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当初为什么要囚禁楚怀王 秦国算是失策吗

秦国当初为什么要囚禁楚怀王 秦国算是失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3/12/14 17:02:34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软禁楚怀,究竟算不算失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国在软禁了楚怀王之后,立刻要求他联系楚国,拿出大量财物和土地赎人。

楚怀王本就是被骗来的,根本不服气,于是选择了强硬拒绝。

秦国还不甘心,于是瞒着楚怀王偷偷联系楚国,要求他们拿钱赎人。

结果,楚国朝臣们不但拒绝了这个提议,还主动联系齐国,希望能让楚国太子回来继位。

对于这件事,后世有不少人幸灾乐祸,觉得楚怀王这水平真是太差劲了,被绑票了都没人愿意赎他,堪比明英宗朱祁镇

可是当齐国听到楚国的要求之后,立刻也选择了狮子大开口:想要回你们的太子?可以,拿钱来赎。

就算楚怀王水平差劲,难道从未执政的楚国太子也差劲吗?

或许又有人会说,这个太子当然差劲了,在秦国当人质的时候,居然还把人家大臣给弄死了,楚怀王被秦国软禁,都是因为这个坑爹的儿子啊。

可是从齐国大臣们的议论来看,事情显然不是这样的。

当齐国选择向楚国狮子大开口之后,朝堂上立刻就有部分齐国大臣反对。

他们的观点是,我们就算扣留了这个太子,人家楚国难道不会再重新选一个人成为新太子吗?

如果真发生了那种事,我们不但拿不到赎金,还平白得罪了楚国,这是图什么呢?

还有一个大聪明说,楚国如果敢选新太子,我们就联合其他国家攻打楚国,看他们怎么办。

最后,齐国还是选择了放弃勒索,直接把楚国太子放回去继位,就是楚顷襄王。

其实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都没有把楚怀王父子看得多么重要,只是简单地当成了可以换取利益的筹码。

楚国当然也没有把楚怀王父子看得多重要,只是简单地当成本国面子而已。

这其实和楚怀王父子为人如何没有关系,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领袖,其真实价值也只有这么一点。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那么无论是八岁的顺治还是六岁的康熙,都可以带领国家蒸蒸日上。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下降期,那么无论谁来当皇帝,最多也只能稍稍延缓颓势,却无法直接改变。

比如以前楚国强大的时候,那是想欺负谁就欺负谁,可也没有多少人觉得,这是楚王有多牛,反而觉得这是楚国太牛了。

可反过来,当楚国处于下降期的时候,却非要楚王来背锅。

风光时没人把功劳归于楚王,衰落时所有问题都怪楚王,这本身就是一种双标行为。

其实在楚国看来,能迎回楚怀王父子固然好,可一旦无法迎回,就赶快重新选个国王,绝不能让大位空缺,导致敌人觊觎。

其实站在齐国的角度,把楚国太子放回去其实也是最优解。

如果齐国真想从楚国捞好处,其实根本没必要拿楚国太子做文章,只需要跟着秦国一起攻打楚国就行。

楚国肯定顶不住秦国和齐国的夹攻,国土沦陷是必然。这样一来,齐国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齐国国内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最终不了了之,这其实就是齐国制衡天下的手段。

楚国看起来强,但面对秦国的时候总是吃亏,这下连国王都被软禁了。

如果齐国再跟着秦国一起落井下石,当然可以获得好处,但楚国就变得更弱了,而秦国就会变得更强了。

齐国想要利益,但也怕秦国获得更多利益,两相一权衡,还是决定不掺和这件事,维持齐楚两国的友谊。

在楚顷襄王继位之后,秦国立刻改变了策略,要求楚顷襄王老实听秦国的话,否则他们会立刻把楚怀王放回去。

楚顷襄王也不怂,表示你敢送我就敢接,大不了退位,反正我是太子,这位置以后还是我的。

秦国软硬两招都不好使,于是选择直接出兵,在秦楚两国边境大肆抢劫,楚顷襄王要求边将搞好防守,不要主动出击。

秦军一看楚军不接招,只是严阵以待,知道这仗打不起来了,于是放了一番狠话之后,就选择了撤军。

此后,秦楚两国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而楚怀王也在不久之后逃了出去。

但楚怀王的运气不太好,他先是逃到赵国,但赵国不敢收留,楚怀王又逃到魏国,却在转移的过程中,再度被秦军抓了回去。

一年之后,楚怀王病逝,秦国将楚怀王的遗体送回楚国。

这件事,楚怀王自然是大亏,但秦国也没赚。

后世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软禁楚怀王是秦国为数不多的失误行为,因为他们错判了形势,误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楚国内乱。

