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为什么要起义?最后为何会失败呢?

黄巢为什么要起义?最后为何会失败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56 更新时间:2023/12/25 22:45:13

唐代诗人秦韬玉有句诗叫“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用这句诗来形容黄巢真可谓贴切。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让垂死的李唐王朝大伤元气。他辛辛苦苦南征北战却没有灭掉唐王朝,而另一个人却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皇帝之位,这无疑是为别人做了嫁衣。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先回到黄巢所生活的年代,看看黄巢为什么要起义以及他为何会失败。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勉强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早已是苟延残喘。中间虽经历过几次改革,但由于宦官和藩镇的阻挠,都一一流产,这就注定了大唐从此一蹶不振。到了唐僖宗时,局势更恶,君不君,臣不臣,老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根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关内大饥,人相食”,局势混乱到如此程度,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旧唐书·僖宗本纪》也说道:“京师食尽,贼食树皮,以金玉买人于行营之师,人获数百万。山谷避乱百姓,多为诸军之所执卖。”连军队也做起了买卖人肉的“生意”,老百姓可以说是没有活路了。

而朝廷呢?朝廷三令五申,说如今灾难纷起,老百姓度日维艰,一定要爱民如子,不能强加赋税。“本是平人,迫于饥馑,驱之为盗,情不愿为”。朝廷也体谅老百姓的难处,因此所下达的圣旨可谓是合情合理。可是有谁听呢?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政令一旦到了基层也会变了样。官吏哪管百姓死活,该盘剥,该贪污的一样不少,反而变本加厉。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唐僖宗当时也不过是十二岁,根本不省人事,只顾贪玩。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出来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局面或许会有转机。但是“国无良相,军无良将”,这就注定了大唐气数将尽。灾荒不断,赋税沉重,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是以唐民迫于必死而揭竿以起也”。当时,韩秀昇造反,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擒,问他为何要反?他说:“天下无复公道,纽解纲绝。今日反者,岂惟秀昇!”

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蝗灾更加严重。自东向西,所过之处,颗粒无收。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京兆尹上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而宰相听到这个消息后,却相互庆贺,可见这些大臣腐朽到何种程度!

面对如此的局势,天灾人祸,朝廷根本指望不上。那么,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轮到黄巢出场了。黄巢以贩私盐为生,善骑射,喜任侠,屡举进士不第。干的是杀头的买卖,屡次名落孙山,对朝廷早就心怀不满,于是便揭竿而起。由于老百姓都没了活路,一下子就有几千人跟随黄巢,以期能找条活路。与安禄山不同,黄巢没有兵强马壮的势力,也没有图谋已久的野心,只是希望朝廷能够封自己个节度使,能够找条出路。可是朝廷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口回绝,就这样双方僵持达十年之久。

由于没有既定的目标和远大志向,因此黄巢只能像流寇一样到处乱窜。只能像一股旋风一样对唐王朝起到扫荡作用,根本构不成致命一击。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感慨道:“若黄巢,则陷广州旋弃之矣,蹂湖湘旋弃之矣,度江淮旋弃之矣,甲、蔡、卞无尺地为其土,无一民为其人,无粒粟为其馈,所倚为爪牙者朱温、尚让,皆非素所统御,同为群盗,偶相推奉尔。”唐朝虽然腐朽,但黄巢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推翻它。

你也许会在想,黄巢为何会这么弱。我们不是读过他的诗吗?充满豪情壮志,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可是历史总是经不起细推,我们所熟知的黄巢关于咏菊花的诗共有两首,即《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这两首诗皆见于《全唐诗》,后人一般认为是黄巢所作。根据宋人张端义《贵耳集》下记载:“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为至,巢信口应以“堪与百花为总首”云云。巢之父怪,欲击之,翁乃令巢再赋一篇试之,巢便以‘飒飒西风满院栽’一篇应之。”当时黄巢只有五岁(虚岁),一个乳臭未干的儿童能够作出这样的诗总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且赵与时《宾退录》引黄巢的“记得当年草上飞”的《自题像》,也是后人肢解元稹的《智度师二首》而成。总之,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够做出这样的诗是值得令人怀疑的。如果黄巢真的是天才儿童,那么为何会屡试不第呢?即便是朝廷腐朽,考试环节存在问题。那么,在后来的起义中,为何没有儿时的那般志向,却像个流寇一样到处乱窜呢?

中和二年(884),黄巢去世。关于他的死,坊间有种种传闻,或被斩,或自杀。有的干脆说,他没有死,出家为僧了。

黄巢起义尽管轰轰烈烈,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王夫之感慨道:“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是啊,这些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黄巾起义尽管兴盛一时,但不过是撼动了东汉的根基,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群盗反隋,如瓦岗者,虽盛极一时,但天下最终还是归了李唐。那么黄巢反唐呢?他究竟是为谁做了嫁衣?

