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到底有何才能,为什么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韩信到底有何才能,为什么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39 更新时间:2023/12/26 20:25:03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萧何

公元前206年左右的一天,刘邦得到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

萧何趁着夜色跑了。

据《史记》等书记载,刘邦入蜀之前,谋士张良曾向刘邦献计,让他一把火烧了出蜀的栈道,目的有二:

第一,向项羽等人表态,我刘邦打算终老蜀地,不会参与逐鹿中原,请你们放心。

第二,刘邦烧了栈道之后,不光自己出不去,别的势力也进不来,他可以专心经营蜀地。

这个策略本来不错,但是因为刘邦当时不能把自己的长远打算公之于众,所以很多原本参股刘邦打算未来分红的人,一看刘邦小富即安,就想另谋前途,于是纷纷想办法不辞而别,不过刘邦对这些人都没有太过惋惜和阻拦。

那么他为什么会对萧何的走那么震惊呢?

首先,萧何和那些后期看到刘邦潜力参股的人不同,人家萧何是刘邦起家时的班底,人家持的是原始股,那是刘邦的根基,如果萧何真走了,那么刘邦的新公司就会真的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

其次,萧何在刘邦阵营中的作用,和刘备去世之前的诸葛亮类似,他主要负责内政,满足刘邦对外“足兵足食”,对内稳定发展的需求。

带兵打仗的猛将,刘邦不缺,但是这种治国理政的大才,那可绝对是稀有人才,因此刘邦对于萧何的夜奔才非常震惊。

那么萧何当时真是打算另谋高就去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当年之所以连个招呼都不给刘邦打就跑了,那是因为他急着跑去追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刚投奔刘邦不久就想离开的韩信

当时的韩信还没有像刘邦证明过自己的实力,他当时在刘邦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一个在项羽手下混不下去,才来他这找饭辙的普通打工人,而且据刘邦初步了解,韩信在自己这边打工时,还因为工作不得力而差点被自己给超度了。

因此当萧何回来之后,对他说自己是去月下追韩信时,刘邦硬是不相信,你萧何多么厉害,我离了你就活不了,韩信算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萧何接下来的评价,却让刘邦大吃一惊,那么萧何当年对韩信的评价是什么呢?

国士无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萧何认为相对于韩信来说,大将也不算什么稀有人才,韩信才是真正得珍稀品种,还是那种绝无仅有的品种。

刘邦虽然对于萧何十分信任,但是他对于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却是一开始是不怎么相信的,于是只想给萧何一个面子,顺便给韩信安排个位置。

但是萧何没同意,直到刘邦把韩信拜为大将,且同意为他举行隆重典礼正式聘用,萧何这才罢休。

那么韩信到底有何德何能,才能让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可能一般人会回答,韩信日后被称为“兵仙”,自然是他会打仗呗?

这个结论不算有错,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在刘邦重用韩信之前,韩信一直是颠沛流离,他从来就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萧何凭什么就能知道他会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兵仙”呢,韩信如果当年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特质,项羽和刘邦为什么一开始瞧不上他呢?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人刚进华为上班没多久,就跑去给任正非上万言书,对华为目前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建议,但是任正非拿到这封万言书之后,既没有表扬他,也没打算升他的职,反而以他为代表,批评了新员工对公司提大建议的错误行为,并明确提出:

基层新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是基础,提大建议的行为不被公司所提倡。

类似的故事,也曾出现在马云等人身上,那么这些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公司的大当家,对于公司的政策和战略,是有自己通盘考虑的,这些东西很可能和普通新人的认知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如果新人表现的过于“聪明”,那么大当家的是很难接受的,毕竟在他的心里,你是纸上谈兵,他是多年经验所得。

因此当韩信这个新人表现出不输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员工特质时,往往不会得到掌管公司大局的大当家的认可,大当家的战略明确以后,更希望新人先当好一颗螺丝钉。

韩信最初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一个踌躇满志的新人,急于想表现自己,但这恰恰触了大当家的霉头,所以他没有达尝所愿,韩信的错误,凤雏庞统也犯过,除了他俩应该还有很多人也犯过,不过那些人没有萧何和诸葛亮的举荐。

