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项羽灭秦的时候,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里?

刘邦项羽灭秦的时候,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3/12/29 4:44:00

历史上秦国军队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南征百越的秦军、蒙恬的上郡边军和驻守各地的秦军,那么刘邦项羽灭秦的时候,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里?

百越秦军:六十万秦军南下损失惨重,秦末乱世固守百越并未北上

根据《史记·王翦列传》的记载,秦国大将王翦在率领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之后,除了部分驻守楚地的秦军之外,其余秦军随即“因南征百越之君”,迅速投入到了攻打百越的战争之中。

然而,这场南征百越之战秦国却打的无比艰难,虽然目前关于这场战争的时间存在一定争议,但各种史料均指出,这场耗时长达五年的战争,秦国动用的军队高达六十万左右。而这场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五十万秦军损失惨重。根据秦始皇的命令,五十万秦军在主帅屠睢的统帅下,兵分五路扑向百越之地,《淮南子·人间训》有载“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即一路由今江西向东进发,攻打东瓯和闽越;中军两路攻取南越,其一经今南昌,越大庾岭入广东北部,其二经今长沙,循骑田岭直抵番禺;其余两路入广西,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

然而,五路大军除了第一路于当年攻占东瓯和闽越地区,设立闽中郡之外,其余四路进攻岭南的秦军均因山高路险、河道纵横,以及水土不服、烟瘴严重等因素影响,均陷入了苦战之中,再加上两广各地百姓的顽强抵抗,结果导致这四路秦军不仅进展缓慢,而且伤亡极为惨重。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越人在译吁宋的率领下充分利用地利与秦军进行周旋,给秦军造成了极大伤亡,而在译吁宋死后,越人不仅在新首领骏的率领下继续顽抗,甚至还对秦军发动了反击,不仅导致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甚至“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就连秦军的主帅屠睢也被越人击毙于今广西桂林附近。主帅阵亡,军队又伤亡惨重,结果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

根据史学家的推断,秦军在第一阶段的进攻之中,伤亡高达30万上下,而剩余的十万左右秦军则全部退回两广北部一带。不过,越人虽然打退了秦军,但人口也锐减一半左右,根本无力对秦军进行追击,双方开始进入了对峙阶段。

2、第二阶段:征调十万援军一举平定百越。秦始皇在接到战败的消息后,认为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补给线太长,因而开始征调军民开凿灵渠,并最终于前214年建成。灵渠修建完毕之后,秦始皇再次征调十万援军,连同此前的十万左右秦军,共发兵二十万,以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度进军百越。百越由于在前一战中损失惨重,对于有备而来的秦军再也无力抵御,结果秦军迅速攻占岭南全郡,秦始皇于此设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如上所述,秦国为征服百越之地,先后动用六十万大军,但由于第一次进攻损失惨重,因此留守百越的秦军其实总共也只有三十万左右。秦末天下大乱时,由于百越之地尚未彻底平定,再加上秦二世不得人心等因素影响,这三十万秦军并未北上回援。

上郡边军:蒙恬死后仅剩十余万,巨鹿之战被项羽击败

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之后于攻占地区设立九原郡,而蒙恬则率领这支秦军驻守上郡十余年,在修建长城的同时,防御匈奴南下。

这里虽然明确记载蒙恬的上郡边军有三十万,但《史记·匈奴列传》中却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根据这两处的记载,目前推测认为,蒙恬率领的上郡边军虽然的确有三十万,但却分为两部分:一是蒙恬征讨匈奴时率领的十万秦军,另一部分则是蒙恬驻守边地时,随后补充进来的“适戍边者”大约二十万。

此外,《史记·匈奴列传》有载,“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即蒙恬被杀之后,由于天下大乱,那二十万“适戍边者”便都逃散了,也就是说王离手中剩余的边军仅仅只有十万左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末天下大乱,各地烽烟四起,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自立,在章邯率军平定黄河以南叛乱的同时,秦二世下令召王离率军进攻赵国。于是,王离便率领着仅剩的十余万上郡边军,经井陉关攻入赵地(路线有争议),在击败赵军之后,将赵王赵歇围于巨鹿城中。

在接到赵王的求援之后,楚怀王熊心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主帅,以项羽为副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领六万楚军北上救援。项羽在杀死宋义之后,随即率领这路援军攻向巨鹿,并以“破釜沉舟”之计对秦军发动猛攻,围困并消灭了王离军。

如上所述,当年蒙恬率领的上郡边军,在秦末时其实仅剩下了十万左右,这部分秦军在王离率领下攻打赵国,结果最终被项羽在巨鹿战场所歼灭。

各地驻军:前期各自为战消耗较大,章邯统帅主力投降后被坑杀

除了驻扎在上郡和百越之地的大量秦军之外,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各地时有叛乱发生,因此各地同样驻守着一些秦军,这些军队总数其实并不少,只是由于驻扎各地过于分散而很难发挥作用。

例如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的他,曾在陈胜吴广大军杀向关中时,上书称,“贼军十万已到许县,日夜可达荥阳,城内25000名士卒日夜铸兵器,加固城墙,挖拓城河,防哨巡守。无奈兵力悬殊,存粮也只可用数月。望速派兵增援。”可见,李由所在的三川郡,便驻扎着2.5万秦军,后来义军攻城,双方死伤惨重。

