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宋朝书展:观众可以免费观书提供茶酒招待

解密宋朝书展:观众可以免费观书提供茶酒招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06 更新时间:2024/1/15 17:00:01

[摘要]:解密宋朝书展:观众可以免费观书提供茶酒招待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古代青楼普遍,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我是历史小学徒,下面,我尝试着从青楼的概念,不同时代青楼的发展和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开放程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青楼文化背后的士大夫观念和社会经济...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金瓶梅》大概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是兰陵笑笑生。这部书传世以来,争议不断,诱惑重重:既被列之为禁书,又被誉之为奇书;既勒令在市面杜绝发行...看。宋朝

无意间发现,国内几个重要的书展,时间都集中在盛夏时节,如香港书展通常都在7月份开幕,上海书展基本上都是选择8月份举行,广州南国书香节的开幕日为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则是9月份开展。我不知道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意向兴起于宋代的“图书展览会”致敬。

什么?宋代也有图书展览会么?是的。只不过那时候不叫“书展”,而是叫做“曝书会”。所谓“曝书”,顾名思义,就是将书籍搬出来晾晒。以前,不管是公家藏书,还是私人藏书,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都要曝书,汉代的生活指南书《四民月令》已有曝书活动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这种曝书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北宋的司马光是一位大藏书家,在自家园林“独乐园”中修建了一间“读书堂”,藏书一万余卷。

这么多的藏书都保存得非常好,如同新书,原因就是司马光懂得曝书:“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

但是,这类曝书活动只不过是藏书史上的小枝末节而已,自然不值得我们专门写文章来介绍它。还好,宋朝人的曝书习俗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技术性的曝书发展出制度性的“曝书会”。会,即文人学士的聚会。曝书会,就是由曝书活动引发出来的文人雅集。原来,宋朝的皇家图书馆(秘书省)在曝书期间,晾晒的藏书都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都可以到曝书之所,观摩皇家藏书及其他珍贵藏品,一饱眼福。皇室又准备了茶水果品款待观书的词臣学士,为他们摆酒设宴。可以说,宋朝的曝书会,出于防霉防蛀之需的“曝书”已不是活动的重点,让词臣学士有机会一览皇家藏书的“会”才是其意义之所在。这样的曝书会,显然就有点像“图书展览会”了。

宋朝的“图书展览会”也并非只于七月初七举行一天,而是持续两三个月之长。北宋时,“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皇家“书展”的时间长达三个月;南宋绍兴年间,秘书省言:“本省年例人夏曝晒书籍,自五月一日为始,至七月一日止。”则可知南宋的曝书会是持续两个月。我们阅读这些文献记载,可不要被“曝”、“曝晒”之类的字眼迷糊了眼睛,以为史料是说图书要晾晒两三个月。其实,文献告诉我们的真实信息是,宋朝的“图书展览会”通常从五月初一开幕,持续至七月或八月。

根据宋人的记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宋朝曝书会的诸多细节:“秘阁下设方桌,列御书图画。东壁第一行古器,第二、第三行图画,第四行名贤墨迹,西壁亦如之;东南壁设祖宗御书,西南壁亦如之。御屏后设古器琴砚。道山尚堂并后轩、著庭皆设图画。开经史子集库、续搜访库,分吏人守视。早食五品,午会茶果,晚食七品。分送书籍《太平广记》、《春秋左氏传》各一部;《秘阁》、《石渠碑》二本,不至者亦送。”

也就是说,宋朝“图书展览会”展出的不仅仅是藏书,还有古器、琴、砚、图画等皇家名贵藏品,所有的展品都分门别类,陈列有序;同时开放皇家藏书库,允许参加曝书会的人入内观览。皇家还免费提供早点、午点与晚餐,以示对国家优秀学者的优抚。所有与会之人都获赠朝廷刊印的《太平广记》、《春秋左氏传》各一部;有资格与会但因故未能参加的官员,也可以获赠《秘阁》、《石渠碑》二本。