如果我们知道唐朝灭亡后,谁做了皇帝,那他就是坐收渔翁之利之人。唐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正是后梁,其建立者是朱温,也就是说黄巢是为朱温做了嫁衣。何以如此说呢?

首先,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唐朝也没有灭亡,但毕竟也是元气大伤。其次,朱温当初是黄巢的部下,当黄巢攻入长安时,他感到前途渺茫,毅然而然地弃黄巢而去,投降唐朝。朱温降唐之后,朝廷赐名“全忠”,他便和黄巢反戈相向,但他异常精明,总是有意保存自己的实力。

唐僖宗去世后,即位的是唐昭宗,尽管他很想振作,有所作为。但命运掌握在朱温手里,可以说是回天无力。朱温逼迫他迁都洛阳,想要昭宗禅位给他,但又不想背上弑主的恶名。昭宗心里虽然明白,却并无此意,始终认为人心向唐,天下就还是李唐的。后来,朱温的手下杀了昭宗。李唐至此灭亡,于是朱温也就称帝,顺理成章地成为后梁太祖。可是后来,即位不久的朱温也被杀了,而杀他的正是他的儿子朱友珪。

还是那句话,“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黄巢终其一生都在反唐,却没有成功,反而身首异处。政治投机者朱温则先反唐后降唐,不费吹灰之力得了天下,穿上了黄巢为他做的“嫁衣”。可悲的是,这“嫁衣”没穿多久,就被他的儿子杀死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田豫曾跟随刘备,为何最后离开了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田豫曾跟随刘备,为何最后离开了刘备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但是,田豫已经在刘备身边几年了,刘备并没有得到改善。田豫也是没用武之地。刘备的职务是司马。田豫只能在他的手下当一个士兵。看到刘备很难有成就,田豫决定不跟随他。他委婉地向刘备请假,声称他母亲没有人养,他需要他重返孝道。就这样

  • 李白才华横溢贵为诗仙,为什么还被唐玄宗驱赶出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白才华横溢,一首《蜀道难》就让他誉满京华,后来被称为诗仙,天宝元年八月,唐玄宗下令招李白入京。那么唐玄宗后期为什么要驱赶这么有才华的李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话说当年,李白接到命令,以为从此可以事业有成,他本身就是对仕途经济感兴趣的人,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出发前往

  • 两位大将被曹操俘虏,为什么曹操只放走了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乃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一生征战无数,也打了很多的胜仗,威名在外,对于曹操的性格,大家或多或少的有些了解,多疑是曹操的本性,曾经在战役中曹操俘虏过两名将才,其中一名是高顺,他是吕布的手下,另一名就是关于他是刘备的手下,这两人可以说是将士之才,并且英勇善战,这两个将才,同样是被曹操俘虏,为什

  • 韩信被刘邦大力提拔后,为何只是口头感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管是谁举荐的韩信,但让韩信完成由不知名的连敖到众将之上的大将的三级跳,是时为汉王的刘邦,如果没有刘邦的破

  • 曹操为什么杀陈宫?是因为曾经背叛自己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为什么杀陈宫?是因为曾经背叛自己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是个很大气的人,能够包容。你看张绣把他的儿子给弄死了,归降的时候照样和张绣把手言欢;陈琳写文章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骂的鸡飞狗跳,曹操打下冀州,立刻就赦免陈琳无罪;还有那个祢衡,也曾玩过“击鼓骂曹”的经典片段,甚至把

  • 历史上的关陇集团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最后是如何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关陇集团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最后是如何覆灭的?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有关关陇集团的历史,最早得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开始说起。很多人都知道,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在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常年在北方割据独立。因为鲜卑族原本是游牧民族,所以最初建立的时候,北

  • 鸿门宴上,项羽到底应不应该杀了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摸胸前的玉珏,不断地给项羽使眼色,但项羽却始终默然不应。范增没法“摆布”项羽,只好另想办法,范增临场另想到的办法便是“项庄舞剑”,范增想让项庄

  • 古代打仗都需要找一个借口 古人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打仗为什么都要找借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历史中,不管是什么级别的战争,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哪怕是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玩笑,那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借口才敢发动战争?古代打仗讲究师出有名毕竟,只要借口选的好,就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从而吸纳更

  • 薄姬的母亲是魏国宗室女,为何她做了刘邦的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薄姬(?~公元前155年),会稽郡吴县人,汉高祖刘邦嫔妃、汉文帝刘恒生母。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薄姬,便是后来的薄太后,因其子刘恒被立为皇帝,所以她就成了皇太后,因此又称薄太后。薄姬的出身其实很好,其母魏媪为魏国宗室女,但有如此高贵的出身,最

  • 英布起兵谋反时,刘盈为什么不肯代替刘邦出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当时的刘邦已经又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