后来,李由又统帅这部分秦军跟随章邯平叛,并奉命驻守雍丘,当项羽、刘邦率兵攻打雍丘时,李由重伤之下仍然拼死作战,结果最终被刘邦不下曹参所杀,项羽目睹李由惨烈之状,深为感动,令人把李由尸体送回其老家上蔡以葬。而李由所率领的这部分秦军,也就此损耗殆尽。

不过,由于胡亥前期对叛乱并不关心,导致驻扎各地的秦军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只能各自为战,进而在前期被消耗殆尽。此外,我估计也有相当部分秦军参与了叛乱,例如刘邦起兵的丰沛之地,当地县令便在天下大乱之际起兵,可惜最终被刘邦消灭了。

除了前期被消耗的各地守军之外,剩余的各地秦军以及关中新征发的秦军,则共同组成了巨鹿战场上的章邯军队。有人说,章邯率领的不是赦免后的骊山刑徒吗?其实并不准确,章邯前期平叛率领的的确是骊山刑徒,但随着长时间的征战,这些仓促组成的军队肯定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不断补充进来的各地秦军,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便有载“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即胡亥派遣长史司马欣、董翳支援章邯,又如前文所述的李由军队,便加入了章邯平叛的队伍。

此外,章邯曾在东阿和濮阳两次被项梁击败,《资治通鉴》有载,“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也就是说胡亥得知章邯战败的消息后,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章邯这才一举在定陶之战中击败并杀死项梁。

如上所述,章邯在巨鹿战场上统帅的秦军,其实就是由各地残余秦军和关中新征发秦军所组成的正规军队,也正因如此,才能在王离边军战败之后,仍然长时间坚守,然而由于秦国国内局势的动荡(李斯被杀),章邯最终被迫投降,而其所统率的二十万秦军,则在随同项羽西入关中途中,被项羽坑杀于新安一带。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天下后,的确曾有百万左右的军队,而除了驻守百越的秦军之外,蒙恬的上郡边军和秦国各地的驻军,其实都参与了平叛战争,只是最终都损耗殆尽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嵬坡兵变中,唐玄宗的随行将士为何要逼死杨玉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马嵬坡兵变,又称马嵬事变,指的是公元756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的事件。那么,唐玄宗的随行将士为什么要逼死杨玉环呢?唐玄宗的随行将士逼死杨玉环的原因,与杨国忠的死有密切关联。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族兄,与杨贵妃形成了一股势力。

  • 什么是井田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旨在实现土地的公有化和平均分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井田制是公有还是私有为核心,来探讨它的起源、实施和影响。一、井田制的起源井田制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是在周朝。周朝的天子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规定每个农户必须耕种一定面积的土地。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 废太子李瑛有后代吗?他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废太子李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是唐朝的一位皇子。关于他的后代是否存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记载。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废太子李瑛确实有后代。根据历史记载,他共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他的长子李重茂被封为王,次子李重亘被封为郡王,其他三个儿子则没有被封为王或者贵族

  • 卫无忌的原型是谁?究竟是不是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卫无忌是电视剧《风中奇缘》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南朝将领、官二代。关于卫无忌的原型,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有一些学者认为他的形象可能受到了汉朝将领霍去病的影响。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他曾经率领部队征讨匈奴,多次取得胜利,被封为“飞将军”,成为汉朝的

  • 败北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败北”为什么是北呢?感兴趣的朋友来听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说吧。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北”一般指打败仗,而不是“南”,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北”字面意义为两个人背道而驰,而打仗时,若本部人马被对方打败,就会溃不成军,背道而驰,逃命,因此“北”就被赋予打败仗的意义。其次,自秦朝开始,中原人民的敌人就

  • 史湘云作为贾宝玉的表妹,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林黛玉最好的朋友之一。然而,她最终却成了官妓,这个结局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和遗憾。那么,史湘云为什么成了官妓呢?这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些背景信息。在清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尤其是贫苦家庭的

  • 玄甲军武器装备有什么?著名武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玄甲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支神秘军队,据说是由吕布所率领。虽然玄甲军并非真实存在的军队,但是在小说和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令人印象深刻。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玄甲军的武器装备吧!首先,玄甲军最为著名的武器就是“方天画戟”。这是一种长杆上带有刃口的大刀,由于其形状像方天一样,

  • 夺门之变怎么没人反抗?如此顺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夺门之变是唐朝晚期的一次政变,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夺门之变的成功得益于唐中宗的政治失误。当时,唐中宗统治不力,政治腐败严重,导致民怨沸腾。而李茂贞利用了这个时机,通过煽动民众对唐中宗的不满情绪,成功地发动了政变。因此,可以说夺门之变的成功是唐中宗政治失误的结果。

  • 曹真能攻退诸葛亮真的是靠的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真能攻退诸葛亮真的是靠的司马懿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我们不否认曹真在政务上的才能的确不如司马懿和诸葛亮过人,但是在战役上,曹真的确是让人不可恭维的。根据《三国志》的描绘,曹真并非是曹操家族的人,那曹真又到底和曹操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曹操在对董卓发起进攻的时候,曹真的父

  • 亭长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古代中国官员等级的现代解读在中国历史上,亭长是一个基层官员,他们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乡村或村庄。那么,亭长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呢?让我们一起进行现代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官职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中国被划分为许多个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域都有一个或几个官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