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有哪些经历?为何他要效忠曹操呢?

荀彧有哪些经历?为何他要效忠曹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3/12/20 1:23:06

荀彧有哪些经历?为何他要效忠曹操呢?荀彧是三国谋臣,他一生为曹操出谋划策,是曹操得以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他举孝廉出身,一度任职守宫令,后来董卓废杀少帝,立汉献帝,以相国之位执政,把持朝堂,荀彧便弃官归乡。

他经历举族迁移,袁绍拉拢,最后选择了曹操。不求高官厚禄,心怀家国君民,一心为曹操谋划,在战略战术,选贤举能方面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建议。

在很多的关键时刻,他提出的战略都直接影响了战局走向,他的眼光与谋略帮助了曹操避免了多次危机,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但是最后他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被曹操故意留在了军中,在五十岁时因病而亡,但也有另一种说法,他是被迫服毒自尽。

无论是何种死因,荀彧,一代谋臣,为国为君,呕心沥血,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很是让人唏嘘。

年少时,我们读三国,目中所见,是家国天下,是文争武斗。中年时,若再读三国,会发现除了王侯的角力,美女的命运,那个时候还有无数荀彧这样的谋士,赤胆忠心,勇者无畏。

荀彧的一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天之骄子的命运浮沉。从他的得意与失意中,也许正能体现现代人的中年困惑。

王佐之才遇明主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他的祖父荀淑是荀子的十二代孙,以品行高洁著称。荀淑育有八子,皆秉承了他的风范,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说法。

荀氏家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显赫的文化名门,颇有名望,很得当地百姓的尊重。

荀彧年少时,他父亲为了避免宦官的迫害,让他娶了中常侍的女儿,也是因为荀彧的才名实在出众,才得以免于他人的非议。

当时有南阳的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赞他有“王佐之才”,认为他智能过人,是可以辅佐国君的治国之才。

后来26岁的荀彧被举孝廉,官至守宫令,掌管皇帝笔墨。但那时汉室衰微,董卓废杀太后与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汉献帝,自己称相国把持朝政,荀彧便选择了弃官回乡。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荀彧遵循了祖辈的教诲,忠君爱国,为人正风朗月。所以他可以因为不满权臣把持朝政,便选择弃官归乡。

荀彧有强大的军事才能,他意识到家乡地理位置很危险,所以回乡之后他劝家乡的百姓,说颍川是“四平之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如果战火燃起,这里必定会受到侵扰,不能久留,尽早离开为妙。

但是故土难离,他说的事情也并没有发生,乡亲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最后荀彧只能带着宗族避难。后来董卓派兵四处掳掠,颍州首当其冲,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当地的百姓多有伤亡。

荀彧的智谋让他看到了家乡未来会面临的危险,但是世上之事,不是人人都能有先见之明。世上之人,也并非都是能听取良言之人。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人受到思维、习惯、认知的限制,会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很多根深蒂固的想法并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有随机应变的思想和大胆取舍的魄力,可以随时调整自己,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荀彧携宗族迁到了冀州,那时冀州已为袁绍所得。

荀彧的朋友和弟弟都在袁绍手下做事,袁绍看中了他的才能,也想招至麾下,但是荀彧始终认为袁绍不是能成大事者,所以并没有选择为其出力。

初平二年,29岁的荀彧选择了投奔曹操。曹操初见到他,就非常地开心,大呼“吾之子房”,认为荀彧之于他,就好比张良之于刘邦,二人唱邪唱许,必能曳木成事。

曹操非常欣赏荀彧,任他为别部司马,询问他对董卓的看法。荀彧回答说,董卓大权在握,性格残忍,行事残暴,还曾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失去民心只是时间问题,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果然,后来关东各州联合,讨董之势如野火燎原,董卓也终死于义子吕布戟下。

此后,荀彧居中持重十余年,一直跟在曹操身边,随其出征,为其谋划。

殚精竭虑未得志

荀彧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蓝图中,出力良多,他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在关键时候总是能提出不同于其他人的建议,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事后证明他的决定都是最正确的。

机智守城:

