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64 更新时间:2023/12/25 22:26:58

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在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化毁灭行动。这场焚书坑儒行动,直接导致很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典籍,被彻底毁灭,就此从人类文明当中消失了。但同时,对于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后世却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持续了整整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那么,在这场宴会上,淳于越为什么要说那些话?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小气,只因为淳于越说的这番话,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反应?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

要想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当初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前221年,随着秦始皇派大军击败了齐国,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强国,就此倒下,秦国彻底统一了天下。而随着秦国统一中原,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出现。

比如说,国家的体制问题。

在秦朝之前,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在分封制的体制下,诸侯各自拥有封国,但是需要服从天子的命令,按时向周天子朝贡,帮周天子镇守疆土。而周天子则是只需要直接管辖极小的一块地方,不需要统治庞大的国家。

不过,这种分封制的管理方式,显然也是存在很大隐患的。一旦天子直辖的室衰落,无法再压制其他诸侯,那么其他诸侯国便会逐渐脱离天子的控制,然后再进行混战,最后再角逐出一个新的最强者,取代之前的天子。

之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其实就是在持续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秦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吸取了之前周王朝的教训。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秦国就开始想办法杜绝分封制带来的恶果,直接在下面设置郡县,然后由国君直接派官员进行管理。

在秦国高层的有意防范下,不管是秦国有功的大臣,还是秦国国君的儿子,都无法从秦国领土内,分走任何一块地盘。他们可以享受各种财富和爵位,但是不能直接管理一块土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秦国国君直接控制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而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才终于有能力彻底消灭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整个中原。

在统一天下的这个过程当中,秦国其实一直都在运用类似郡县制的制度,来防止国家分裂的情况出现。顺便说一句,郡县制不是秦始皇或者李斯凭空创造的,而是之前历史上很多人逐步发展的结果。郡和县这两个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是春秋中期出现的。而他们最初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强化诸侯国国君的直辖势力,杜绝分封制可能带来的恶果。

当然,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始皇把这套制度,彻底系统化,然后彻底向全国范围开始推广了。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郡县制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秦国国君的权力不会衰落,秦国也不会分裂,不会出现‘三家分晋’之类的事情。所以,在秦国扩张的过程当中,反对‘郡县制’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吞并其他诸侯国。既然郡县制有助于这个结果,那大家自然不会反对了。

但是,当秦始皇真正统一天下之后,郡县制和分封制对立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当时秦朝内部的利益不一致。对于有些人来说,分封制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反对实行郡县制了。

最开始的时候,反对声音其实还不是特别大。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实行分封制对他们更有好处,所以就开始加入到反对者的行列。

这些反对者当中,人员组成其实相对复杂。六国的旧贵族,秦朝统一天下的功臣,以及秦始皇自己家的亲戚们,其实都在这个团体当中。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执行分封制的话,他们可以获得一块封地。自此之后,世世代代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如果施行郡县制的话,他们就只能继续为秦朝努力打工,以此来换取优渥的待遇。

说白了,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而对于很多传统儒生来说,其实也是如此。这些儒生虽然没资格去得到封地,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分封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些儒生与其说是捍卫分封制,不如说是在捍卫自己的学问和道统,同样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支持郡县制。因为分封制一定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出现,而郡县制却可以保持国家统一,避免此类战争。经过战国时期的混战之后,当时秦朝人反战情绪非常强,所以支持郡县制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这样一来,问题反倒更大了。

如果一个国家内,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想,而且这两种思想的支持者都很多,这就很容易会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秦始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可以派精锐的秦国大军,征服那些强大的诸侯国,用强大的统治机器,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但是他却没办法用武力去改变大家的思想。

直到这次宴会。

这次宴会,淳于越的这番话,等于是引爆了所有矛盾。之前大家虽然也有很大争议,但一直没有摆到桌面上。而淳于越的公开发言,则是彻底挑明了这个矛盾。而且,这也等同于一个信号,如果秦始皇这次不能妥善处理的话,那接下来,秦朝高层就会围绕着这个矛盾,彻底对立起来。

这个结果,显然是秦始皇不能接受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秦始皇才会让大家商讨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利弊,讨论秦朝到底该施行哪种制度。而秦始皇本人是支持郡县制的,所以这个讨论的结果,自然没有其他可能。而接下来,秦始皇便利用自己的权力,全力清除所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当时要焚书的原因。秦始皇的真实目的,不是单纯想要焚烧那些书籍,而是因为那些书籍上,有鼓吹分封制的东西。只要这些书籍还存在,支持分封制的思想就不会断绝,所以秦始皇必须烧掉这些书籍。

