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七大恨”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努尔哈赤七大恨原文?天命三年(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兵征明,十五日攻下抚顺。“七大恨”是明金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标志,其具体...努尔哈赤八大恨哪一年?七大恨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一六一八年(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其文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也,...前清史:叶赫第一美女东哥,为何成为努
七大恨是明末后金政权君主(可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1618年4月13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后人此后继续征战,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清帝国。
后金反明檄文
大金国主臣努尔哈赤诏告于皇天后土曰: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选自《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七大恨现代解释:
(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4)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5)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6)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7)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关于“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七大恨””的问题
努尔哈赤七大恨原文?
天命三年(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兵征明,十五日攻下抚顺。“七大恨”是明金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标志,其具体...
努尔哈赤八大恨哪一年?
七大恨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一六一八年(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其文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也,...
前清史:叶赫第一美女东哥,为何成为努尔哈赤“七大恨”之一?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叶赫那拉氏在出嫁一年之后,便在蒙古喀尔喀部病逝了。就在叶赫那拉氏去世的当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立后金。三年后,努尔哈赤对大明宣战...无。
努尔哈赤十大恨是什么?
努尔哈赤不是十大恨,而是七大恨。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努尔。
后金开国之君?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爱新觉罗·塔克世的儿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奠。
为何说萨尔浒大战和松锦大战是后金兴起,明朝败亡的战役?
在明朝的灭亡因素中,关外后金的崛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明朝经略辽东的战略失误。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明朝先后与后金多次爆发战。
建奴是什么意思?
建奴是对建州女真族部的别称,泛指满族人,明朝灭亡后,许多明朝爱国诗人以此来讽刺清朝,所以该词主要出现在诗词中。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
元朝时期,金国的一些女真人已经汉化了,是后来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下来的难民,入侵了明朝吗?
答曰:并非如此。你可以叫『引狼入室』,『边军叛乱』,或者『蛮夷割据』。因为明朝对东北有效统治了200多年,只是小冰河期灾厄加剧,这才造成了极端反噬。外东...
努尔哈赤为什么反明?
反抗明朝的压迫,实现女真的独立自主。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卫的一名武将,因征讨尼堪外兰而获封龙虎将军,以父祖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天命三。
“霸道总裁”努尔哈赤是如何统一女真,在建州称汗的?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