当然,跟现在的书展几乎不设门槛(一般只收门票)有些不一样,宋朝的“图书展览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它一般只允许翰林学士、台谏官、馆职、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等大学者参加。但尽管如此,这种有限的开放还是突破了皇家藏书的封闭性,让一部分学者有机会接触到珍贵的皇家藏书。今天我们去读宋诗,会发现不少宋朝诗人都用诗歌描述了他们翻阅皇家藏书与藏品的收获,如苏轼有诗写道:“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说的就是他在曝书会上读到王羲之《青李来禽帖》时的惊喜之情,归家之后还回味无穷:“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臣的长诗《二十四日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录其所见》也是讲述他参加曝书会、得见“世间难有古画笔”的难忘情景:“五月秘府始曝书,一日江君来约予。世间难有古画笔,可往共观临石渠。我时跨马冒热去,开厨发匣鸣钥鱼。羲献墨迹十一卷,水玉作轴光疏疏。最奇小楷乐毅论,永和题尾付官奴。又看四本绝品画,戴嵩吴牛望青芜。李成寒林树半枯,黄荃工妙白兔图。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对弈旁观俱。黄金错镂为投壶,粉障复画一病夫。后有女子执巾裾,床前红毯平围炉。床上二姝展氍毹,绕床屏风山有无。画中见画三重铺,此幅巧甚意思殊。孰真孰假丹青模,世事若此还可吁。”设想一下,如果让马未都零距离观摩、摩挲故宫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他也一定激动不已。

除了皇家的“图书展览会”,宋朝的私人藏书家亦在夏季举行曝书会。这类民间的曝书会通常也是开放式的,也会预备茶品水酒招呼前来观摩藏书的朋友,以书会友,诗酒唱酬。北宋大学者宋敏求就是一位大藏书家,家有藏书三万余卷,曾多次主持曝书会,观者如云。当时许多文人学者为方便向宋敏求借阅图书,纷纷搬到宋家附近居住,导致那一带的房租猛涨了一倍:“(宋敏求)居春明坊时,士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以便于借置故也。当时春明坊宅子比他处僦值常高一倍。”

不管是皇家“书展”,还是私人曝书会,都是非商业性质的“图书展览会”。那么宋代有没有商业性的“图书展销会”呢?也有。

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就是一处图书展销中心,“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大相国寺的图书展销,每月举办五次。南宋绍兴府的开元寺,也有一个图书展销区,开展时间为每年的元宵节:“岁正月几望,为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绍兴府每年元宵节都要在开元寺举办大型的商品展销会,其中包括图书展销。这是以图书零售为主的展销会,有点类似于香港书展、广州的南国书香节。

福建路的建阳县是南宋时期的全国刻书业中心,称“图书之府”,每个月都有定期的书市(图书展销会):“书市在崇化里,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这是以版权交易与图书批发为主要功能的“书展”,有点像上海书展与北京书展。

各类“书展”在宋朝涌现,实际上就是宋代文教事业高度发达的体现。王国维先生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朝兴起的“书展”,可为王、陈二位的论断作一生动注脚。

关于“解密宋朝书展:观众可以免费观书提供茶酒招待”的问题

古代青楼普遍,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

我是历史小学徒,下面,我尝试着从青楼的概念,不同时代青楼的发展和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开放程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青楼文化背后的士大夫观念和社会经济...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金瓶梅》大概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是兰陵笑笑生。这部书传世以来,争议不断,诱惑重重:既被列之为禁书,又被誉之为奇书;既勒令在市面杜绝发行...看。

宋朝很民主吗?

意思是要求官员们必须熟读法律,接受法学训练;《宋大诏令集》宋朝的科举考试设有法学专科,叫做“明法科”,记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续资治通鉴...神宗。

宋朝四品官多大-喜马拉雅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副省级。宋朝的品级主要是用于官员的俸禄和食邑。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

宋朝四品官多大-喜马拉雅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副省级。宋朝的品级主要是用于官员的俸禄和食邑。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

李清照晚年为什么入狱?犯了什么法?

公元1132年,守寡27个月后,4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然而,结婚不到100天,这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就将自己的丈夫张汝舟告到了官府,并提出了和离的请求。到底...

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1、汉字「吃」的字形演变。汉字「吃」字始见于先秦战国的古陶文,不过是上下结构:字形引自:高明.(1990).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页286古今文字的演变过程:...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公务员(官员)幸福感最强?

