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为了能让皇帝听懂大臣在上朝时说的是什么语言?

在古代,为了能让皇帝听懂大臣在上朝时说的是什么语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5 更新时间:2024/1/16 19:49:29

上朝,指臣子到朝廷觐见君,奏事议政,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古代虽然没有普通话,但历朝历代其实都有自己的官话,作为上朝的正式语言。大部分官员,都要学习官话。上朝的时候,官员们一般也只能讲官话,皇帝自然没有听不懂的顾虑了。

实际上,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当中,语言和字作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一直都在进行着变化,也在不断适应人们的交流需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因为各大诸侯国相对独立,当时的交通又很不发达,所以几个强大诸侯国内部,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和语言体系。不过,国与国之间还是需要进行交流的。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大家开始形成了一种双语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各大诸侯国国内,大家讲着自己的方言;然而在官方交流当中,大家统一采用雅语。这种雅语是西周时代的官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雅语依然是各国官方交流的主要语言。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下令将原有的各国文字,全部废除,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文字统一之后,各地之间进行交流,便容易了很多。但是在语言这一块,依然没办法统一。这倒不是秦始皇不想,而是因为根本就做不到。

想要推行一种语言,就势必要对全民进行普及教育,这在当时显然是做不到的。语言不像文字,文字往往是老师教授的,而且中国古代识字率普遍不高,识字始终是少部分人的权力。所以统一的文字推广起来,要容易一些。但语言往往是人生来就开始学习的,是通过周围环境进行学习的,想要统一全国的语言,那就太难了。

所以,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大家都开始广泛采用双语制度。在不同的地区,大家随意说自己的方言土语。但是同时,每个朝代都会确定自己的官话,一般都是以自己首都所在的地方的语言,作为官话的基础。所有官方的交流,都采用官话。

秦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确实将整个中原的文字,都统一了起来。后来的汉朝,也继承了秦朝的这项制度,在全国推广统一的文字。而且到了汉朝后期,楷书开始逐渐成型。此后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字大体上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所以今天我们去看汉朝以后的各种文献记载,基本上都可以直接读懂原本。

但是,语言这一块,就截然不同了。西汉学者杨雄曾作出过统计,最后发现西汉的方言种类便多达十三类。每一类方言下边,又有不同的小的分支,那就难以统计了。

再之后,随着历史逐渐进入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因为长期分裂,在语言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南方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金陵雅音’,北方则形成了‘北朝雅音’。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北方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所以学习中原官话要困难很多,国家在推广官话的时候,成本也极高。

比如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时候,不但将大批不懂官话的官员,降职处理。就连拒绝使用官话的皇后,都被他废黜了。如此一来,在国家的强制监督下,各级官员只能努力学习官话,北方的官话才终于渐渐推广开来。

而到了隋朝之后,隋朝学者陆法言,写了一本叫做《切韵》的书,依托统一的文字,将所有文字进行统一注音。如此一来,各地的士子可以通过这本书,直接学习官话。官话的推广成本,自然也就再次降低了。

此后的几个大一统朝代,都确定了自己的官话。唐朝是以首都长安地区的语言,作为国家正式的官话。朝以开封一带的语言,作为国家正式官话。基本上首都在哪里,就是以哪里的语言作为这个朝代的官话。

而在推广官话方面,各个朝代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隋朝之后的几个大一统朝代,几乎都会编撰类似《切韵》之类的语言书籍。而且会列入学子们必学的书籍当中,科举考试也会专门考这个。如果不懂官话,想要在朝堂上晋升,是很难的一件事。想要做官,就必须要学习官话。

其次,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正常情况下,有资格经常见到皇帝的官员,级别一般都很高,而且基本上都常年居住在京城。他们的官话,自然也就讲得极好了。而那些外地官员,因为常年生活在外地,说话难免会有当地的口音。但这些人回京城参拜皇帝的时候,礼部往往也会进行系统的教导,这其中也包括了语言这一部分。