我个人非常认可这一观点。

楚国是一个多头政治格局,国内贵族的实力不可小觑,他们之所以没有彻底爆发内战,完全是楚王的存在,维系了这种平衡。

对于各大贵族而言,他们对彼此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也不打算打破这种均势,所以他们对于楚王的态度都是比较正面的。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抓个楚王导致出国内乱,纯属是想多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机的身世如何?他的名气为何如此之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陆机的身世如何?他的名气为何如此之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

  • 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何不发丧并与审食其密谋他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仅仅当了七年皇帝,就驾鹤西去。刘邦病逝于长安长乐宫之后,作为

  • 贺知章也爱好喝酒,他和李白怎么认识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和李白怎么认识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古代虽然未见其人,但是能拜读到某人的作品啊,出名的诗人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得很快的。再者,二人都有共同的爱好喝酒,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也是酒仙一枚

  • 唐玄宗最喜欢的人到底是不是武惠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最喜欢的人到底是不是武惠妃?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武惠妃也曾是“白月光”武惠妃十四岁便如亭亭玉立的牡丹一般,在那深宫之中绽放光彩,她初封婕妤,一共生育七个子女,寿王李瑁就是她与唐玄宗之子。武惠妃有野心,她想让儿子李瑁做太子,于是处心积虑的害死了太子李瑛,可是正因为她内

  • 荀彧为何不投向一心向汉的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为何不投向一心向汉的刘备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可是,当荀彧看到董卓乱政,袁绍不作为的时候,他就有点对袁绍看不惯了。你说你袁绍又不是没有兵,为何眼睁睁的看着天子落难,看着皇室被毁呢?反倒是曹操,让荀彧另眼相看。虽然曹操手里的人不多,马不壮,但是,曹操还是和董卓打了一仗。

  • 东吴的四大都督都是人才,为何却都短命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终身中阅历了四个大都督,但是这些大都督都不是被贬还是“病故”,都是新奇的非自然死亡的。大都督这个官职是江东集团仅次于孙权绝对指导者,具有十分大的权益,这些当上大都督的人也不是普通人,在孙权手下做大都督的一共有四人。第一个就是周瑜,这个人的功劳就不用再说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决策者。鲁

  • 萧何和刘邦为什么认定之前毫无带兵经验的韩信能胜任"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前,韩信没有任何带兵经验,但萧何和刘邦都确定韩信能够担当“大将”之任,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淮阴侯韩信被登坛拜将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次火箭式提拔,因夏侯婴的举荐,由连敖被提拔为治粟都尉,然而韩信仍旧不满意,仍旧觉得没受到重用,于

  • 北魏16位皇帝里面只有4位善终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皇帝是高危职业,但是做北魏的皇帝是高危中的高危,这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16位皇帝里面只有4位善终了,他们分别是谁?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公元405年

  • 折家是宋朝第一武将世家,为何不如杨家将出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杨家将的小伙伴肯定对其中的杨门名将印象深刻,关于杨家将的小说演义也非常的多,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闻能详。不过历史不是小说或演义,杨家将的经过了文学渲染和夸张了的,真正历史上北宋最有名的的武将家族其实并不是杨家,而是很少人知道的折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折

  • 曹操处死杨修之后,为什么还要去问其父杨彪的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杨修聪明机智,精明能干,无论是作为将领还是文士,他都拥有着无可匹敌的才华。那么曹操处死杨修之后,为什么还要去问其父杨彪的感受?其实杨修的“小聪明”却常常使他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那么得体。他喜欢以自己的小聪明来赢得别人的注意,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往往是以牺牲他的人际关系为代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