上午好,广东图图君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是宋朝。因为,虽然我国自隋朝开始,兴科举就有了公务员制度,但是真正史无前端例的重用和大放异彩,还要...上。

宋朝四品官多大-喜马拉雅

宋朝重文轻武四品文官大概就是厅级干部武官基本没有四品的,四品的武官基本都是环卫官,正五品的武官就已经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了诸通议大夫,给。

小姐的称谓怎么来的?-小红薯84BDC118的回答

宋代钱惟演的《玉堂逢辰录》中载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可见,最初的小姐是...身份证号查询的方式,一般可以到居民身份证免费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将地区和年龄。

标签: 喜马拉雅宋朝青楼

更多文章

  • 徐渭简介:徐渭墨葡萄图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半生,落魄,葡萄

    [摘要]:徐渭简介:徐渭墨葡萄图欣赏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下图为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下图为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题葡萄图徐绘什么人物形象?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

  • 王维为考取状元不惜假扮艺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的人,科举,阳关

    [摘要]:王维为考取状元不惜假扮艺人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才子传,王维传》译文?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王维一见钟情故事?王维买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

  • 《国史大纲》谈岳飞真正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岳飞,禁军

    [摘要]:《国史大纲》谈岳飞真正死因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如何看秦桧遗书里解释为什么岳飞会死?他们只不过是想让岳飞来帮助他们抵抗住金军的进攻,好让他们能够享受荣华富贵。然而等到岳飞取得节节胜利,他们马上就坐立不安了,不仅不允许军队继续进攻,而。岳飞遇害后,两妻五子二女结局如何?公元1142年1月27

  • 1562年4月24日 明末科学家徐光启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明朝,李时珍

    [摘要]:1562年4月24日明末科学家徐光启诞生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徐光启朝代?明朝,徐光启是明朝人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明朝。明末三位著名科学家是谁?李时珍、宋应星和徐光

  • 员半千:第一个武状元 历经六代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丹书铁券,杨家,英雄传

    [摘要]:员半千:第一个武状元历经六代帝王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水浒中高廉为什么敢惹有丹书铁券的柴进呢?大堂之上,柴进大声说:我家有先朝太祖誓书,不得下刑法打我。高廉问道:誓书在哪里?柴进回答:已派人回沧州老家去取。可见高廉不仅不认识柴皇叔和柴进,甚...正可。杨家将十代英雄传,这十代英雄分别是谁?

  • 皇帝朱元璋为何鼓励嫖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刑罚,古代,青楼

    [摘要]:皇帝朱元璋为何鼓励嫖娼?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农村老话说:“宁劝赌,莫劝嫖,劝嫖两不交”是啥意思?自古以来在农村流行着一句老话:“宁劝赌,莫劝嫖,劝嫖两不交。”这句老话的意思就是说,宁可劝别人不要去赌博,但不要劝别人不要去嫖娼,如果劝嫖娼的话,就...这一。洗脚按摩都发生过什么尴尬有趣的事

  • 戏耍曹操的东汉术士左慈是什么人?曹操为什么追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庐江,方士,演义

    [摘要]:戏耍曹操的东汉术士左慈是什么人?曹操为什么追杀他?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三国左慈是何许人?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他精通五经,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他到。左慈到底是个什么人?三国志中有无明确记载

  • 典故杯酒释兵权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兵权,太祖,杯酒释兵权

    [摘要]:典故杯酒释兵权的由来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如何看待“杯酒释兵权”这段历史?“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巩固皇权统治想出的办法。他将北宋初期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的兵权全部收缴,过程中无任何叛乱滋生,可没想到,这个策略却为...你怎么理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这一举措?这一举措对宋朝江山

  • 明代女文学家黄娥简介,黄娥嫁给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才女,诗人,黄庭坚

    [摘要]:明代女文学家黄娥简介,黄娥嫁给谁了?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姓黄的古代诗人?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黄。明朝四大才女是谁?商景兰明代才女商景兰其实是一位在

  • 唐代政治家苏味道为官之道-“模棱两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墉,知州,雍正

    [摘要]:唐代政治家苏味道为官之道-“模棱两可”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古代的官职,这些古代官职之中很多名称都非常的相似,经常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例如知府、知州、知县,它们仅有一字之差,往...历史上的清朝大臣刘墉,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