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灭亡时候为何会出现皇族比较少的情况?真相是什么?

南宋灭亡时候为何会出现皇族比较少的情况?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39 更新时间:2024/2/4 4:51:24

1127年,宋徽宗之子赵构于应天府建国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也是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历九帝,享国152年。但是在南宋灭亡之后于其他朝代不太一样。

其他朝代灭亡之后,皇族多半会下场凄惨。但是南宋稍稍有些例外,因为南宋灭亡的时候,压根就没几个皇族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葩的现象,这事其实比较复杂。

话说当年北宋初期的时候,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比较早,而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比较年幼。所以,赵匡胤去世之后,北宋的皇位就传到了赵匡胤的弟弟,也就是赵光义手里。

后来,赵光义也没有按照约定,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反倒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整个北宋期间,皇帝的宝座,都掌握在赵光义这一脉的手里。

照理来说,经过这件事之后,赵匡胤这一脉,应该就和皇位彻底绝缘了才对。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后来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因为一场靖康之变,北宋的都城开封,忽然被金军攻破,直接被包了饺子。所以,靖康之变以后,赵光义这一脉的后裔,几乎全部被金军抓去了北方,做了俘虏。

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叫赵构的皇子。后来,赵构逃往南方,在大臣们的推举之下,重新建立了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不过,在战乱当中,赵构不幸受了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到了晚年的时候,没有子嗣的赵构,只能选择从宗室当中,过继其他宗室子弟,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但这个时候,一个讽刺的现象出现了:因为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已经全部被抓去了北方。所以最后,赵构只能从赵匡胤一脉的子孙当中,选择了两个,做了自己的养子。于是,就这样,宋朝的皇位,奇迹般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子孙的手里。

不过,赵构一共收养了两个,一个叫赵昚,后来即位成了皇帝,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另一个叫赵璩的,虽然没当上皇帝,但后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王爷,而且最后得以善终。

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其实只有这俩人的后代,才算是南宋的宗室成员。当然,除了这俩人的后代之外,赵匡胤的其他子孙后代,其实也可以算是宋朝的宗室。不过,为了方便区分,在这里我们还是将两者区分开,先说前者。

赵构的这两个养子当中,没当上皇帝的那个赵璩,子孙后代倒是比较多。不过到了南宋灭亡的时候,这一脉也成了皇室的远亲。而那个当上皇帝的宋孝宗,他的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宋孝宗有四个儿子,但是长子和次子,死得都比较早,而且后来还都绝后了。老四更惨,还未成年便早夭了。只有老三顺利活了下来,后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光宗。

然后,宋光宗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后来顺利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宁宗。而这位宋宁宗,在历史上和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是同一代人。

而在生育方面,宋宁宗的情况则更为离奇。宋宁宗一生有九个儿子,但结果无一例外,全部早夭!所以后来宋宁宗没办法,只能再次从宗室当中,挑选养子。但就算是他的养子,后来的经历也同样十分离奇。

首先是第一个养子赵询,当了好多年的太子,但是却死在了宋宁宗前面,而且本人还无后。赵询死后,宋宁宗被迫又收了第二个养子赵竑。结果不久之后,宋宁宗刚刚去世,当时的权臣史弥远,便直接废了这个赵竑,改为拥立另一位赵氏后人赵昀为皇帝。而这个赵昀,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

宋理宗在位期间,蒙古帝国彻底崛起。在这期间,南宋与蒙古帝国联合,一起灭了金国。但这个选择,也让南宋政权进入了尾声。而宋理宗的一生,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这三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早夭。

所以最后,宋理宗只能从自己亲弟弟的膝下,再次过继一个孩子,继承自己的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度宗。而随着宋度宗登基,南宋的历史,也彻底进入了倒计时。

宋度宗虽然不是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世普遍认为,南宋就是亡在了他的手里。因为这哥们当皇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宋度宗登基之后,当时蒙古帝国这边,已经传位到了忽必烈手里。忽必烈掌权之初,一直忙着内部夺权,对于南方的南宋,也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如果宋度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此时派遣大军北上,趁乱进攻的话,说不定还能给南宋多争取一些时间。但宋度宗即位之后,却荒淫无度,把所有朝政大权,都交给了奸相贾似道。另外,宋度宗本人的智力,似乎也有很大的缺陷,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就连批阅奏折的权力,都被他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妃子。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蒙古帝国内乱,南宋能够苟延残喘几年。但等到蒙古帝国内斗结束以后,南宋的国祚,自然也就到头了。果不其然,几年之后,随着忽必烈坐稳了汗位,开始指挥大军南下。已经日暮西山的南宋政权,根本无力抵抗。

不过,就在蒙古帝国大军压境,即将灭掉南宋的时候,宋度宗忽然死了。因为宋度宗忽然去世,所以南宋亡国之君的名头,也就没有落到他的身上。

宋度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不过在这其中,前面四个全部早夭,只有后面三个活了下来。而宋度宗这三个儿子,后来全都做了皇帝,被后世称之为‘宋末三帝’。

宋度宗去世后,首先即位的,是嫡子赵,后世史称宋恭帝。就在宋恭帝刚刚即位后不久,元朝大军便攻破了临安城。此后,宋恭帝被迫开城投降,而后被带去了元大都。再之后,宋恭帝先是被流放到元上都,生活了几年。成年之后又被忽必烈派去吐蕃,在吐蕃出家为僧。

