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关系如何 和演义中的区别很大吗

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关系如何 和演义中的区别很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10 更新时间:2023/12/6 20:57:03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刘备诸葛亮关系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迅速咸鱼翻身,相继拿下了荆州、益州,并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北方的曹魏、南方的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

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几乎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对刘备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否跟《三国演义》中的如出一辙呢?很遗憾的说,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共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构想。不久后,曹操大军南下,诸葛亮亲赴江东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联盟。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趁势拿下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并自封荆州牧,从此彻底告别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一期间刘备取得的所有成就,自然应当首先归功于诸葛亮。这也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蜜月期”,前者言听计从,后者鞠躬尽瘁。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二阶段时间跨度比较长,从刘备打算夺取益州开始,直至刘备白帝城托孤。许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入蜀,主要也是靠诸葛亮在背后出谋划策,其实这是个误解。刘备夺取益州的主要战略规划制定和军事行动参与都是另一位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214年在攻打雒城时战死)。而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首要功臣则是从益州刘璋阵营中反叛的谋士——法正(220年病逝)。

那么在这个阶段,诸葛亮去哪了呢?答案是退居二线。刘备每次亲自率军出征,都安排诸葛亮留守后方,但庞统和法正则一定要带在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忠诚是毫无质疑的,但对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恐怕并不太看得上。

因此,从赤壁之战到白帝城托孤的十几年时间中,诸葛亮在史书中的出场次数极少。刘备阵营中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比如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诸葛亮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为说了也白说,所以干脆不说。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诸葛亮叹息地说道:“如果孝直(法正)还活着,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从诸葛亮的这句叹息中可以看出,当时刘备只听法正的,法正病逝后,刘备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就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败后,心力交瘁,很快就病倒了。此时,刘备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于是就要开始安排后事。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年仅16岁,还没什么治国理政经验,因此为他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辅政就成了头等大事。然而,此时庞统、法正、关羽张飞等人都已经相继离世,剩下能扛起蜀汉大旗的只有一个诸葛亮,所以刘备也只能选择诸葛亮托孤。

刘备非常了解诸葛亮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人。因此由他来辅佐刘禅确实是极为理想的人选。为了表达自己的充分信任,刘备在病榻上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安邦。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请帮他成就大业;如果嗣子无才,你可以取而代之。”当然,刘备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肯定不是真心话。但对责任感爆棚的诸葛亮而言,刘备的这番嘱托却既是一份信任,更是一副千斤重担,因此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才会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这就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第三阶段,也是这对君臣的最后交集时刻。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进入了后主刘禅时代。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元帝为何派昭君和亲?他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汉元帝为何派昭君和亲?他是个怎样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那这个汉元帝又有什么特点呢,最大的特点就是弱懦、胆怯、优柔寡断。这种性格造成他在位期间宠信宦官,导致皇权旁落,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所以记住这位皇帝只需要记住两点就好了,第一,昭君出塞是汉元帝促成的,第二

  • 卫玠是什么人?为何他能和潘安相提并论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卫玠是什么人?为何他能和潘安相提并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卫玠生活在魏晋时期,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学士和玄学家。小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神情和态度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的祖父卫瓘很看好他,还为自己年老,不能看到他长大后的样子和成就而感到可惜。他的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他的样貌。每

  •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对明朝最大疑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死了还是逃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建文四年(后被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即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王朱棣攻破了当时的国家首都——京师应天府(南京),经过惊心动魄的四年,朱棣终于放心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

  • 东吴废太子孙和,为什么会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孙和,字子孝,吴大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前期受宠,后期被废,那么既然都已经废掉他的太子之位了,为什么还要逼他去死呢?孙和小时候聪慧伶俐,又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特别得到孙权的宠爱。孙权常常把孙和带在自己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孙和相比。当然,孙权的长子孙登更受宠爱,并

  • 董卓虽然想用曹操,为何曹操却要刺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虽然想用曹操,为何曹操却要刺杀他呢?对于汉臣来说,刺杀灵帝和刺杀董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行刺君主,无异于谋反;后者则是除去权臣,为国除奸。不过,在正史之中,曹操拒绝许攸行刺灵帝的计划确有其事,而孤身犯险刺杀董卓则是《三国演义》之中的情节,而在正史中,董卓虽然想用曹操,但是曹操却不愿同流合污而

  • 支持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支持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太宗李世民在临终前,给唐高宗李治指定了四个顾命大臣,分别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和李勣,在这四个人中,李勣是被孤立的。长孙无忌除了是李治的亲舅舅外,最主要是他代表着关陇贵族集团,于志宁也同样出身关陇贵

  • 古人科举中榜后为何要举行宴会?有哪些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高考之后,不少被名校录取的学子的父母都会宴请亲朋好友庆祝一番,其实这个传统自古有之,古代学子科举中榜后,也喜好宴请庆祝,并且在规格、花费等方面远超现代,古人称之为“鹿鸣宴”,那么除了“鹿鸣宴”还有哪些宴会?又有哪些讲究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科举制度从唐朝开始分设文武两

  • 庞德原是西凉马超手下副将,为何会归顺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庞德原是西凉马超手下副将,为何会归顺曹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庞德这样的大将,不但连败曹营四将,还和关羽第一天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大战五十回合后,诈败射中关羽肩膀。如此厉害的庞德,关羽为何没有招降,而是无情将其杀掉?因为庞德有这三个原因,关羽无可奈何,对其肃然起

  • 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三国真正的全胜将军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谈起三国最完美人物赵云,大家普遍会想到两个关键词,即:枪神,常胜将军!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1)谁教出赵云这样的弟子?赵云有没有师兄弟?(2)赵云被誉为常胜将军,但经常打胜仗,不代表没有战败,那么三国真正的全胜将军是谁呢?这个人叫文聘,一个名气不大的三国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文聘出场不多,但细思

  • 为什么说晋文侯是西周的终结者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晋定公,姬姓,名午,晋顷公之子,在位37年(前511至前475年在位),刚即位,荀寅便有意趁此时机消灭赵氏。晋定公十二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是太原第一座古城。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赵鞅囚禁同族赵午,随后杀之。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