侯君集家,为何抄出了两个“食人乳而不饭”的美女?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下旨抄侯君集的家呢?原来老侯触犯了唐朝法律,擅自调动国家军队,参与支持太子李承乾预谋造反,试图发动政变拥立李承乾继位。<太子李承乾>...
侯君集在瓦岗寨贾家楼46友中存在感不强,为什么在正史里比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还厉害?
如果说随着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中,有那么一个人,比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还厉害!可是说出他的名字,你却不一定知道!那么这个人恐怕就是存在感不高的侯君集了...小。
侯君集攻打吐蕃失败了吗?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侯君集(?~公元643年),字君集,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唐太宗即位后,拜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唐。
唐太宗时期凌烟阁中24位国公为什么没有独孤彦云和徐茂公呢?
岑文本没有开国功劳,只是文章写得好罢了!不是烟阁中24位国公.24功臣有蒋国公屈突通、梁国公房玄龄、勋节公殷开山、莱国公杜如晦、夔国公刘弘基、赵。
千古第一谏臣魏征故去,为何墓碑先被唐太宗掀倒后又重立?
大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离世,李世民悲恸不能自持,为此辍朝五日,下令厚葬,将自己的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然而就在同年,李世民下令推倒魏征...李。
侯君集是凌烟阁功臣,又是玄武门政变核心人员,为什么却被杀?
任何帝王容不得他人在卧榻边安睡。所以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提出“天下为公”。虽然古代大臣也有“公忠体国”的说法,但是那个公是以...家天下的本性就是。
唐太宗处死的唯一一个功臣是谁?
唐太宗处死的唯一一个功臣就是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旧唐书·侯君集传》称...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