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是如何建立大顺政权的呢?

李自成是如何建立大顺政权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3/12/31 17:42:30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沟的碳”这句谚语充分的说明了陕北的人杰地灵。在陕西这个地方可不只出产漂亮的美女,还出了很多猛人猛事,比如说当今圣上的老爹在陕西主持过“两当起义”,这个就不多少以免被和谐。还有1985年那个龙治民案件,这确实震惊我了,恒沙是在搜索陕西历史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事,这事比那些所谓的大案要案恶劣百倍。

当然还有大顺政权的缔造者李自成,今天咱们聊聊这位牛人,在史籍中竟然记载李自成受过侮辱。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明朝末年,陕西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早在万历年间,米脂县的农民就在明政府的赋税重压下大批地逃亡。当时的一位知县张可立,对米脂的困苦情况作过这样的描写。题外话,一直很喜欢古,有些字确实不认识,语句可能也是一知半解,但就是喜欢,很多琐碎的事情,古文往往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就搞定,佩服啊。

“本县原额地粮草站,除免征奏豁,其实征之数,开载别册,一览瞭然矣。先以十三里之民,耕种前地,办纳前粮,尚多荒逋。……地之愈荒,粮之愈逋(bū),无怪也……春当种而冻弗消,秋未收而霜已降。糊口实难,竭泽奚忍?……未荒者因荒粮之赔而尽荒,未逃者因逃粮之加而尽逃。窃不知县事所终矣。边地之荒,边民之苦,人人知之、悯之。其招来之法,非不明且具也。……因荒荒熟,因亡亡存,民之苏也,其何日之有?”

在万户萧疏、百姓流离的环境中,李自成经历了人世间最早的磨炼。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八月二十一日,他出生在米脂县双泉里的一个农户家里。祖父名叫李海,父亲李守忠,母亲的姓氏有金姓、吕姓诸说。家境十分贫寒。自成乳名黄娃子,一作黄来儿,幼年曾经被舍入寺庙,唤作黄来僧,后来又到地主家放羊。成年之后,应募到本县圁川驿充当驿卒。

按照谭吉璁(清文学家)的说法,自成“二十一岁应募银川驿马夫”,如果所言有据,则当为天六年(1626年)。史籍中保存了一些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备受官府和豪绅欺辱的情况。费密《荒书》记载说,因为古文较多,害怕各位看的厌烦,恒沙直接用白话文解说,原文写在评论上。

李自成父亲死后,他便孤苦无依,在米脂县当驿卒米脂县有个姓艾的乡绅,他家门前有个石坊,一天艾乡绅送客看见李自成在石坊上躺着,大怒。李自成又在艾乡绅家墙角撒尿(也不知道这俩人是不是有仇),艾乡绅大怒用鞭子一顿抽,命下人把李自成绑在门庭柱子上。艾乡绅的小儿子拿着饼在李自成面前吃,李自成向他要,那个小儿子说我就是喂狗,也不给你。

完事还把饼扔地上,踩了两下,气的李自成哇哇大叫。艾乡绅又送官责治,适自成骑死驿马二匹,追赔比较甚严;又骑死一匹。遂欲走亡,无可依者。”郑廉在《豫变纪略》里,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为驿卒,能得众。时岁洊(jiàn,又一次的意思)饥,邑官艾氏贷子钱,自成辄取之。逾期不能偿,艾官怒,嗾(sǒu,唆使)邑令笞而枷诸通衢(qú)烈日中”

李自成后来在发布的《永昌元年诏书》中曾经说,“朕起布衣,目击憔悴之形,身切痌瘝(tōngguān)之痛。”看了上面的两段引文可以知道,这决不是无根之语,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他在明朝统治下所经历过的苦难生涯。崇祯二年,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作为驿站马夫的李自成又身受其害,被迫离开了驿站。次年,陕西灾荒更趋严重,隔河的山西省又以“防寇”为名,禁止把粮食卖往陕西。

陕北的米价涨到六钱银子才能买到一斗米。饥民们大批流亡外地,参加起义的不少。“米脂人从贼者十之七,邑几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自成领着本村一批走投无路的群众,参加了不沾泥领导的队伍,踏上了农民革命的征途。康熙《米脂县志》说,“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一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这段话多少说明了明朝末年反动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劳苦群众的揭竿而起,为自身的灭亡造成了一大批掘墓人。在起义农民的队伍里,李自成号称闯将,他领导的那一支部队称为“八队”。史称自成“猛勇有胆略”;“御众严,号令一,领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英勇战斗加上纪律严明,这就是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崭露头角,创立丰功伟绩的重要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文丑是被谁杀死的?文丑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著名的武将,他的名字叫文丑。他是袁绍麾下的将领,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留下了许多猜测和争议。本文将为您揭秘真相。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丑的生平。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官渡之战中,他与颜良一起为袁绍效力,表现出色。然而

  • 袁绍要杀刘备,刘备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机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袁绍要杀刘备,刘备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机会的呢?但是战争还是在继续,仗还是要继续打,在得知自己的好兄弟颜良被曹军将领杀了之后,袁绍手下的另一员大将文丑便决意为颜良报仇,于是他便主动请缨,请求出战。而此时刘备也向袁绍请求出战,一方面是为了向自己的上级袁绍表示自己的“衷心”,另一个方面便是想亲自到战场去看看

  • 在彭城之战时刘邦刷兵多少人?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这场战役中,汉军的统帅是刘邦,他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参战。那么,刘邦在这场战役中有多少人呢?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兵力大约有3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虽然比魏军的56万人要少很多,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庞大的军队了。刘邦能够率领这样

  • 五国攻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五国攻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但是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一、军事战略的失误在五国攻秦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其中有些国家选择了直接进攻,而有些则采取了游击战术。然而,这些战略并没有很好地协调起来,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此外,五国联军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战

  • 曹冲死后没多久,曹操为何要杀了周不疑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冲死后没多久,曹操为何要杀了周不疑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刘先是坚定的挺曹派,在曹操兵临荆州之前就曾劝刘表归降。赤壁之战前他曾出使许都,在朝堂上驳斥曹操对刘表的责难,使曹操无言以对。(网上很多文章要么说周不疑是刘琮归降后到了许都的,要么就是说赤

  •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何会被朱由检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因受到皇太极的陷害,而被朱由检凌迟处死。有人说,有明一代最悲剧的英雄不是比肩萧何却被朱元璋赶尽杀绝的李善长,也不是明明一心为国,却卷入皇权斗争而被诬陷至死的于谦,而是明代末期一度左右时局的抗清名将,爱国将领——袁崇焕。甚至还有人说,如果袁崇焕没有被误杀

  • 曹操为何不趁刘备弱小的时候消灭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其中攻取益州是他实现天下一统的关键之一。公元215年,曹操率军到达汉中南郑,张鲁亲自前来迎接,曹操对此表示肯定,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的最大志向是在有生之年扫清天下群雄,因此攻取益州后,应该趁势进攻益

  • 陶宗旺的人物简介,出生家庭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段落一:引言在中国武术界,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着独特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武器大师”。他就是陶宗旺。段落二:陶宗旺的背景陶宗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刻苦学习各种武器技能,逐渐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武术家。段落三:陶宗旺的智慧武器陶宗旺不仅在武术

  • 曹操错失的五位人才,他们究竟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错失的五位人才,他们究竟是谁呢?一起来了解看看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诗人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在东汉末年,正是因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曹操麾下得以人才济济,在武将上,除了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还有于禁、张辽

  • 春秋和战国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和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区别。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介绍春秋和战国之间的不同之处。一、政治制度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较松散,各个诸侯国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制度。而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