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宛国为何与西汉发生战争?与马匹有关

大宛国为何与西汉发生战争?与马匹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88 更新时间:2023/12/10 3:12:58

大宛国,古代中亚国名,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帝之前,北方备受匈奴侵扰,昭君出塞,苏武牧羊,各种手段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后来,汉武帝想尽计策,武力与分化,外部攻打与内部分裂,终于彻底瓦解了,匈奴从此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平定北方后,汉武帝又瞄准了西域,当时西域有大大小小不少小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实际只要没人管的地方,哪怕一个村落都可以称为一个小国,多数臣服汉,但又经常反叛,甚至有时间也袭扰中原边境。

开始先是试探一下,看看听不听话,听说最西边有一个小国叫大宛,产宝马,便派使臣带着一个小金马去换几匹,不成想当时的大宛国王毋寡以国宝为由不舍得换,大汉使臣便威胁,如果不换后面会武力来攻打,毋寡想离得那么远,应该不会来,不仅不换马,还把使臣杀了,抢了珠宝。

汉武帝因此大怒,誓要发兵拿下,由于西域那几个小国多数都不大,兵也少,加上原以为多数还是臣服的,刚开始没太准备就让大将李广利带兵出发了,也没带多少粮食,原以为沿途各国会给准备,但没想到汉朝大军来了竟然没个欢迎的,都关门闭户不迎接。

没办法,李广利便只好一个个去打,攻破一个就弄点粮食,有的攻不下就只好饿着肚子,一路上军队损耗很大,到大宛边境城市郁成城时只剩几千人,还食不果腹,但也只好硬着头皮攻打,结果没想到这一个小城市竟然异常顽强,久攻不下,眼看粮草也没了,都饿得皮包骨头了,只好撤回至敦煌,并上报汉武帝说,一路上吃不饱穿不暖,那几匹马也没什么好稀罕的,干脆回去吧。

汉武帝一听,岂止是几匹马的事,这样一个小国都敢如此,那后面边境可能就永无宁日,这个李广利竟然真是鼠目寸光,命令李广利不准回来,同时让玉门关管理处凡叫李广利者均不得入内,李广利吓得也不敢回了,只好原地等待。

同时,汉武帝一怒之下进行全国总动员,被这样一个小国欺负还了得,监狱里的也都放出来加入军队,斩大宛兵者可赎罪,整整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全国各地粮食蔬菜烧鸡烧鹅都统一采购由后勤部负责运送。

李广利一看来了这么多人,还有那么多烧鸡烧鹅,吃穿不愁,又信心大增,率领精兵五千先头出发,这次,沿途各国可能早就听到了风声,不仅不关门闭户,还开门迎接,好酒好肉招待,还狡辩说上次没看清才没开门,就如同过年走亲戚,穷亲戚吃闭门羹,富亲戚来了主动招揽。

李广利虽然也明知对方心计,但也不说破,毕竟也没那么多时间再瞎耽误工夫,只要服管就可以,便说下次注意,吃饱喝足继续西进。当然也有个别小国还是不服,以为还可以像上次一样,李广利也不再多说,三下五除二,打破城门,不服管者除,再到后面,那些国家原本还在观望的,不仅大开城门迎接,甚至主动驱车千里相迎,纷纷往家里让,真是可惊可叹。

李广利率领先遣军又来到了郁成城,这次洒足饭饱,一鼓作气,几次攻打对方彻底败下来,不过还是很顽强,闭门不再出战,还想像上次一样耗着,李广利想着这里其实并不是主要目标,吸取上次经验,不继续在此消耗,这次后面还有十万大军压阵,后勤保障齐全,不用担心后路问题,便绕过郁城城,直接向大宛都城进发。

几番攻打,大宛都几圈冠军纷纷被击败,同时前期汉武帝闻知大宛只有一条内河,便招集全国水利专家一同随大军前往,这时也派上了用场,专家指挥切断了城内的唯一水源,攻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时,大宛内部也起了纷争,认为是国王毋寡不舍得几匹马,还杀汉使抢珠宝,引来这场祸患,内部联合杀了国王,献给李广利,同时把所有的宝马都拿出来供挑选。