张邈、陈宫反曹操投吕布,他们跟守城的荀彧说吕布是来帮助曹操打仗的,要给吕布的军队粮草。

荀彧觉得不对,于是让守城的将领加强了防卫。这时有其他人纷纷投靠了吕布,荀彧赶紧派人通知夏侯惇,夏侯惇连夜赶来诛杀了不少谋反的人,才得以稳定军心,保全了兖州三城。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曹操想趁徐州群龙无首之际,出兵夺取徐州,然后再回过头消灭吕布。荀彧以为不妥,他建议先休养生息,屯兵屯粮,做好十足的准备,一鼓作气先击败吕布,然后再联合扬州,共同讨伐袁绍。

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休养生息。建安三年,亲自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官渡之战中,又大败袁绍。此后,接连取得胜利,一度收复许多失地。

迎奉天子:

曹操击败黄巾军,荀彧建议他迎献帝,并迁都到许县,然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后来曹操与袁绍战斗,双方的谋士衡量战局,都说曹操奉天子已经有之名,所以曹操在政治上已居于优势。

自此,形成了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选贤举能:

随着曹操奉汉献帝,他获得了董昭、钟繇等汉室旧臣,荀攸、郭嘉、杜袭等也纷纷从各处投到他的麾下。

曹操与荀彧,可谓良臣遇君,后来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给他的长子为妻子。

但是荀彧有谋国之才华,无识人慧眼。他还是低估了曹操的野心,他明确反对曹操称魏公。他说曹操应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曹操很是愤怒,认为荀彧不想再尽心辅佐他了。后来曹操兴兵南下,让荀彧同行,荀彧称病停在了寿春休息。

不久便因病而亡,但也有说是曹操派人送他一个空的食盒后,荀彧服毒自尽。

有人猜测,空的盒子里没有果子,是让他自采(裁)的意思。但另一种说法可能更可靠,那便是曹操舍不得荀彧,用空食盒警告他:汉室已空,已无汉禄,你为何不专心辅佐我?

不管真相如何,荀彧用死作出了最终的选择。他死后,曹操下令要厚葬,赐谥号“敬”,后来又追赠他为太尉。

冰清玉洁易水寒

曹植评价荀彧: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

又说荀彧死后: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大家听说了他的死讯都无心工作,连马都在因悲伤而哀鸣。可见荀彧是何等地光风霁月,不同流俗。

荀彧品行高洁,自幼的教养与学识,让他无法做出背叛皇帝的事情,他宁可失去生命,也绝不妥协。

荀彧与曹操的矛盾,既是他们俩身份所处位置的矛盾,也是不同的人面对所处时代的不同抉择。

荀彧是一个古代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有“道”,要忠君爱国,要遵守社会秩序,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他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途上,遇到了曹操,曹操作为他的“领导”,赏识他的才能,给予他施展拳脚的机会,二人非常默契。

而千帆过尽后,大浪淘沙,曹操的屡战屡胜,让一个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是否要名正言顺地逐鹿天下?

汉末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孙权历四世而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刘备靠皇叔之名广纳贤才。

于曹操而言,他是太尉之子,善诗文,知兵法,有孤身刺董卓之勇,也有临危不乱之智,破黄巾,灭袁绍,诛吕布,败张鲁,既挟天子,必有取而代之之意。

于荀彧,从理性出发,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汉室衰颓,已无可为,所以当时他选择了拥护曹操,从而实现重造天下的理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然做出了功绩,实现了一些目标。但同时他与旧的汉王朝之间,还有着很多情感上的联系,封建纲常,如阴云笼罩在他的头上、心上,令他无法彻底解脱。

荀彧一定是认可曹操才会选择为他效力,而保国与安民,始终束缚着荀彧不能赞同曹操的决定,不知他在白马门下,思及汉室旧日的“白马之盟”,是何种心情?总之,左右为难间,也许死亡是一种解脱。

当年楚国城破,屈原选择投江以身殉国。越国战败,勾践卧薪尝胆卷土重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他们都用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走成了历史。

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负重前行。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选择对于每个人都极其重要。

我们需要在每个人生岔路口作出选择,而且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自己的选择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能做的只有顺应内心,遵从真实。

