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65 更新时间:2023/12/29 15:12:03

众所周知鲁肃孔明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并且《吴中对》的成篇时间比《隆中对》要早。那么鲁肃“吴中对”的知名度为什么赶不上孔明的“隆中对”?

鲁肃首先向孙权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说,鲁肃认为汉朝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别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去争霸了。

没啥好处。尽管现在有的人还对汉朝有所期待,可鲁肃明确告诉孙权,汉朝已经结束了。孙权想要霸业的话,自己争就好,不要管汉朝。要不然好不容易挣来的地盘,最后难道还要送给一个姓刘的人?

还有一点,就是“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说,曹操一时半会除不掉。如果自己要争霸的话,需要相当的耐心不能够着急。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策略出现偏差。

同时,鲁肃也小孙权提出了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建议这一点可以算得上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认为荆州和益州是战略要地,必须努力争夺。

《吴中对》的缺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得面面俱到。

鲁肃的《吴中对》也不例外《吴中对》有几个明显的缺陷,这也导致他的战略意图最终没有实现,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民族问题的重视不够,为了安定后方,诸葛亮曾经七擒七纵孟获

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打不过孟获,而是因为诸葛亮需要孟获诚心臣服,不会在他北伐中原的时候捣乱。可《吴中对》对于民族问题就没有什么提及。

似乎完全不知道,有这一点存在,正是因为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大大拖慢了东吴王朝的发展步伐,导致东吴王朝最后没能统一中国。

《吴中对》为啥没人知道

那么为什么《隆中对》家喻户晓,《吴中对》却没有什么人知道呢?除了上面说的致命缺陷,导致东吴很多的策略都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实现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东吴和刘备本身的实力差距。

一开始的时候刘备在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有什么地盘,他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隆中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孙权继承了他的父亲和兄长的势力。

在《吴中对》发生之前,他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势力,所以从势力扩展的角度来看隆中对比吴中对其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二就是故事的渲染。诸葛亮现在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其中离不开《三国演义》的功劳。《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基本上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鲁肃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所以《吴中对》知道的人很少。尽管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并不能否认《吴中对》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首先他为东吴指明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汉室不可复兴。这很明显是针对刘备提出的兴复汉室来说的,其实这两个政权在对汉朝政权上的态度不同是很正常的,因为刘备姓刘,再加上汉朝的诸侯王的子嗣繁多。

所以他随意就可以说自己是汉朝皇室之后。占了正统的便宜以后,行事也更加方便一点,可是孙权就不一样,他姓孙即便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跟汉朝皇室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

如果真的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争霸,万一以后真的一统江山了,难道还要找一个汉朝皇室之后来当皇帝吗?这肯定是孙权政权所不能接受的。

一旦把自己的目标定为兴复汉室之后,就可能会限制策略的选择,比如说,兴复汉室的人最起码不能够和曹操结盟,因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到时候,如果另一方联合曹操来攻打东吴,孙权拿什么抵抗?

和《隆中对》一样,《吴中对》也看到了荆州和益州的战略价值。这证明部署在战略眼光是并不比诸葛亮差,诸葛亮之所以能这么有名。

除了他自己确实很有才华以外,他提出的兴复汉室的说法,恰好对了后世很多君主的胃口,皇帝是不可能喜欢曹操那样的臣子,孙权这样的人物在皇帝看来,也是乱臣贼子,只有诸葛亮效力的蜀汉,打着忠君的喜好争霸,能够被他们所容忍。

所以说,这两篇文章的知名度相差如此之大并不意味着这两篇文章在战略上有一定差距。而是因为效力的政权不同。

给后世帝王的观感也不同,实际上除了在民族问题上鲁肃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先见之明之外,其他的问题,他都已经事先考虑到了只可惜东吴后来被少数民族的问题给缠住了脚跟,没能够按照时间表实现鲁肃的愿望。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菜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无论是《隆中对》还是《吴中对》都是为了给君主出谋划策。

在那个时代,效力于谁本身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因为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人争夺天下,但是谁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你需要通过自己的眼光来选择自己效力的对象。

鲁肃选择了江东,诸葛亮选择了蜀汉。这就说明了鲁肃和诸葛亮在战略的问题上肯定会有一些差距,因为他们所站的立场是不同的,但无论是隆中对还是吴中队都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能够成为三分天下其中之一都是有着他们独特之处的。

