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是兵出汉中,诸葛亮失败了,韩信为何能成功?

都是兵出汉中,诸葛亮失败了,韩信为何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38 更新时间:2023/12/29 12:49:36

都是兵出汉中,诸葛亮失败了,韩信为何能成功?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历史上,西汉开国时的韩信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都曾从汉中出兵关中,诸葛亮显然是想走和刘邦统一天下时同样的道路,可为何韩信成功了,诸葛亮却失败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抛开网友们常探讨的韩信和诸葛亮的个人军事能力对比、战术对比、曹魏及蜀汉的实力对比等不谈,从韩信、诸葛亮分别对刘邦、刘备做的规划中就能找到答案。

在韩信被刘邦拜将后,两人有那么一番谈话,一般称之为《汉中对》,在这次谈话中,韩信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汉军进攻关中之地,能很快且轻松拿下的根本原因,《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的原文如下: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三个观点,其一,项羽留在关中看住刘邦的章邯董翳司马欣王基本已经废掉了。他们本为秦将,却没能在项羽的残暴压力下保住家乡和子弟兵,眼睁睁看着数十万子弟兵被坑杀,关中的军心、民心不能为他们所用。

其二,刘邦在关中的名声很好,因为在他最早攻进关中时,沿途秋毫无犯,还对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保住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反观项羽,一进入秦都咸阳,就开始搞破坏,抢劫一把后就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关中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其三,当初,诸侯分兵攻打关中时,名义上的天子楚怀王熊心和诸侯们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入关中,在天下人心中,关中本就应该是刘邦的。是项羽不守约,强行把刘邦赶到蜀中,如果刘邦夺取关中,除项羽外,其余诸侯是不会说什么的。

在韩信看来,汉军出汉中兵进关中,有军心、民心,包括天下诸侯们的同情心在手,算是大势在我,再加上韩信天才般的领军才能和自信,夺取关中是轻而易举的事,实际上也是如此,当汉军发起进攻后,只用了三、四个月,就完全搞定了关中。

再来看诸葛亮的规划,四百年后的诸葛亮在刚遇见刘备并接受考察时,也做过一番《隆中对》,其中,虽然没有详细的对关中之地的谋划,却有对整个天下的谋划,但对于包括关中在内的北方地区为啥要欢迎刘备,只有大而化之的政治宣言,原文如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这段话里,包括关中等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为啥要欢迎刘备?诸葛亮说的是:“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所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其实就是忽悠,和韩信描述的汉军出关的政治优势,以及面对的毫无斗志的三秦军队相比,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曹魏不比项羽虚弱,那位楚霸王都没有搞什么军令、政令上的统一,治下其实是一盘散沙,曹魏是一个有统一政权的国家,到诸葛亮正式北伐时,经过曹操几十年的经营,北方地区的百姓和豪族,大多认可了曹魏的统治,关中的魏军不会如章邯、董翳、司马欣那样一触即溃,会拼死抵抗蜀汉军队,熬到援军到来。

至于刘备“帝室之胄”的身份,对于老百姓来说啥也不是。刘邦当初离开关中时,是留下了相当好的名声和实际行为才走的,关中的老百姓知道,如果刘邦打回来,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可蜀汉军队在关中一点根基都没有,老百姓对他们也不了解,视蜀汉为侵略者,豪族的支持也没有,诸葛亮即使能攻占关中,也不太可能在几个月内稳定住局面。

如果《隆中对》中的完整战略能达到,蜀汉能从荆州也出一支兵马,或许北伐还有可能成功,因为荆州面对的南阳、汝南等地区,是刘备、关羽、张飞长期驻扎并经营过的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当初关羽水淹七军一战时,就联络过不少南阳、汝南等地支持刘备的豪族、山贼,攻占这些地方,蜀汉还有可能很快站稳脚跟,能作为继续北伐的后勤基地。