人年轻时的选择往往可以冲动,可以任性,毕竟年轻就是无限的资本,可以用来试错,用来吸取经验教训。

而人到中年,一切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工作中,可能会跟上级的想法冲突,可能会有与同事的争执龃龉;下了班,有父母有家庭有孩子,有无数琐事需要处理。

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是据理力争还是顺势而为,是立见分晓还是徐徐图之?因为关系很多,所以更加纠结、困顿。

然而不管怎样选择,现如今的我们确实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不管是网上盛行的“躺平说”,还是“丧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们对压力的一种精神缓冲。

世上绝无一成不变之事,也绝无一帆风顺之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年人清楚生活的艰难。所以更要因势利导,做真实的自己,要相信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你的人生,而所有的路都是要一步一步地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能够骗过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能够骗过曹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曹操的军箭,完成了周瑜给自己的那个不可能的任务。那有人要问了,当时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这里曹操没有下令放火箭,而是普通箭枝;最主要原因是孙权前往曹营,出乎曹操意料之外

  •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赵匡胤死后,其弟弟是如何对待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古代王朝,记录详细的也之只有功臣武将和皇帝了,最详细的那自然是皇帝,因为皇帝直接管理史官。而且历代皇帝都是世袭制,想要子孙万代一统天下,可是就算是秦始皇都没有做到。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宋朝,我

  • 曹操手下可谓是谋士如云,郭嘉能排第几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手下可谓是谋士如云,郭嘉能排第几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5、程昱程昱,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的人,也是足智多谋的鬼才。与当时的郭嘉,荀彧,一并被曹操重用,程昱本人,是一个堪以大用的人,无论是对君主,还是对同事,都能做到忠诚与和谐。是个‘圆滑’的老实人。荀彧,当时是站在汉朝

  • 孝昭仁皇后是鳌拜的义女,为何能被皇帝宠爱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孝昭仁皇后是鳌拜的义女,为何能被皇帝宠爱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由此可见,虽然在古代成为母仪天下的女人,是众多后宫女人的追求,但是心想事成,又能被皇帝宠爱,被后世认可的又有哪些人呢?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孝昭仁皇后,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权臣鳌拜的义女。

  • 乐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曹操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乐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曹操如何评价他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胆识英烈、胆勇过人、忠心耿耿这是曹操对他的性价: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

  • 康熙有四位辅政大臣,为什么会变成鳌拜一家独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有四位辅政大臣,为什么会变成鳌拜一家独大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康熙四大辅臣,是怎么组建起来的。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的夜晚,谁都没有想到,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会因为天花英年早逝。紧接着,内阁学士麻勒吉、侍卫贾卜嘉捧着遗诏去见皇太后,之

  • 什么是儒家思想?各朝代的统治者为何都以儒家思想为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儒家,是起源于中国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前134年,随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要‘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武帝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最后采纳了董仲舒的谏言,将儒家学说采纳为真正的国家思想。自此之

  • 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都是养子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养子再好,也不可能有亲儿子亲,那么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都是养子继承皇位?其实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亲儿子难堪大任,其二是亲儿子纷纷早夭,没人能够继承皇位。(一)收养养子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者的传统对于养父子彼此来说,收养的行为实际上是双赢的。掌权者一般会将军中的年轻俊杰收养为养子,用这层关系来

  • 刘备为什么能赢得汉中之战的最终胜利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219年,刘皇叔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在定军山安营扎宅,夏侯渊带兵前来夺取定军山,后被黄忠杀死。随后曹操亲率大军来抢夺汉中,经过一番激战,刘备取得了胜利,而后让刘峰和孟达去攻占上庸。过了几月,刘备上位汉中王,对于刘备来讲,汉中之战可是他一生的巅峰之战,他通过此战攻占了汉中之地,刘备得到益州与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重新收复了哪些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重新收复了哪些失地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逐渐退出西域。回鹘汗国覆亡后,黠戛斯占据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有意将安西和北庭交还给唐朝,而李炎也想借机光复西域,命赵蕃出使黠戛斯商议此事。李德裕等进谏说:“安西离京城长安七千多里,北庭五千多里,假如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