那么萧何(诸葛亮)为什么就能看出韩信(庞统)一定有过人之处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萧何和诸葛亮都不是公司的大当家,他们原则上不负责公司的大战略,他们负责的都是非常具体事情。

萧何和诸葛亮有一个工作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干的非常出色,面对纷乱如麻的实际工作,他们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说明他们首先自己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其次他们应该都有知人善任的基本能力,否则以他俩的工作量,是不可能单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的。

因此有充沛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阅历之后,他们再和人交流的时候,就能很快发现并筛选出合用的人才,如果他们发现这个人才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且日后不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象,而是会成为自己公司的巨大助力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像大当家的们推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做东吴太子那么危险?个个都死的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子之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因为当了太子,十有八九之后能当皇帝。可是,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做东吴太子那么危险,个个都死于非命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做详细解答。一、孙登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

  • 汉武帝是如何知道东方朔的呢?为何会放纵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如何知道东方朔的呢?为何会放纵他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本来就极具玩性的皇上,偏偏又碰到了富有娱乐精神的东方朔,两个人的初次见面就充满故事性。电视剧里的东方朔和汉武帝初次接触时是在集市上,东方朔玩的把戏被武帝看穿了,武帝要求他继续把把戏玩下去,东方朔即使爱玩笑此刻在众目睽

  • 历史上王昭君真的因为三嫁匈奴单于,然后服毒自尽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王昭君真的因为三嫁匈奴单于,然后服毒自尽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王昭君之死,一直是个谜题。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受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自杀。关

  •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如何做到"贸易战"的?打敌国一个措手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管仲治国思想体系中,有一个核心的“以商止战”理念,尤其适用于对外贸易。那么春秋时期的管仲是如何做到“贸易战”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种“以商止战”的理念,就是与诸侯国贸易时,运用商贸战略,并以军事威慑力维持均衡为手段,以削弱敌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

  • 为何在曹家被抄家后,他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在曹家被抄家后,他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童年曹雪芹非常淘气,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父亲曹虽然管教严厉,为曹雪芹请了家教,又上过几天私塾,但无奈曹雪芹深受祖母溺爱,每次父亲严厉管教时都有祖母庇护。这一点在第三十三回中就表现的很明显,宝玉做了错事,由

  • 胡亥暴虐无德,为什么李斯选择和他同流合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斯是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很多人不解,胡亥暴虐无德,为什么李斯选择和他同流合污?其实李斯也没办法。其一,李斯身不由己。这件事,肯定是赵高和胡亥已经商量好,然后再找李斯说的。而且,把李斯叫进去说的时候,身边肯定还有卫士拿着武器站着。这种阵势李斯看

  • 在古代,新皇是如何处理先皇后宫的妃嫔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万物之主。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联系一下不同朝代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时代,遇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事情,都截然不同。首先是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开辟性质的。在处理妃子这件事上,也是如

  • 曹操身为魏国的掌权者,他最害怕的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动荡,其中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方势力鼎力崛起,那么,你知道身为魏国首脑的曹操怕谁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讲讲曹操最怕的三位将军。关羽。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

  • 汉朝封为西汉和东汉 汉朝有名皇帝为何多出于西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为什么汉朝有名皇帝皆出于西汉,而东汉似乎总被忽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皇帝的知名度为什么会高于东汉皇帝,归根结底在于现在影视剧的宣传,现在关于两汉的影视剧基本上说的都是西汉的皇帝,关于东汉皇帝的少。其次东汉皇帝多短命,在位时间也多少是很短暂,且又多数是形同

  • 苏轼在官场有哪些问题?为何一直被贬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在官场有哪些问题?为何一直被贬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另一方面,苏东坡的政治立场的取舍的问题。有人说,人生最大的秘诀就在于选择,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混官场最大的秘诀就在于选边站队,也就是说,怎么混不重要,跟谁混才最重要。下面,详细论述。1、看苏东坡在宋代官场如何选边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