《吴中对》在知名度上不如《隆中对》的原因有三,一是《吴中对》对于民族问题重视不够。二是两个政权的体量不同。

和东吴政权相比,蜀汉政权相对而言比较弱小,第三是皇帝本身的偏向。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肯定是更喜欢以兴复汉室为目标的刘备,而不是明确说明自己要自立的孙权。这样一来,在后世君王的宣传下,诸葛亮就成了千古忠臣。

这样一来,他的著作就更加被人所知。而鲁肃只是东吴诸多谋士中比较出色的一位。没有货自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更不要说有他创作的《吴中对》了。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这是古人在三国争霸时做的预言。好玩的是,蜀汉得到了他们两个人,最终却没能够一统天下。

由此可见预言有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准,名气也是一样,不是谁名气大,谁的本事就大,诸葛亮在后世有一点被神化了,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出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胡雪岩的家境并不好,他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胡雪岩是安徽徽州人,他家移居杭州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也就是“官商”。说他是官,他是个二品官,被皇帝赏赐了黄马甲,手里掌握着不少实权。说他是商,是因为他算是当时安徽商界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在世界各地多次买进军火,在全国开设了各种钱庄和药店,说他是官人可以,商人也可以。

  • 古代妃子打落冷宫后有什么好处 太监为何要抢着去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嫔妃被打入冷宫,太监为何争着去伺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时期,如果王公贵族们犯了大错,那么就会被移交到大理寺接受惩罚。但是如果后宫犯了错怎么办?事实上,在许多电视连续剧中,我们都会听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那就是冷宫。冷宫往往是那些后宫的妃子犯错误的最

  • 崇祯皇帝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死的时候那叫一个憋屈,明朝已经无可救药了,他自缢的时候,只有李国桢为他痛哭了一场,李国桢是明朝第十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襄城伯,出生在丰城,于崇祯三年正式袭爵,他的祖先是替朱棣浴血奋战的靖难功臣李濬。而李国祯作为他的后代,出生在一个动乱时刻,手上掌握着京营,时代是有提供一个舞台去让他去展示自己的

  • 夷陵之战双方实力差不多 刘备为什么还是败给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兵力差不多,为什么刘备败给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最后一次战役,是三国时期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第三次战役。不但巩固了魏蜀吴三国的三分天下,确立了吴、蜀两国的疆土

  • 古代后宫妃子佩戴的钿子是如何制作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后宫女子的美,很多都是在装饰品的衬托下展现出来的。可以说,装饰品的功劳很大,比如很多后妃佩戴的钿子。钿子是古代为了盘发而衍生出来的。清初,旗人女子除了戴冠帽之外,平日主要的发型就是盘发包头了。从顺治到康熙,盘头发的装饰也从简单的到后来的簪钗愈发繁复。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盘发包头这样一种简单的发

  • 建文忠臣黄钺不肯效忠朱棣,为什么朱棣没有杀他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棣是靠谋逆得到的皇位,杀了不少建文帝忠臣和忠臣的家人,那么建文忠臣黄钺不肯效忠朱棣,为什么朱棣没有杀他家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黄钺是明朝建文年间的一个忠臣,出生在常熟,从小就比较喜欢读书。然而,黄钺的家里并不算特别富裕,需要他出来帮忙赚钱的。当时他家在葛泽陂一带有

  • 从秦国的200万人口到上百万军队 秦国是怎么养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秦国最初只有200万人,后来的百万军队,到底是怎么养起来的?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统一天下,靠的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关于秦国军队数量的问题,一直有较大的争议,也一直有很多种答案。我们先来看看秦国人口,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曾说过秦国目

  • 于禁身为五子良将,为何因一场战败而声名狼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武将想要一生在战场上总是打胜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生中有几次打仗失败是很正常的,不过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后世的名将地位。但是三国历史上,有一位名将比较特别,他一辈子差点就能做到“不打败仗”,只是非常可惜地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身败名裂,甚至成为三国历史上的一个笑柄,这大大影响他的声誉甚至名将的地

  • 明朝的内行厂是什么机构?有什么作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朝末年的乱世结束了,建立了历史上的大明王朝。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是南征北战,即使是明朝定都南京时,天下仍然没有太平,这时候的元朝还有残余的势力,最终这些势力被灭亡。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励精图治,少年时期经历了苦难的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帝,也没有打死浪费

  • 西周时期周天子有各诸侯国的支配权 周天子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控制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是如何渐渐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为特殊的,一方面名义上来说他还是天下共主,对几乎所有的诸侯国有法理基础上的碾压优势,但另一方面其实周天子也更像是个傀儡,几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