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

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58 更新时间:2023/12/20 8:34:44

结束战国乱世的为何秦朝而不是其他国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与前386年的田氏代齐使得中华大地结束了三百多年的春秋争霸,进入了战国七雄对峙的新格局。历史的主流由争霸走向统一,最后在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秦国,抛弃了其他六国,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战国初期形势

首先我们先看看战国初期七雄的实力,七雄之中楚国、燕国、秦国为春秋时期的老牌诸侯,韩国、赵国、魏国、齐国为战国时期的新兴诸侯。春秋四大强国中楚国、秦国延续到战国时期,晋国则被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

楚国在春秋时期吞并了许多小国,成为强国,到了战国初期仍为强国。秦国虽在春秋时期穆公称霸西戎,但穆公之后,秦国一直受晋国打压,国势走向衰落,所以在战国初期秦为弱国。

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二百年,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西压秦国、南拒楚国、东制齐国,实力位居四大强国之首。三家分晋后,韩国、赵国、魏国倚仗晋国的基础,拥有强大的实力。

燕国在春秋时期就一直默默无闻,实力弱小,在战国初期仍为弱国。

齐国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但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田氏逐渐掌握齐国政权,最后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君主。田齐凭借姜齐的遗产,在战国初期拥有一定的实力。

二,战国初期七雄的发展

魏国的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贤才,实行变法,大力发展经济,夺取河西之地,使得魏国实力大增。魏文侯奉行“三晋一体”的方针,联合韩赵,吞并中山,打败齐楚,扩大了魏国的领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魏武侯时期吴起在阴晋之战大败秦国,巩固了魏国对河西的统治,魏国依然强盛。

前371年魏武侯逝世,诸子争位。韩赵趁机入侵魏国,最后虽然韩赵因为意见不一退军,但魏惠王却十分气愤,讨伐韩赵,三晋联盟彻底破裂。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接连败于齐国,使得魏国损失惨重,走向衰落。

赵国的赵烈侯重用公仲连实行变法,使得国力增强,拥有一定实力。但赵国受到中山国的侵扰,所以对外依附魏国,借助魏国消灭了中山国。赵国虽然支持三晋一体,但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魏国拿走了大部分好处。前383年赵敬侯入侵魏国的附属国卫国,魏国救卫攻赵,三晋联盟产生裂痕。前381年赵国向楚国求援,赵楚联军在棘蒲击败魏国。赵国虽然获胜,但损失也不小,中山国趁机复国。

前369年赵韩趁魏国内乱入侵魏国,埋下了魏惠王报复的祸根。前354年魏国包围赵国首都邯郸,后得齐国救助,击败魏国。但首都邯郸失陷,损失惨重。

韩国在三家分晋前实力就是最弱的,所以立国后依附魏国,支持三晋一体。韩哀侯灭郑,韩昭侯重用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强盛一时。但韩国处于四战之地,被秦楚齐赵魏包围,发展空间有限。

前369年韩赵趁魏国内乱入侵魏国,埋下了魏国报复的祸根。前343年魏国入侵韩国,后得齐国救助,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国。但韩国损失惨重,彻底沦为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齐国虽有一定实力,但前期受到三晋的压制。田齐桓公设置稷下学宫,招揽人才,奠定了齐国强盛的基础。齐威王时齐国重用人才使得齐国强盛。齐国在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前342年的马陵之战接连击败魏国,使得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

楚国在战国初年固步自封,屡次被三晋击败。楚悼王于是重用吴起,实行变法,楚国走向强盛。但楚悼王死后,吴起被害,变法许多措施被废除,埋下了楚国无法彻底强盛的远因。

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就弱,战国时受到匈奴的侵扰,实力较弱。

秦国与魏国屡次争夺河西之地,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屡次击败秦国,占领了河西。前389年秦惠公率军攻打魏国,在河西之战惨败。

秦孝公时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走向强盛,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三,战国中期的形势

战国中期齐国在桂陵、马陵之战获胜,成为霸主。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霸业终结。赵国连年对外争战,暂时衰落。韩国四战之地,受列国欺凌,沦为弱国。燕国实力较弱。楚国吴起变法,对外扩张,实力强大。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走向强盛。

四,战国中期的发展

齐国的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相王,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机入侵燕国,实力走向极盛,但也埋下了燕国复仇的祸根。前298年齐国联合韩魏伐秦,在函谷关击败秦国,使得秦国拉拢齐国,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王共同称帝。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引起各国恐慌。燕国趁机联合三晋与秦楚伐齐。前284年齐国在济西之战惨败,差点亡国。前279年在田单的带领下齐国虽然复国,但实力大损,再也无力称霸。齐国对六国心怀怨恨,埋下了秦灭三晋与齐燕时,齐国见死不救的远因。

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再加上秦国趁火打劫,魏国实力大损,霸主地位丧失,沦为弱国。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魏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彻底沦为附庸。

韩国的韩昭侯于前334年跟随魏惠王到徐州相王,后来虽然于前323年时韩宣惠王称王,但韩国实力依然弱小。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韩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彻底沦为附庸。

赵国的赵武灵王于前306年胡服骑射,实行变法,赵国走向强盛。前296年赵灭中山,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得赵国有实力与秦国抗衡。

