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

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31 更新时间:2024/1/18 1:32:13

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荀彧也确实无愧于这句话。荀彧少年时期便有才名,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认为是王佐之才。他被推举为孝廉,但荀彧入朝为官时,恰逢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权。

荀彧对此不满,于是弃官归乡,后来投靠曹操。荀彧投靠曹操后,随其南征北战,可以说功绩卓越。荀彧曾助曹操击退吕布,后又助他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甚至于官渡之战的获胜也多亏荀彧劝告曹操勉力为之。

除此之外,荀彧还向曹操推举了大批人才。荀彧如此出众,却下场悲惨,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荀彧反对曹操进爵国公,这成为两人最大的分歧。曹操夺得荆州后,越发如日中天。董昭等人便争相进言,让曹操称魏公,封九锡。这乃是大臣的最高礼遇,称公后便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曹操本就有不臣之心,董昭等人的进谏可以说是正中曹操下怀。

不料,荀彧却并不赞同,他认为曹操兴兵本义是为了匡朝宁国,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荀彧还进一步说,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已经不是委婉规劝了,而是极力反对。此事让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恶化,同年,荀彧抑郁而终。

关于荀彧之死,历史学界说法不一。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病而死。曹操进军濡须,身处寿春的荀彧已然生病,不久便忧虑而死。二是被迫自杀。相传曹操曾给荀彧送食物,但打开食盒后,里面却是空无一物。深谙曹操心理的荀彧便服毒自尽。尽管世人对荀彧之死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对此难逃干系,荀彧身死其实有三个原因。

其一,荀彧心中大事已经难成。《后汉书·荀彧传》中提及,荀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当初袁绍手握大权,且对荀彧以礼相待,且荀彧之弟荀谌已经成为袁绍手下,但荀彧仍不愿投靠。这只是因为荀彧认定袁绍难成大事,此大事所指的便是匡扶汉室。后来荀彧建议曹操迎回汉献帝,虽然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也让汉献帝得以保全,让汉朝并未灭亡。

荀彧所劝告曹操时说,"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可见荀彧为曹操所驱使,更大的可能是他认为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心,毕竟曹操之前有讨伐董卓的义举。但称公一事彻底暴露曹操野心,荀彧已经再难匡扶汉室,只能抑郁而终。

其二,担忧曹操对他怀恨在心,日后与他算账。在反对曹操称公后,荀彧已经明显不得曹操欢心。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之时,遣荀彧去谯县劳军。他所为的只是趁机将荀彧留在后方,不再让他随军。此时,曹操对荀彧的疏远已经是十分明显,荀彧不可能察觉不到。曹操为人多疑,被他忌惮的下场是可以预见到的。譬如杨修,他的才华曹操都自叹不如,但一朝被厌弃,便身首异处。可见曹操为人之心狠手辣,荀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其三,荀彧追随曹操半生,年已半百,却被如此对待,难免郁结于心。荀彧此人有大才,在密谋、建计、举人等方面都建树颇丰,曹操对他十分信任。对他的建议多虚心纳谏,迎献帝一事,曹操手下大部分人不同意,但经荀彧劝说,曹操却愿意力排众议。关于复置九州一事,曹操都快要下令着手处理了,最终因为荀彧反对而罢休。荀彧前期备受器重,如今却备受冷落,心中难免郁结。荀彧明白如今自己已然是弃子,若是现在死去,或许还能让曹操念旧情关照一下子孙后代。否则最后身死不算,可能还要牵连家族。

对于荀彧,后世一向评价很高,荀彧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一流谋士。他出身士族,深受汉室庇佑,心中始终对汉朝怀有感情,虽然后来依附曹操,但这种内心的矛盾早已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作为刘邦庶长子,为何能免于吕雉的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肥(?—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十二年,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太子刘盈袭号为帝。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活了下来,除太子刘盈之外

  • 古代吃肉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能做到大块吃肉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大块吃肉”难不难?看完你还想穿越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

  • 亲手割下董卓头颅的人到底是谁?并不是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之死,是大势所趋,众人合计。前有王允连环计挑拨董卓吕布关系,后有吕布往董卓咽喉刺上致命一戟,而将事事小心,时时防备的董卓,引诱出重兵把守的郿坞,并亲手割下董卓头颅的人,则是李肃。李肃此人,嘴巴忒厉害了。当初就是他哄劝得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可惜董卓重用吕布,却忘记了当初的掘井人,李肃依然是原地

  • 孙思邈算不算中国古代第一养生大师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孙思邈算不算中国古代第一养生大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不管制药还是炼丹都不在话下的孙思邈尤其注重养生,更有一套他的独家理论。正是因为这样,孙思邈很长寿,虽说有很多记载的版本,但孙思邈至少也是超过100岁。这在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到五十岁的古代来说,已经属于超神的水平了。据说孙

  • 刘邦在死后四日不发丧,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一向讲究入土为安。人没了,就该让他安安静静地去往另一个世界,对于咱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入土为安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

  • 赵光义谋杀赵匡胤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光义谋杀赵匡胤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如何记载的?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记载了从东周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计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因为本朝不修本朝史书(只记录

  • 陆游的梅花诗有哪些?他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的梅花诗有哪些?他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陆游最脍炙人口咏梅词,当属《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千古留芳的梅花词用笔朴素,淡静幽远。陆游因梅花而在文学史上独放

  • 古代隐士到底指的是什么 普通人躲进深山就能做隐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普通人可以成为隐士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这是一种认知错误,不是躲进深山、换上粗布衣饰,然后发个朋友圈的俗人就叫隐士,那是对这个职业的侮辱,通常情况下,隐士指“隐居不仕”之人。这类人要么有才,要么有钱,但没遇到明主或者好的时机,只能选择退隐留名,等待厚积薄

  • 赵合德又是依靠什么手段勾住汉成帝的心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赵飞燕封后,赵合德更是将汉成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赵合德又是依靠什么手段勾住汉成帝的心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正史上,有关于赵合德的记录并不多,反倒是她的姐姐赵飞燕的记录更多一些。关于赵合德这个名字更多的是出现在《赵飞燕外传》里面。赵合德后于姐姐赵飞燕进宫,此时赵飞燕已经在后

  • 刘邦能成功建立汉朝,韩信有多少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能成功建立汉朝,韩信有多少的功劳?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刘邦开国的过程当中,韩信发挥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如果没有韩信的话,刘邦能不能战胜项羽,确实不好说。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刘邦就算想赢,也绝对没那么轻松。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产生