不过,宋恭宗最后也没有得以善终。在吐蕃生活了几十年之后,到了元英宗时代,被元英宗给赐死了。

宋恭帝投降之后,南方残存的宋朝大臣,拥立宋度宗的庶长子赵昰为帝,史称宋端宗。宋端宗即位后,基本上就没消停过一天,一直被元军追着打。到了最后,南宋的地盘几乎被元军全部占领,而宋端宗也因为一场海上风暴,得了一场急病去世,最后被葬在了香港。

宋端宗去世的时候,南宋几乎已经什么都不剩了。接下来,残存的一些南宋大臣,拥立最后的赵氏子孙赵昺登基。但是赵昺刚刚即位,元军就包围了过来。在一场著名的崖山海战之后,南宋最后一位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而随着赵昺跳海,南宋也就算是彻底亡了。

从整个南宋的皇位传承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南宋的几个皇帝,基本上生育力都不咋地。所以到了南宋末年的时候,几乎也就没剩下什么近支的宗室成员了。而那些远房的赵氏子孙,因为血缘关系实在是太远,所以元朝建立之后,元朝政府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

而这部分赵氏子孙,则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参加抵抗,虽然最后抵抗失败,但是也打出了赵氏子孙的骨气。在作战过程中,一直随着南宋政权南迁,后来在广东地区扎下了根。今天的广东江门、台山等地区,有不少赵氏族人,便都是当年赵匡胤一脉的后裔。

而另外一类,则是没有积极抵抗,直接投降了元朝。这一类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少。毕竟大家和当时的南宋皇帝,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血缘关系了。所以元朝打过来以后,这部分人很自然地就投降了。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赵孟,他就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灭亡之后,赵孟不但在元朝这边做了官,而且还深受几代元朝皇帝的重用。

总之,南宋灭亡的时候,近支皇族基本上压根就没几个。而远房的皇族,有一部分抵抗了,也有一部分没抵抗。但到了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元朝政府也没对赵氏子孙赶尽杀绝,所以他们也就顺利活了下来。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一直请不到的"商山四皓",为什么刘盈一请就请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晚年的时候,屡次要改立皇

  • 曾被严厉打击的匈奴,为何能卷土重来并造成白登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恬是秦始皇时的名将,在秦始皇的任命和支持下,蒙恬北击匈奴,把匈奴人打得一败涂地,迫使匈奴人不得不远遁。秦二世胡亥袭号为帝,蒙恬因是胡亥“老师”赵高的对手,而被

  • 荀彧与荀攸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两人下场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与荀攸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两人下场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而作为荀彧侄子的荀攸,在荀彧去世后却并没有为荀彧发声求情,也没有任何表态的记载,那荀彧与荀攸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难道两人除了叔侄关系外,私下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呢?在史料中,确实没有直接描述两人私交的记载,荀彧和

  • 魏国占据优势,为何却害怕诸葛亮北伐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表面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却始终处于被动防御态势,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魏国虽然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吴蜀在诸葛亮秉政之后就又重新建立了联盟关系,首尾相应,两国在北伐时相互策应。所以,魏国需要同时在荆州,江淮和关中三个战场进行防御,魏国的优势还没有大到同时在三个战场

  • 刘邦即皇帝位后,为什么定都洛阳而不是关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五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西楚霸王项羽,随即率领诸侯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歼灭项羽残部,在诸侯和大功臣的拥立下,即皇帝位于定

  • 刘寔为什么能精准的预判钟会之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寔为什么能精准的预判钟会之乱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1、刘寔是谁刘寔是汉章帝(东汉第3位皇帝)第5个儿子刘寿的后代。参考刘备的出身,皇亲国戚也未必一定锦衣玉食。刘寔就属于这类。他的父亲还在斥丘县当过县令,但家庭依旧贫苦。刘寔小时候只能靠贩卖牛衣(牛过冬御寒的织物)来养活自

  • 于禁投降关羽,曹操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于禁投降关羽,曹操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公元二百一十九年七月,关羽带领着最精良的将士攻打襄樊。关羽这次出征想占领襄樊,先让将士把襄樊围困在城里,曹仁被困城中,襄樊没有实力和关羽对战,只好坚守城门不出,曹仁又派将士回许都请曹操派兵增援。曹操就让于禁带领七路大军支援襄樊。遗憾的是于禁带领着将士驻扎在水势

  • 曹操设置的"征蜀护军"都有那几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设置的“征蜀护军”都有那几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不仅夺取了汉中之地,还斩杀了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这让曹操更加重视刘备这一对手。在此基础上,为了对付刘备,曹操特别设立了一个官职,也即本文所要说的“征蜀护军”。在曹魏历史上,先后共有六位武将担任“征蜀护

  • 唐朝本来是科举取士,为什么后来变成内推当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科举制是古代封建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特点就是公平,让寒门出身的学子也有了做官的机会。那么唐朝本来是科举取士,为什么后来变成内推当官了?其实这是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并不完善,试卷并不隐藏姓名,于是里面就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间。(一)唐朝选拔官吏考试以诗歌为主,所以诗人为官者甚多唐诗、宋词、元曲一

  • 秦始皇兵马俑手中的武器为何全部遗失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度,有着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非常的多,而从这些留下来的文物,我们可以去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再次回首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然而有些文物不光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制造工艺,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非常先进,完全不像是诞生于几千年之前的。兵马俑1974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