燕国于前314年发生内乱,齐国趁火打劫,使得燕齐结仇。燕昭王积极招贤纳士,发展国力,准备报仇。前300年秦开大败东胡,燕国的领土扩张到辽东,前284年在乐毅的带领下燕国在济西之战获胜,齐国差点亡国,燕国盛极一时。此后燕国屡次入侵赵国,但多被赵国击败,燕国走向衰弱。

楚国的楚威王于前333年灭越,楚国走向极盛。楚怀王时期,楚国屡次被秦国欺骗,丧师失地,楚国走向衰弱。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楚国在鄢郢之战惨败,丧失首都与大片领土。此战使楚国受到毁灭性打击,楚国再也无力称霸。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对魏国趁火打劫,最后迫使魏国屈服,夺取了河西之地,加速了魏国霸主地位终结。秦惠王重用张仪,实行连横之策,瓦解六国合纵,对六国各个击破。

前316年秦灭巴蜀,使得秦国进一步强盛。前294年,秦国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韩魏遭到毁灭性打击,无力阻挡秦国东出。前279年秦将白起攻楚,在鄢郢之战给予楚国毁灭性打击,楚国对秦国再也构不成威胁。

五,战国后期的形势

秦灭六国

秦国实力强大,成为唯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国家。韩、魏、楚、燕、齐走向衰落,无力与秦国抗衡。赵国保有一定实力,成为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六,战国后期的发展

秦国的秦昭王实行远交近攻之策,拉拢齐燕,蚕食韩、魏、楚、赵。在白起的带领下,秦国给予韩、魏、楚于毁灭性打击,赵国成为最后的阻碍。前262年秦赵因为上党爆发长平之战,白起在长平之战给予赵国毁灭性打击。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统一。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灭韩,前228年秦将王翦灭赵,前225年秦将王贲灭魏,前223年秦将王翦灭楚,前222年秦将王贲灭燕,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

七,原因

总的来说秦国是因为商鞅变法,改革彻底,君主贤明,重用贤才,志向远大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韩国是处于四战之地,被秦齐楚赵魏包围,发展空间有限,一直是六国最弱的国家,无心也无力统一。

魏国在战国初期拥有强大实力,有能力统一,但后来三晋联盟瓦解,魏与齐争霸,秦国趁火打劫,魏国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赵国崛起较晚,受到秦国的强大压力,再加上燕国背后偷袭,已经丧失了统一的时机。

齐国在战国中期崛起,打败魏国,有统一的实力。但齐国战略失误,被苏秦的合纵政策欺骗,差点亡国,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燕国实力一直较弱,虽在燕昭王时期兴盛起来,但后来战略失误,投靠秦国,打击赵国,走向衰落,没有统一的实力。

楚国一直强盛,是最有能力与秦抗衡,完成统一的国家。但吴起变法被废,改革不彻底,使得国家无法彻底兴盛。再加上后来战略失误,屡次被秦国击败,丧失了统一的实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谁推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末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封闭的国家走向现代化。那么,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天皇制度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步是废除幕府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天皇成为了国家象征,但实际政治权力被集中在了议会和内阁手中。这一改革使得日本政治体制得到

  • 如果韩信不准备反叛,还会被吕后骗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豨,既是很早就投了刘邦的元老,又是在韩信麾下成长起来的

  • 儒、佛、道三教为何都很推崇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崇拜的人非关羽莫属,关羽崇拜在三国时代就开始了。仅其葬礼举世无匹。当年关羽死后,三国同尊: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之礼安葬于当阳;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成都关羽墓。因此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中国有三大宗教

  • 曹操的谋士有哪些?最信任的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治国理政和军事指挥都得益于他身边的一批谋士。这些谋士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诚勇敢,为曹操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曹操身边一些著名的谋士。荀彧荀彧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被誉为“王佐之才”。他曾经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稳定了北方的政治

  • 张士诚是哪里人?张士诚的籍贯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明朝末年的张士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在明朝末年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并多次对明朝进行进攻。那么,张士诚是哪里人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对他的出生地进行介绍。据史料记载,张士诚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他是当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年轻时

  • 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主要思想为“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和道理。本文将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探讨泰州学派的思想内涵和影响。一、格物致知泰州学派主张“格物致知”,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掌握真理和道理。这种思想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反对空谈理

  • 玄武门之变能成功,为何唐隆政变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有些政变,无论过程多么惊险,多么峰回路转,最后总能像金庸小说中自带主角光环一样大告功成呢?但另外一些政变,无论环境条件与前者多么相似,最后总差临门一脚,功败垂成。明明历史不是写小说,剧情不是随心所欲编的,但为什么仿佛有些人就是天生主角,有些人就是没有主角的命?成功的和失败的政变之间,究竟差了些

  • 十六国中有几个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十六国时期,虽然汉族并没有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也有一些汉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几个是汉人建立的十六国政权吧。首先,前赵是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虽然是以汉人为主体,但其领袖仍以匈奴贵族身份出现,因此不能算作汉人政权。其次,后燕是由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而慕容暐是慕容氏的创始人和第

  • 七国之乱是什么样的?七国之乱是谁发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七国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这场战争是由哪个国家发动的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七国之乱的背景和起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设立了七个行政区划,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赵、魏、韩、秦。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和竞争,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的

  •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都是乱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古代的时候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想到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所看的各种小说。两军对垒,然后两方的主将骑马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士兵们都不参与战斗,主要任务就是主将打输了抢尸体,打赢了那就趁势追杀。稍微有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