当然,如果是那种常年在外地做官,深受当地方言影响的官员,去见皇帝的时候,确实也有可能说带有严重地方口音的方言。比如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南方的康有为,到北京去见光绪皇帝,陈说变法利弊。

但康有为的南方口音,就让光绪皇帝倍感头疼,根本就没听懂康有为说什么。所以这次接见之后,光绪才仅仅只给了康有为一个六品的官职。而正常情况下,在皇帝本人接见之后,都会被授予四品官职。

不过这种事情,到底只是极少数的情况。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身边也可以带翻译,帮忙转述这些地方官话。如此一来,语言不通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简单来说,对于中国古代的皇帝来说,各地方言还真不是个大问题。一来各级官员为了升官,都需要尽力学习官话,努力皇帝靠拢。二来就算偶尔有说外地方言的官员,皇帝也可以带翻译。如此一来,语言的问题,也就被彻底解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王凌、毌丘俭和诸葛诞三人联手对抗司马懿,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王凌、毌丘俭和诸葛诞三人联手对抗司马懿,会是什么结果?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掉大将军曹爽,控制曹魏政权之后,相继爆发了三场反抗司马氏专权的军事行动,史称“淮南三叛”,即王凌之叛、毌丘俭和文钦之叛,还有诸葛诞之

  • 真实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个矮小的罗锅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个矮小的罗锅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通过“身、言、书、判”这四个方面才可能通关。“身”就是形体,需要五官端正,否则是不可能通过的。我们都知道刘墉是著名宰相,可想而知刘墉肯定是通过这

  • 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之女,为何会成为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之女,为何会成为皇后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崩逝,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开创了帝后同穴合葬的先例。如何评价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她

  • 曹操在对待仇人上,为何会和刘备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虽然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还搞到了“刘皇叔”的头衔,但他几乎是草根起家。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帝,还被封为费亭侯,家世显赫,不是编草席起家的刘备能比的。从一开始,曹操不论是出身、兵马,还是地盘,都远超于刘备,这种差距越拉越大。其中有一段时间,颠沛流

  • 孙权文武双全,为什么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后都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孙权一表人才,文武双全,并且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才,为什么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后都失败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其实孙权领兵多次攻打合肥而屡屡失败,这与他个人的军事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关系。首先,他多次攻打合肥的军事目的都是为了协助其他军事行动,牵制曹魏兵力

  •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曹操是个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名言。那么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献刀要杀董卓。结果没杀成他跑了。跑哪去呢,跑到中牟县,中牟县有个县令陈宫。把曹操抓住了。一听曹操的政治理想成功

  • 古代单身汉要是娶不到老婆怎么办 他们又是怎么摆脱单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的单身汉娶不到老婆怎么办?他们都是怎么脱单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单身汉是如何摆脱单身的?当代社会,很多适合结婚的年轻男性找不到媳妇,因为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这让很多男性非常担心,有些人会抱怨,在古代,男人有三妻四妾的,如果我生活在古代就好了。其实单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那些有才华却选择归隐的隐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那些真正有才华却选择归隐的隐士有哪些?他们才学匪浅,却不念功名,对雄霸一方各路诸侯的征召熟视无睹,丝毫不为所动,他们就是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和管宁。一、司马徽三国演义中号称“水镜先生”,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就是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绝世奇才,这也反映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

  • 历史上的刘据是个怎么样的人?他适合当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据是个倒霉孩子,因为莫须有的巫蛊之祸而丢了姓名,那么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刘据当了皇帝,西汉会兴盛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武帝刘彻收复失地、开疆拓土,同时也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文景两代攒下的那点儿家当,已经被他败得差不多了。所以,汉武帝之后的大汉,需要一

  • 韩信高傲且生有反骨,为什么愿意接受刘邦的管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他的出身低微,幼年时家贫,但却始终昂着高傲的头颅。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年,韩信穷得吃不上饭了,每天到南昌亭长家蹭饭吃,后见亭长夫人把饭菜端到卧室里吃,知道亭长家是不想供他饭菜了,怀着愤怒的心情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