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苏轼眼中的周瑜和曹操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苏轼为何独向往周瑜?苏轼写周瑜,并非特别向往周瑜,而是境遇和心态使然。苏轼有三大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只有赤壁怀古一词,提到了周...念奴娇中苏轼为什么独慕周瑜?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赤壁怀古苏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非常出彩的一段。后世人认识到这段历史,大多数都源自于《三国演义》。而实际上,不是三国演义成就“三国”,而是三国那个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的年代成全了《三国演义》。
三国有智勇双全的大将,有运筹帷幄的军师,有广纳贤士的主君,也有风华绝代的美人。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精彩的时代。
说起三国名人,大家第一个反应绝对是诸葛亮,亦或是曹操。然而咱们北宋著名大文豪、文坛领袖苏轼,却对周瑜情有独钟。
苏轼赞誉周瑜,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一出,许多人都将周瑜置于诸葛亮之下。那么苏轼为什么独独推崇周瑜,而忽视诸葛亮呢?
首先苏轼写这词的时候,他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游览赤壁,一时怀古有感。正当低谷的苏轼,没有自甘堕落,而是转而由怀念英雄人物来排解自己的愁苦。
周瑜一生顺遂,婚姻美满,加之才智双全,是一代儒将。正与当时试途坎坷,婚姻不幸的苏轼相反,成为苏轼最好的寄托。由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转而感叹自己的坎坷人生,并无错。
其次,周瑜不是后世有些人认为的刚愎自用,嫉妒贤才。相反周瑜心胸十分卡宽广,程普曾因与周瑜不睦而多次欺辱诋毁周瑜,但是周瑜并没有计较。
再次,周瑜是打仗能手,赤壁之战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孙权与刘备最终获胜。
周瑜分析当时曹操军队情况,一指曹操远途跋涉作战,士兵疲惫不堪。二指天气严寒,对方马匹无有草吃,更加衰弱。三指曹操士兵不善水战,在水上对战必定处于劣势。四指曹操虽号称大军几十万,但实际忠心听命的只有出自中原的十五六万大军,而新降的刘表军队并未归心。五指曹操背后还有马超、韩遂等后患。
周瑜一番分析,才打掉了孙权及其他将领的退缩之意,最终自请领命,打赢了这场仗!
三国人物中,除了最受欢迎的诸葛亮,曹操也是备受推崇。但在苏轼这儿,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苏轼在《魏武帝论》中说曹操:“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所以苏轼并不像许多后世人那样,对曹操推崇备至,反而欣赏周瑜。
关于“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苏轼眼中的周瑜和曹操”的问题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苏轼为何独向往周瑜?
苏轼写周瑜,并非特别向往周瑜,而是境遇和心态使然。苏轼有三大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只有赤壁怀古一词,提到了周...
念奴娇中苏轼为什么独慕周瑜?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赤壁怀古苏轼对周瑜的描写寄托了什么感情?
从“故垒”开始的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苏轼在赤壁赋中为什么要提到曹操,而不是周瑜?
我当年也纠结了很久结果问的时候老师都很茫然,他明明前面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现的是曹操的颓败,但是后来却又称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
苏轼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1、对比婚姻周瑜的婚姻:“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二十四岁的周瑜,协孙策攻皖,得到乔公国色天香的两个女儿。策自纳十八岁的大乔,瑜娶十六岁的小乔为妻。周。
三国英雄周瑜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喜爱?
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的人们,大都对周瑜这个话题人物褒贬不一。尽管他雄姿英发,年少有为,但依然免不了文人相轻现象。他心胸狭隘,因此才落得吐血而亡的下场。...
为什么苏轼称周瑜为公瑾而非周郎?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苏轼称其字即“公瑾”,即指周瑜。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
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为什么把周瑜和赤壁?
周瑜当年用火烧了曹操80万大军,就是在赤壁,当时多亏诸葛亮给他借的东风周瑜当年用火烧了曹操80万大军,就是在赤壁,当时多亏诸葛亮给他借的东风
苏轼和周瑜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相似点.因为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样少年得志(苏轼年少中进士,周瑜年少举孝廉),同样大业未成(苏轼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有益部分被保守派攻击贬官新法全盘被废,周瑜之死令吴魏二分天下。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为什么写周瑜?
作者在赋中借历史上周瑜破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体现了作者潇洒的人生态度。...是赞赏周瑜.以及作者对周瑜的种种羡慕。同时也倾吐作者的无奈作者在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