但诸葛亮北伐时,荆州已经没了,只能强行从西凉、关中打开缺口,马超已死,其余的蜀汉元老们,包括诸葛亮在内,此前来都没来过这些地方,民心是没有的,军心曹魏不缺,整体实力又在蜀汉之上,即使不是司马懿这种战略高手来防御,换个差一点的,比如张郃,他不被司马懿阴死的话,诸葛亮也未必就能战而胜之。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韩信出川时,方方面面的形势都对刘邦麾下的汉军有利,《隆中对》中所描述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正好应在当时的汉军和刘邦身上,韩信可以大大咧咧的表示:“三秦可传檄而定也”。而诸葛亮出川时,就没有任何优势,他是在不熟悉的地区,没有民心支持的情况下,打的是一场侵略战争,本来实力就不如人,当然会失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侯渊和夏侯惇是兄弟吗?夏侯渊和夏侯惇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国时期更是英勇辈出。其中,曹魏名将夏侯氏家族的两位杰出代表——夏侯渊和夏侯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兄弟情谊,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一、夏侯渊与夏侯惇的关系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的弟弟。他们两人同为曹操帐下的大将,共同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场上,他们兄弟二人并肩作战,互

  •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是什么时期所著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黄庭坚,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学巨匠”。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和词作外,他还留下了一些珍贵的书法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松风阁诗帖》。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介绍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据史料记载,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是其晚年时期所书写的一

  •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为什么晋朝的统治不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然而,晋朝的统治并不长久,最终被哪个朝代灭亡了呢?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在公元265年建立了晋朝,并称帝为晋武帝。晋朝的历史时间相对较短,从公元265年到420年,仅经历了15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晋朝经历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动荡,但

  • 齐桓公作为一代雄主,为何晚年凄惨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姜小白,即齐桓公,他是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一代霸主齐桓公,其实与战国中后期的赵武灵王遭遇有些类似,两人均为一代雄主,但结局均凄惨无比,而且

  • 文丑是哪里人?文丑是在哪里出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著名的武将,他的名字叫文丑。他是袁绍麾下的将领,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地,历史上却留下了许多猜测和争议。本文将为您揭秘真相。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丑的生平。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官渡之战中,他与颜良一起为袁绍效力,表现出色。然

  • 宗教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内容和影响十分深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一段: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批判。在中世纪,天主教会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同时也存在着腐败和不公的问题。马丁·路德等人认为,教会的教义和实践已经变得陈旧和僵化,需要

  • 雍正为什么要推行养廉银制度 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的养廉银制度是什么样的?雍正推行的制度最后为何没有减少腐败的目标?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来源于地方火耗或者是税赋,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这个制度能得到雍正的推广,其中,

  • 裘千尺年轻时容貌如何?长的很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背景介绍裘千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的一位美女,她的美貌被誉为“天下第一”。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裘千尺年轻时的容貌。二、历史记载据历史记载,裘千尺年轻时是一位容貌绝美的女子。她有着修长的身材和清秀的面容,尤其是她的眼睛,明亮而有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人们都称她为“天下第一美人”。三

  • 如果刘备没得到诸葛亮,他能建立蜀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一生的转折点在于诸葛亮的出现,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才得以制定战略规划。就像曹操早期拥有王佐之才荀彧一样,有人在后方策划筹谋钱粮,并提供援军。甚至在刘备家底败光、处境岌岌可危时,诸葛亮仍然尽心尽力地帮他解决困难。几十年来,诸葛亮一直如同擦屁股般地辅佐刘备,即使临近死亡时,他仍然考虑寻找一个继承人

  • 如果没有孙权的背信弃义,关羽会败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没有孙权的背信弃义,关羽会败亡吗?刘备不愧是一位大英雄,虽然遭受重创,但很快从关羽死亡的悲伤中走出来,经过两年的养精蓄锐,毅然决定对吴宣战。221年7月,刘备集结数万大军,对吴发动大规模战争。222年,刘备一路连克至东吴腹地,行至夷陵时,遇到吴军都督陆逊,陆逊采用坚守不出的战略消磨远道而来的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