秦始皇的这种做法,自然是简单粗暴。但同时,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引来的很多‘文化人’的不满。对于当时很多的学者来说,这些书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们所有学识的来源。所以,当时秦始皇焚烧了他们的书籍之后,他们自然会从心底里反对秦始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此之后,有些极端的儒生和方士,就开始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另外,当时秦始皇正在追求长生之道,所以很多方士就借着这个机会,愚弄了秦始皇。等到一年之后,秦始皇发现自己上当了,而且还被这些人在背后议论,自然勃然大怒。所以在这之后,秦始皇果断下令,将所有诽谤和欺骗自己的人,全部处死。

这就是所谓的‘坑儒’,坑儒真正处死的,并不是所有儒家学者,而是那些诽谤和欺骗秦始皇的人,这和他们是哪个学派,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其实是两件事情。

回顾整个焚书坑儒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焚书坑儒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防止分封制的恶果再次出现。但同时,这场行动对于古代文化史来说,确实是一场浩劫。自此之后,很多先秦典籍,确实是就此失传了。

至于淳于越本人,后来结果如何,史书上反倒是没什么记载了。淳于越虽然引爆了这个矛盾,但他却并不是关键人物。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后来淳于越被秦始皇坑杀。但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淳于越的这番话,确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淳于越引爆的这个火药桶,最终爆炸的结果,不管影响了整个秦朝,同时也让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统治者,都更倾向于选择郡县制这种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淳于越也算是千古留名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元旦节?起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元旦节起源于哪个国家——庆祝新年的日子每年的12月31日,全世界都会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元旦节。那么,这个节日的起源是哪个国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元旦节的历史。元旦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帝国,当时人们会在每年的1月1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纪念新的一年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

  • 秦始皇修筑的水渠的哪条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修筑了一条长达70公里的运河,被称为灵渠。这条运河连接了黄河和长江流域,成为了古代中国南北水运的重要通道之一。那么,秦始皇修的水渠是哪条河呢?据历史记载,秦始皇修建灵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当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粮仓,但由于缺乏水源,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长江流域则

  • 于禁身为魏将,为何先后投降了蜀吴两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于禁身为魏将,为何先后投降了蜀吴两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这个将军叫于禁,他是怎样打败袁绍的呢?曹操开始征讨袁绍之时,袁绍兵力很是强大,于禁自愿担任前锋,曹操便给于禁派了两千名步兵,守延津城抵御袁绍。虽然只给派了两千士卒,还是步兵,但由于于禁在,袁绍始终没有攻破延津城!之后

  • 彭城之战有多重要?为什么说是楚汉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3年。这场战役是楚汉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之一。那么,楚汉彭城之战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楚汉彭城之战的核心是战略和战术的较量。在这场战役中,楚军和汉军都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和战术。楚军主要依靠强大的骑兵部

  • 曹睿真的养男宠了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曹睿统治时期,关于他养男宠的说法流传甚广,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曹睿养男宠的真实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曹睿养男宠的说法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虽然有一些史书和传说中提到了此事,但这些记载往往是基于传闻或者

  • 兵马俑2号坑发生过什么?兵马俑灵异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背景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神秘和诡异的事件。其中,兵马俑2号坑的灵异事件尤为引人注目。二、事件经过1974年,当地农民在挖掘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2号坑。这个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因为此前一直认为兵

  • 什么是城濮之战?它的读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32年。这场战役的读音是“chéngpúzhàn”,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历史事件。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城濮之战的背景。当时,周朝的国君周穆王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向晋国发起了进攻。晋国的君主晋文公则派遣大将韩厥率领军队前往抵抗。在城濮(今河

  • 比夏朝早的三个朝代,分别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左右。然而,在夏朝之前,还存在着三个比夏朝更早的朝代,它们分别是:虞朝、商朝和周朝。首先是虞朝。虞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之一。虞朝的政治制度比较稳定,君主与各个氏族之间有着相对平等的关系

  • 玄武门之变有什么历史意义?有何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段:引言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李建成的玄武门之变为政变的主要事件之一。那么,玄武门之变对于唐朝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二段: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意义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历史意义:首先

  • 天人三问是哪三问?分别是哪三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天人三问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一种思想方法,也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三个问题:第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个问题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问题强调了真理的难以捉摸性和相对性,认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