最终选了上好宝马十匹,中等宝马三千匹,同时,李广利重新找了一个之前与汉比较友好的大臣昧蔡立为新国王,交待好后就班师回朝复命了。

在李广利先期西进大宛都城后,后续军队在校尉王申生的带领下也来到了大宛边境郁成城,想在此休整被拒,并不知此前李广利的遭遇,所以就轻率下令攻打,郁成王闻知人数比较少,便出城攻打,王申生战亡,原本李广利不想再管这个难啃的骨头了,毕竟整个大宛都服了,但没想到将领又被害,看来不打服是不行的,便令搜粟都尉上官率精兵再次攻打,很快攻破,郁成王逃跑至康居,上官桀追至康居要人,康居王见大宛都已从汉,便将郁成王交了出来,上官桀手下上邽骑士赵弟在途中把郁成王杀了,为牺牲的汉军将报仇雪恨。大宛服从了,手下这个小王原本其实不重要了,要不是再害汉军大将也不会追究。。

汉武帝见取胜归来,特别高兴,也没追究李广利之前的责任,给李广利一众大将都升职加薪,小兵变大将,大将变诸侯。后来西域各国很长时期内一直比较稳定,得利于这次胜利。

大宛后面其实也没太老实,又联合起来把亲汉的昧蔡给杀了,重新立了原国王毋寡的弟弟为王,不过并没有反叛,所以汉武帝也没再追究,只要友好,内部自选就自选吧。

汉武帝的北伐西征,使中原在很长时期免受了边境困扰,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今也一样,优先解决不稳定因素,该回归的回归,不惜一战,后面还有没回来的可能就更好解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什么讨厌温僖贵妃?当时的情况回事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然而,在他的后宫中,有一位名叫温僖贵妃的女子却引起了康熙的不悦。那么,康熙为什么讨厌温僖贵妃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康熙对温僖贵妃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据史料记载,康熙对温僖贵妃并不满意。他认为她过于娇纵、任性,而且不尊重皇后和皇子。

  • 都说"床头打架""床尾和" 古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古代夫妻会“床头打架床尾和”,因为古代床尾有一个家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床头打架床尾和”,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没有隔夜仇,也是形容夫妻之间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但是也有人纳闷,为什么在“床头打架”要在“床尾和”呢?在床头和不了吗?

  • 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为何他的晚年却非常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为何他的晚年却非常不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虽然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但李白的晚年却非常不幸,满满的曲折与坎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55岁,这一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强盛的大唐正处在杨玉环,比如王维,比如李隆基,当然也包括李白。天宝十五年(公元

  • 秦国封君和侯是什么地位?他们的区别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秦国封君和侯的区别,探究古代封建制度的差异导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而在封建制度中,秦国的封君和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一、封君和侯的概念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国的封君是指被皇帝封为诸侯的人,而侯则是指被

  • 败北是什么意思?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败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西楚霸王项羽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里的“败北”是败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打了七十多场战争,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未尝败绩,从未打过败仗。那么为

  • 良渚文化的意义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良渚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那么,良渚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真实的资料: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良渚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良渚文化的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城

  • 刘表手下将领都去了哪里?这三个人各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黄忠,霍峻和文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他们的历史背景、经历和功绩各不相同,但都为后人所传颂。黄忠是一位老当益壮的将领,他曾经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成为了五虎上将之一。黄忠最初是刘表部下的中郎将,后来追随了刘备。他在不同的阵营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能力,最终成为了刘备手下的大将,关内侯。霍峻是另一位有

  • 明朝的文化制度是什么?明朝的文化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文化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朝的文化制度既承袭了前朝的优秀传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科举制度明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一制度使得士人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脱颖而出,进入官场。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

  • 古代丞相和宰相只相差了一个字 两者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丞相”和“宰相”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地位至高无上,独揽国家权力于一身,万万人之上,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除皇帝外,还有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被古代的诸多能人竞逐,这就是所谓的相位。可让不少人感到迷糊的是,这个相位

  • 夏侯渊和夏侯惇谁的武功更高?探索二者的武力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渊和夏侯惇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他们都是曹操的堂兄弟,都拥有着出色的武功。那么,究竟谁的武功更高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首先,从历史记载来看,夏侯惇在武功方面的表现更加出色。据《三国志》记载,夏侯惇曾经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为曹操夺取了北方的主导地位。此外,夏侯惇还曾经担任过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